岩土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土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 42-1199/O3 国内刊号
  • 1000-7598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土力学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土力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简讯、岩土工程研究、数值分析、测试技术

岩土力学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岩土力学杂志简讯
跨海隧道工程建设高级专家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352-352

摘要:2005年12月5日,由同济大学和奥地利国家科学部欧亚.太平洋学术网联合主办,上海长江隧桥公司、厦门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协办的“首届跨海隧道工程建设高级专家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开幕。会议为期3d,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副校长杨东援教授,前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主席、

弱膨胀土工程特性及其路基处治对策353-359

摘要:针对湖北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在室内开展了弱膨胀土的压实特性、胀缩性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发现压实膨胀土的工程性状受含水率与压实度的影响,胀缩特性是膨胀土的固有特性,其大小取决于起始湿度和密度;击实膨胀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随击实功变化而变化,压实功愈大,土的最大干密度也愈大,而对应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膨胀土的CBR值随其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击实曲线,但CBR峰值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为深入认识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提供了帮助.因此,利用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不仅要考虑经过击实后的土的性质,而且还要考虑在填方建成、条件改变后土的性能;膨胀土路堤填筑除考虑压实度与CBR值要求外,尚需考虑胀缩总率的影响.最后,推荐了弱膨胀土路堤结构型式,并提出了弱膨胀土用于路堤填筑的控制标准.

混黏土的粉土、粉砂室内试验液化判别标准的研究360-364

摘要:目前对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黏土的粉土、粉砂的液化判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动三轴试验的结果,对天津地区的混黏土的粉土、粉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累积及动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混黏土粉土、粉砂室内试验液化判别的孔压及应变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将现场波速试验与室内试验判别液化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对于天津地区的混黏土粉土、粉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压达到围压的60 %~80 %,即趋于稳定,相应的全幅应变约为5 %.因此,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液化的判别标准.

河海大学岩土所组团参加第一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364-364

摘要:第一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于2005年12月11日-13日在新加坡富丽华宾馆召开,本届会议由多国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联合工作组织(JWG-DMR)主办,亚洲岩土工程学会岩土工程灾害专业委员会(ATC3)和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岩土工程学会以及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英国、挪威、加拿大和亚洲各个国家专家代表共98人参加了会议。

关于真空预压沉降计算的研究365-368

摘要:真空预压的沉降计算参数(压缩系数)是通过压缩试验得到的,但地基土在真空预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与压缩试验中土样的受力状态是不同的,用压缩试验得到的压缩系数进行真空预压处理的沉降计算是不合理的.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进行线弹性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模拟真空预压应力路径的全自动应力控制三轴(GDS)压缩试验、真空预压的现场监测等工作,初步讨论了弹性条件竖向荷载相同时等向与单向压缩量的比、模拟真空预压应力路径的压缩系数与单向压缩时的压缩系数的试验关系,真空预压现场监测和单向压缩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节理面构成块体的概率公式及其工程应用369-372

摘要:利用块体理论和概率分析理论,建立了同时考虑节理面间距和延展性随机特性的情况下构成块体体积的理论公式,据此分析了节理间距、延展性随机特性与构成块体体积的关系,进而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结合可动块体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赤平投影难以计算小型结构面构成块体体积的问题.工程实例表明,该公式具有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动力分析中无限地基两种近似方法的应用研究373-377

摘要:在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所提出的众多方法中,无质量地基和黏性边界地基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近似方法.针对当前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地基模型处理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公式的推导以及各变量物理意义的解释,详细阐明了当前考虑地基影响的动力分析中无质量地基和黏性边界地基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对当前部分研究中应用这两种地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为简化地基动力分析模型提供了思路.

深层搅拌桩周围土体劈裂的研究与分析378-382

摘要: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施工可以在周围土体中产生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其量值可能超过土体的静水劈裂压力.搅拌桩施工时和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可以用受剪的孔穴扩张过程来模拟.针对搅拌桩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劈裂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伸破坏原理的劈裂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搅拌叶片的旋转对桩周围土体的劈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室内模型桩打设试验可以观测到搅拌桩周围土体的劈裂现象.分析现场搅拌桩施工时桩周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表明现场施工可以引起劈裂.劈裂裂缝对于搅拌桩的性状有如下两方面的正面作用:其一,水泥浆体可以流入劈裂裂缝;其二,超静孔隙水压可以通过劈裂裂缝快速消散.这两者的作用加快了受扰动的周围土体的强度恢复.

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SV波的散射383-388

摘要: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SV波的散射问题.通过自由场反应分析,求得假想洞室边界上各点位移和各单元应力响应.在洞室边界各个单元上施加虚拟分布荷载,求得位移和应力的格林函数.根据应力边界条件确定虚拟分布荷载,将自由场位移响应和虚拟分布荷载产生的位移响应叠加起来,即得到问题的解答.比较了层状半空间和均匀半空间中洞室对入射平面SV波的放大作用.结果表明,层状半空间情况有可能导致较大的地表位移幅值,尤其是对于较低频率入射波.

