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岩石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0569
  • 国内刊号:11-1922/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94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4
  • 综合影响因子:2.6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岩石学报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1-17

湖北竹山县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摘要: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矿体主要受东西向的银洞岩背斜控制,呈脉状产于武当山群变火山岩。热液成矿作用包含4个阶段:(Ⅰ)细粒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细粒石英-银金矿化阶段;(Ⅲ)粗粒石英阶段,含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Ⅳ)块状铁白云石-石英阶段。银洞沟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NaCl-H2O型(W型)、CO2-H2O-NaCl型(C型)和CO2-CH4型(PC型)。Ⅰ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以W和C型为主,含少量PC型,相比Ⅰ阶段,Ⅱ阶段的C型包裹体更多,而Ⅲ阶段仅发育W型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8~436℃,盐度为5.1%~10.2%NaCleqv;Ⅱ阶段均一温度为220~375℃,盐度为2.0%~10.7%NaCleqv;Ⅲ阶段均一温度为122~272℃,盐度为0.4%~7.2%NaCleqv。根据C型包裹体估算前两个阶段压力分别为330~463MPa和180~363MPa,相应成矿深度分别为12.5~17.5km和6.8~13.8km。从Ⅰ到Ⅲ阶段,δ18OW、δD平均值分别由8.4‰和-72‰,变化至0.9‰和-67‰,指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变质热液,晚阶段混入了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与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银洞沟矿床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富CO2的变质热液,属于造山型矿床,流体的混合可能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27-45

豫西银家沟杂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摘要:银家沟杂岩体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并有少量呈脉状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该杂岩体是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杂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家沟杂岩体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7.5±2.1Ma、147.8±1.6Ma和142.0±2.0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65.17%~73.94%)和Al2O3含量(13.53%~15.96%)、非常高的K2O含量(5.03%~9.89%,多数大于6.0%),但具有低的Na2O(0.24%~1.86%,多数小于1.0%)、Fe2O3(0.82%~3.71%)、FeO(0.02%~1.62%)、MgO(0.23%~1.47%,多数小于1.0%)和CaO含量(0.08%~1.98%,多数小于0.4%),铝指数(ASI)为1.18~2.04,全部大于1.1,应为热液蚀变引起。杂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介于71.38×10^-6~276.4×10^-6,具有中等-微弱的Eu负异常(δEu介于0.57~0.88),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其(La/Yb)N介于6.93~30.1之间,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低Sr(104×10^-6~461×10^-6,多数〈300×10^-6)和Yb含量(0.90×10^-6~2.10×10^-6,绝大多数〈1.9×10^-6)。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中,银家沟杂岩体富集Rb、Ba、Th、U、K、La、Ce、Nd、Hf、Zr等,强烈亏损Sr、P、Ti等,具有中等Nb、Ta亏损。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杂岩体的锶初始比值(ISr)为0.7069~0.7091,多数〈0.7085,εNd(t)值为-14.99~-10.57,亏损地幔单阶段Nd模式年龄为1.41~1.76Ga,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51~1.81Ga;钾长石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376~17.628、15.455~15.502和37.867~38.090,Nd、Sr和Pb同位素组成指示银家沟杂岩体最可能源自宽坪群、二郎坪群和太华群的混合
46-66

南秦岭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摘要: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其早白垩世沉积物是研究物源区及南秦岭微陆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南秦岭微陆块南缘观音坝盆地早白垩世砂砾岩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给出了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600~2300Ma、2050~1800Ma、1200~750Ma、650~400Ma和350~200Ma,对应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碎屑锆石源区复杂,但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和北秦岭增生带,表明晚古生代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微陆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给出了勉略洋向秦岭-华北大陆俯冲的时限,即350~200Ma;扬子与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始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发生在侏罗纪,而非三叠纪或更早。
67-82

大别山北麓钼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摘要: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矿床产出受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对赋矿围岩无选择性。钼矿化与燕山期高钾花岗质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和/或接触带围岩中。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过程普遍具有四阶段性,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普遍特征。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0~130Ma,且从西向东变新;钼矿床和相关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于岩石圈碰撞缩短加厚之后的伸展减薄地球动力学背景。
95-106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摘要: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钾长石+辉钼矿±其他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热液石英和萤石中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阶段的石英则发育CO2-H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在晚阶段的无矿石英脉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的CO2-H2O型包裹体,石英-碳酸盐-(萤石)脉石英与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7~380℃,集中于300~360℃,盐度变化于3.0%~10.3%NaCleqv之间。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5~351℃之间,集中在260~320℃,盐度介于2.4%~9.3%NaCleqv;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9~245℃,盐度介于0.7%~6.3%NaCleqv之间。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黄铜矿和其他透明子矿物,表明流体具有还原性、过饱和的特征,是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阶段。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集中于47~131MPa和26~118MPa,所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4.7km和2.6~4.2km。上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同时预测了深部找矿潜能。
107-120

