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土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 42-1199/O3 国内刊号
  • 1000-7598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土力学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土力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简讯、岩土工程研究、数值分析、测试技术

岩土力学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岩土力学杂志简讯
第12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将于2011年在北京召开858-858

摘要:2005年5月17日下午(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在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布鲁诺2005年欧洲岩石力学大会暨2005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年会前夕举行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上,大会以高票数通过了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和新加坡国家小组“关于联合举办第12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的申请”,并决定第12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2011年在北京举行。

一次动压煤矿巷道预应力锚索支护设计与参数优化859-864

摘要:针对阳泉矿区一次采场巷道,采用正交数值分析方法和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进行了支护参数的优化决策.选择了8因素3水平的正交数值试验方案,进行18次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的一次动压条件(应力环境)和支护参数的巷道稳定性与变形特征.在计算中,考虑了围岩锚固的'强度效应',提出了锚固效应在数值计算中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巷道稳定性和变形收敛率两类评价准则,确定了相应的局部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综合支护成本和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采用了灰色理论进行最佳方案的关联度分析,由此获得一次动压巷道的最优支护方案.该研究已应用于阳泉矿区一次采场巷道支护设计,取得了较满意的支护效果.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第十届国际滑坡及工程边坡会议864-864

摘要: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发性自然灾害,我国是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滑坡与泥石流预测和治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极其复杂性,滑坡和泥石流仍然是当今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课题。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

深部采空区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865-868

摘要:采空区充填体可以改善围岩应力状态、限制围岩移动的规模,维护空区的稳定性和地表的生态环境.根据充填体作用的机理,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影响尾砂充填体强度的因素,优选出符合工程需要的尾砂胶结充填体材料配比,分析了该配比下的充填体强度特性.结果表明,充填体可以有效地限制该矿区的地压活动,对于资源的二次利用和环境保护也有较大意义.

《岩土力学》编辑部新增电话号码868-868

基坑土体侧向卸荷真三轴试验研究869-872

摘要:对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粉质粘土,用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周土体的应力路径在真三轴上进行模拟试验,得到平面应变条件下固结不排水卸荷试验结果,将其整理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竖向应变关系曲线、中主应力系数-竖向应变关系曲线和卸荷试验应力路径图.试验结果表明,竖向(σ1)压力不变,侧向(σ1)卸荷时,其应力-应变关系随固结压力的增加,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化;固结压力较低时,表现为剪胀,固结压力较高时,表现为先剪缩,后剪胀;当中主应力(σ1)始终大于但接近于侧向压力(σ1),按所定义的中主应力系数bd值较稳定;有效应力路径随固结压力增大产生偏转.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粘性土中主应力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准各向同性裂隙岩体中有效动弹性参数与弹性波速关系的研究873-876

摘要:从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和弹性波法在岩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面,分析了弹性波在含裂隙岩体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将岩体中裂隙呈随机分布的裂隙岩体似为准各向同性裂隙岩体,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岩石断裂力学理论和卡氏最小功能定理(Castiglano's theorem),确定了准各向同性裂隙岩体的有效动弹性参数(E-、V-、G-)与裂隙密度参数(Xv)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理论,建立了准各向同性裂隙岩体中弹性波速(V-p、V-s)和/与裂隙密度参数(Xv)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在此裂隙岩体中,有效动弹性参数和弹性波速与裂纹密度参数之间相互的关系均近似成倒数函数的非线性关系;裂隙密度参数增加,有效动弹性模量(E-)也减少,弹性波速(V-p、V-s)也减小;在裂隙密度参数较小时,此裂隙岩体的有效弹性模量和弹性波速随裂隙密度参数的变化较大,说明裂隙体的有效弹性参数和弹性波速对裂隙体非常敏感.

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877-880

摘要:针对岩石具有应变软化和剪胀的特点,推导了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分析了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应变软化程度以及支护阻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锚喷、锚注和锚索'三锚'支护的新概念,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浅埋采场初次来压顶板砂土层载荷传递研究881-883

摘要:通过实测发现了厚砂土层载荷传递现象,提出了顶板关键层载荷层载荷传递因子的概念.运用动态载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得出了初次来压期间厚砂土层的'拱形'和'弧拱形'破坏特征,建立了载荷传递力学模型,得出了初次来压载荷传递因子的计算公式.