任意荷载下欠固结地基的非线性一维固结389-394

摘要:根据Gibson得到的固相坐标z下的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运用Laplace变换求解了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单层饱水欠固结地基一维非线性变形问题;通过Laplace逆变换,求得单层饱水欠固结地基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解.结合单层地基在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固结变形的算例,对解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任意变荷载作用下单层饱和软粘土欠固结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特性,得到了一些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有益结论.

一种改进的软土结构性弹塑性损伤模型395-397

摘要: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土结构性弹塑性损伤模型.该模型引入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函数来描述损伤土特性,并建议了新的损伤演化规律.由于剑桥模型本身建立在大量重塑土试验的基础上,故能较精确地描述完全损伤土的特性;此外,其参数有较为完善的测定方法,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该改进的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并易于推广.

基于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复合遗传算法398-403

摘要:作用于挡土墙侧土压力的计算一直沿用经典的土压力理论,其土压力分布沿墙高呈直线分布,但实践证明它们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提高计算精度,假定挡土墙后土体潜在滑裂面为由对数螺线面和平面组合而成,根据挡土墙后土体薄层单元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土压力的计算公式.由于土压力计算值与滑裂面的位置有关,为寻找潜在最危险滑裂面,在简单遗传算法中引入复合形搜索法得到一种高效的复合形遗传算法,并将其用于墙后填土潜在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相应主动土压力计算.最后,对室内模型挡墙和现场实际挡墙后填土土压力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这表明该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可靠.

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404-408

摘要:对广州南沙原状软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试验,探讨了应力历史、加荷比、超载预压对软土次固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土的主次固结的划分与加荷比有关,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Cα也有影响;次固结系数主要受到先期固结压力pc的影响,当p〈pc或p〉pc时,次固结系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经预压处理后土样的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Cc之比近似为一常数:Cα/Cc≈0.03,试验成果所揭示的次固结特性对先期固结压力的依赖,为降低地基工后沉降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桥墩-群桩-土相互作用研究409-413

摘要: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利用复反应分析技术,采用随机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对某一特大型桥梁群桩基础与土动力相互作用效应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将土与群桩体系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有限元离散,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体的动力非线性性能.将桥墩-群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与自由场随机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与桩土模量差异以及土体与群桩基础距离有关;软土层剪应变水平及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群桩基础两侧附近土域剪应变呈现明显的弧形分布;地表及浅层土体最大地震加速度反应有所减小,但覆盖层中下部土体加速度反应峰值明显增大,增幅达5 %~30 %左右;此外,地震地面运动的频谱成分存在显著差别.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群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单轴压缩岩样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理论研究414-417

摘要: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之间的关系.在应变软化阶段,试样的弹性轴向应变及弹性侧向轴向应变由虎克定律确定;试样的轴向塑性应变及侧向塑性轴向应变由梯度塑性理论确定,它们与应力水平、剪切带倾角及宽度、软化模量及试样的尺寸有关.根据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及侧向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斜率的正负,得到了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的条件.轴向回跳的原因是轴向弹性应变的恢复快于轴向塑性应变的增加.侧向回跳的原因是侧向弹性应变的恢复快于侧向塑性应变的增加.当剪切带倾角的正切小于泊松比与试样宽高比之积时,若侧向变形发生回跳,则轴向变形就发生回跳;反之,若轴向变形发生回跳,则侧向变形就发生回跳.对于常规岩样,若侧向发生回跳,则轴向必定是回跳的.在应变软化阶段,根据轴向应变及侧向应变是否发生回跳,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曲线被划分为4种类型:即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轴向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轴向不回跳及侧向回跳情形及轴向回跳及侧向不回跳情形,并得到了各种类型的条件.

辽西地区冻风积土水分迁移特征的研究418-422

摘要:对辽西地区的风积土进行了冻结过程的水分迁移试验,获得了含水量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差分解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借助于扫描电镜从微观上研究了冻结过程中试样内部土颗粒的排列变化,从而揭示风积土的水分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和温度决定了水分迁移的充分性,温度的变化随深度的增加而具有衰减性,并且在冻结峰面附近形成一个冻结含水量峰值;在靠近顶端的一定深度内,冻结后的含水量并没有持续增加,反而有减小的趋势;通过扫描图像可以看出,土颗粒的重新排列直接反映了水分迁移的状态.

超长桩承载力的灰色优化-马尔柯夫预测模型423-427

摘要: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根据灰色理论,建立超长桩承载力的非等步长灰色微分方程,得到了微分方程的精确解.基于优化理论,建立误差目标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直接求得微分方程的系统参数,得到灰色优化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划分n个状态,应用Markov原理,通过计算状态的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建立了灰色优化-马尔柯夫预测模型.使用该模型预测超长桩的承载力,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与GM(1,1)模型、灰色优化模型相比,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为超长桩承载力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压剪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和渗流模型(Ⅰ):理论模型428-434

摘要: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和渗流过程.在本构模型中增加了对剪胀变形机理和渗流对变形影响的内容,同时按照微裂纹发展过程建立了考虑微裂纹扩展、变形和渗透压影响的岩石各向异性渗流模型,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表述岩石的变形特性和渗流特性.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考虑微裂纹闭合摩擦滑移、微裂纹发生自相似扩展和微裂纹发生弯折扩展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