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土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 42-1199/O3 国内刊号
  • 1000-7598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土力学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土力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简讯、岩土工程研究、数值分析、测试技术

岩土力学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岩土力学杂志简讯
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849-849

摘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其在世界各地也日渐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经历剪切变形历史的岩石节理表面粗糙特性分析850-855

摘要:基于两类岩石节理剪切试验,采用非接触式激光测距仪,实测了剪切前后节理表面粗糙数据,统计分析了岩石节理表面粗糙特性的三维粗糙参数的物理含义,并将这些参数与相应的二维参数进行了充分比较.结果表明,三维参数与二维参数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而多个三维参数相对比单一的二维参数更全面有效地描述了节理表面粗糙特性.

膨胀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及其试验方法856-859

摘要:提出了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的概念,说明了其物理意义,并给出了试验标准.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与膨胀土的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之间是线性相关的,反映了膨胀土的本质属性.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不仅在膨胀土的分类中,而且在细粒材料的表面物理性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非均质土坝稳定性的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860-864

摘要:基于多孔介质的渗流特性和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了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效应,并针对一实际土坝建立了非线性耦合分析模型,探讨了位于软基之上的非均质土坝的渗流与应力耦合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渗流作用下,坝体和坝基中渗流与应力的相互作用是不应忽视的,其作用结果将会使土坝、特别是防渗心墙附近应力水平和渗透坡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的计算结果对土坝稳定安全性不利.

Sinorock2004国际岩石力学研讨会在宜昌召开864-864

细砂岩裂纹周围变形破坏过程及应变场分布865-870

摘要:用扫描电镜实时观测研究了含不同方向预制裂纹的平板状砂岩试件中不同尺度上微破裂的萌生、扩展、集结和连通,以及形成宏观破裂的过程,对一些局部破裂现象进行了实时显微照相.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图象相关程序对裂纹周围变形场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纹开裂过程中,裂纹周围产生较强的应变集中带,其应变值远远超过单轴压缩试验中记录到的平均2%~5%的破坏应变值:而远离破裂带,应变量则低于2%~5%的破坏应变值,说明了岩石试件的破坏过程是一个非均匀的变形分布及传播过程.

《岩土力学》2003年增刊1(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专集)被EI收录情况(共26篇)870-870

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滑坡稳定性三维分析方法(Ⅱ):加固安全系数计算871-875

摘要:结合乌江洪家渡1#塌滑体加固设计工程,探讨了滑动面已知的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方法.首先,模拟了塌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滑动方向,并使用其应力成果计算了塌滑体的三维安全系数:其次,建议了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加固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塌滑体的滑动方向与局部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主滑方向变化较大,自后缘的NE15.方向逐步过渡到中部的NS向,最终过渡到前缘的NE30.方向,以致很难作出能表征主滑方向的地质剖面.基于应力计算成果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不能充分考虑滑坡体的抗滑潜能,也不能充分反映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安全系数偏大.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具有有限元等方法的优点,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可以合理地评价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876-881

摘要: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3D GIS支持下的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研究882-886

摘要:介绍了3D GIS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详细地讨论了基于3D GIS构建的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在分析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TIN和TEN的混合数据结构来构建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建模系统.另外,针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三维地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Web等重要问题,为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邓肯-张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的改进887-890

摘要: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土石坝等土工建筑物应力位移分析中,但是邓肯-张模型存在不能反映土剪胀性的缺陷,沈珠江模型在高围压或较大剪应变条件下也存在模拟土剪胀性偏大的不足.笔者提出了一个能够统一模拟低围压到高围压条件下土剪胀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粗粒土的大型三轴试验结果的初步验证分析表明,改进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粗粒土在低围压条件下剪胀以及高围压条件下剪缩的应力-应变特性.

考虑挤土和群桩效应的预制桩安全监控模型891-895

摘要:在深入分析密集型静力压入式预制桩挤土效应和群桩效应的机理和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确保地基土不因挤土效应而破坏的孔隙水压力监控模型,优化压桩线路和次序的超静孔压监控模型,确保基桩不因桩周土隆起而被拔断的基桩轴力监控模型,确保基桩不因挤土效应而产生弯折破坏以及桩间土不因群桩效应而产生剪切破坏的桩侧土压力监控模型.实测数据表明,在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排水和卸压预防措施时,沉桩施工容易导致地基土强度失效和基桩拔断破坏.采取袋装砂井排水和碎石桩式降水井降水后,即使是透水性差的软土地基,也可使较大的超静孔压在1 d时间内消散70%.

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的神经网络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896-900

摘要:基于多种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加载、卸载和再加载过程的三轴排水试验数据,研究了三种应力路径对屈服面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的本构模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土的弹塑性神经网络模型,对相应路径下的本构关系进行了学习.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具体应力路径下的本构关系,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具有方便、容错性强的特点,对岩土力学快速、高效数值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这种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笔者并没有使用塑性势函数,这在目前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建模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新书简介——地基工程900-900

增加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901-903

摘要:增加曲线模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很好地拟合一级荷载下的地基沉降-时间曲线,这已得到了验证.将其引入到多级填土荷载下的软土路基沉降的预测中,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数学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予以验证.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针对多级荷载的指数曲线模型以及双曲线模型相比,该模型的理论更为充分,其预测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基于梯度塑性本构理论的岩样侧向变形分析(Ⅰ):基本理论及本构参数对侧向变形的影响904-908

摘要:研究了岩样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应力-侧向或环向变形的全程曲线特征.基于考虑峰值剪切强度后微小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梯度塑性理论,得到了由于剪切局部化而引起的侧向塑性变形.利用虎克定律描述了试件的弹性变形,得到了轴向应力-侧向变形全程曲线的解析解.在软化阶段,试件中部侧向变形及对靠近试件上端或下端部位的侧向变形并不相同.与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可能出现的回跳现象类似,试件中部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也可能出现回跳现象.在应变软化阶段,与应力-侧向应变曲线相比,应力-环向应变曲线不容易发生回跳现象.若在试件内部出现多条剪切带,则应该以等效剪切带宽度替代本文中的剪切带宽度.随着剪切带倾角、内部长度参数的降低、剪切模量的增加及弹性模量的降低,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越陡;甚至能出现弹性回跳.

最小势能方法在二维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909-912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依据平衡体系势能变化最小的原理,从整个边坡的势能变化求得一个满足势能的最小位移,并直接求出滑面上的法向力分布.均质边坡直接用此分布即可求出合理的安全系数:具有多种土层边坡在保持法向力代数和不变的前提下,按自重应力因子重新分布,也可以求得合理的安全系数.

GIS地表塌陷计算的有限棱柱法及三维数据模型913-916

摘要:具有强大信息管理和可视化功能的GIS已在地下硐室开挖、矿山采掘、边坡等许多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给出了一种用于地下开挖变形描述和应力分析的方法--有限棱柱法,并就该方法与GIS集成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组织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GIS的虚拟地质体地下开挖变形描述与评价计算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并对多语言集成模式和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给出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实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