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累积孔压对细砂弹性剪切模量Gmax的影响884-888

摘要:在土工结构物地震有效应力分析中,往往采用Hardin经验公式计算动荷作用过程中由于孔压变化对砂土初始弹性剪切模量Gmax的影响,但由于以往试验手段的限制,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至今没有得到验证.为此,采用多功能三轴仪和压电陶瓷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系统,研究了不排水循环荷载过程中孔压对细砂Gmax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砂Gmax可由Hardin型经验公式计算,但材料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细砂Gmax随孔压上升而降低,其值可由其实际平均有效应力和固结后的孔隙比通过由试验得到的Hardin型经验公式计算.

隧道与地表构筑物相互影响的研究889-892

摘要:结合重庆某开发建设项目,采用2D-σ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具体分析了4种典型分析计算状态下地下隧道围岩与地表构筑物地基中的应力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隧道与地表构筑物之间将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其应力分布曲线在隧道附近都将产生较明显的突变,且将在隧道围岩中发生相对应力集中现象,在隧道侧墙处出现较大压应力,在隧道拱顶处将出现拉应力,地表构筑物地基对地表上部荷载的传递是向下逐渐扩散的,进而探讨了地下隧道与地表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坚硬顶煤弱化爆破的宏观损伤破坏程度研究893-895

摘要:根据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弱化爆破作用的目的和特点,认为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坚硬煤体的动态断裂破坏也是一个连续损伤演化积累过程.通过大煤样爆破超动态应变测试,提出坚硬顶煤预先弱化爆破的爆破中区应变波峰值体积应变符合幂函数衰减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rlor、Drady等岩石爆破损伤演化模型,建立了坚硬顶煤预先弱化爆破宏观损伤破坏程度的分布函数,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参数和系数,为分析和确定顶煤弱化爆破合理参数提供了基础.

盾构法隧道施工变形智能模糊控制方法研究896-900

摘要:在对盾构施工变形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控制学科的思想与方法,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建立了变形的智能模糊逻辑控制系统模型,并进一步在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中进行了初步实证研究.控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理论控制模型能够实现定量化盾构诸施工参数的主动与实时控制.

我国将在长三角规划建设7个部级综合运输枢纽900-900

摘要:根据交通部今年初制定的有关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规划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和连云港共7个部级综合运输枢纽。

万州侏罗纪红层软弱夹层特征901-905

摘要:在万州侏罗纪红层中,连续分布多层产状稳定、厚度较大的软弱夹层.经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软弱夹层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长石、α-石英、伊利石、绿泥石等;其微观结构以片状结构为主,微裂隙和微孔隙发育,有少量网格结构,局部可见粘土矿物定向排列.野外调研表明:软弱夹层曾经受较强的构造挤压作用,部分已发生层间剪切破坏,从而导致剪切强度降低.对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可知:软弱夹层为中等膨胀性土;且一旦遇水饱和,其剪切强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些特征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软弱夹层容易成为基岩滑坡的滑动面.

公路隧道全断面揭煤防突技术906-909

摘要:华蓥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岩溶、断层、涌突水、煤层段和瓦斯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总结了华蓥山隧道东口右线揭穿和通过煤层的施工技术,为隧道大断面安全揭煤提供技术参考.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910-914

摘要:采空区是公路隧道典型不良地质情况之一,总结了隧道采空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西山坪隧道下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采空区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下采空区的治理措施.

粘土的粘塑性特性试验与三要素本构模型915-919

摘要:研究了3种粘土的未扰动试样和重塑试样在三轴排水固结试验条件下的粘塑性.在试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应变控制式三轴仪的加载速度,实现了在不同加载阶段的不同恒应变率加载.依据应力对应变率改变的响应程度对粘土的粘塑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的粘塑性表现为等时特性,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蠕变后,粘土强度会有较大地提高.并指出粘土的粘塑性应力-应变特性可以较好地采用非线性三要素模型对它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