东天山东戈壁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

摘要:东戈壁超大型钼矿床位于新疆境内的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8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年龄介于228.7±2.7Ma~241.7±0.9Ma,等时线年龄为231.9±6.5Ma(95%置信度,MSWD=0.71),加权平均年龄为238.5±3.7Ma(95%置信度,MSWD=5.8)。其中,最小的辉钼矿Re-Os年龄与矿区内斑状花岗岩年龄(227.6±1.3Ma)一致,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7件辉钼矿样品Re含量为26.51×10^-6~91.34×10^-6,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古生代增生作用形成的不成熟大陆壳。已有成矿年龄显示了印支期成矿事件在东天山地区非常显著,发生于大陆碰撞造山体制。
121-130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位于大别山东段,钼矿化与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紧密相关。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6.1±2.2Ma和112.9±1.2Ma,侵位于早白垩世。两类岩石都显示出高钾、富碱、富铝的特点,属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浓度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低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以及较低的HREE和Y、Yb含量,暗示其源于石榴石作为残留相的较深层次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石英正长斑岩εHf(t)变化于-14.4~-12.4,分布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变化于1598~1707Ma,指示岩浆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古老下地壳可能由宽坪群(1.85~1.4Ga)组成;爆破角砾岩εHf(t)为-10.1~-2.7,tDM2为1097~1486Ma,指示物源区比斑岩更年轻,可能来自宽坪群与地幔物质的混合。以上表明,从石英正长斑岩到爆破角砾岩,成岩岩浆来源变深,由地壳为主演变为壳幔混合,形成于碰撞造山加厚地壳的减薄过程;在大地构造上,能够作为源区的地层单元皆分布于矿区以北,因此我们认为在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华北大陆板块向南俯冲到大别山之下。
131-145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摘要: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早期石英-钾长石脉中主要发育纯CH4包裹体(PC型)、CH4-H2O型包裹体(C1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320~420℃,盐度为1.98%~8.79%NaCleqv;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中发育含子晶包裹体(S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60~400℃,盐度为1.49%~8.65%NaCleqv;石英-辉钼矿脉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发育W型、S型和CO2-H2O型包裹体(C2型),均一温度分别为200~240℃和140~240℃,盐度分别为2.14%~8.10%NaCleqv和0.33%~10.22%NaCleqv,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分别为100~160℃和0.17%~4.86%NaCleqv。估算的石英-钾长石脉体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形成压力分别为105~221MPa和15~285MPa。成矿流体由高温、富碳质、还原的岩浆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碳质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阶段温度下降,早期流体中的CH4还原HMoO-4的高价钼,从而形成辉钼矿,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146-158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摘要: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IV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II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IV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159-166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深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摘要:白山钼矿深部钻探表明矿体下部存在着矿化花岗斑岩体,所获岩芯显示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该岩体具有高Al、Na和Sr,低Mg、Y和Yb,以及高Sr/Y和La/Yb比值等特点,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来源于较深的含石榴子石的源区;岩石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解表明,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因此,白山钼矿岩体可能为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白山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有关,其成矿过程得益于高Mo丰度的地壳源区、成岩过程中提供流体和岩浆高氧逸度环境等。
167-177

新疆阿尔泰塔拉特铁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摘要:塔拉特铁铅锌矿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阿巴宫多金属成矿带,矿体赋存于克兰盆地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为一套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建造,脉状矿体受阿巴宫大断裂次级断裂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塔拉特铁铅锌矿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阶段,后3个阶段均有石英共生。其中,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阶段是铅锌成矿的主要阶段。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NaCl-H2O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4类。冷热台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氧化物阶段石英含有4种类型的包裹体,以W型为主,C型和S型包裹体次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71~426℃,W型和C型盐度范围0.5%~22.4%NaCleqv,S型包裹体盐度30.5%~40.6%NaCleqv;硫化物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为W型、C型和PC型,均一温度为204~269℃,盐度介于0.2%~15.6%NaCleqv之间;碳酸盐阶段的矿物只含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5~211℃之间,盐度为1.1%~9.9%NaCleqv。利用C型包裹体对硫化物阶段成矿压力估算,得到107~171MPa,对应深度为4~6km。塔拉特铁铅锌矿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但碳酸盐阶段低盐度、贫CO2,流体不混溶和混合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塔拉特铁铅锌矿的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显示其为碰撞造山体制形成的矽卡岩型成矿系统。
178-190

新疆铁木尔特铅锌铜矿床锆石U-Pb和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摘要:新疆铁木尔特铅锌铜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为准确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作者分别对矿区赋矿火山岩和含矿石英脉中的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2件火山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96±5Ma和405±5Ma,2件黑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40±2Ma和235±2Ma,相应的^39Ar/^36Ar-^40Ar/^36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3Ma和233±3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据此,认为矿区内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于396~405Ma,成矿作用发生于235~240Ma;成岩年龄早于成矿年龄约165Ma。因此,铁木尔特铅锌铜矿为典型的后生矿床,而不可能是同生VMS型矿床。考虑到成矿年龄稍晚于区域大规模变质作用(约250Ma),推测成矿作用与阿尔泰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铁木尔特铅锌铜矿为典型的陆陆碰撞体制下形成的造山型矿床。
191-204

新疆喀喇昆仑喀拉果如木铜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

摘要:喀拉果如木铜矿是近年在新疆喀喇昆仑地区发现的铜多金属矿。铜矿化赋存在二长花岗斑岩中,矿石呈细脉浸染状、斑点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斑铜矿和毒砂。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具有与斑岩铜矿类似的蚀变组合。二长花岗斑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蚀变的暗色矿物组成。二长花岗斑岩的SiO2(67.28%~73.08%)、Al2O3(13.38%~15.53%)、K2O(2.92%~6.15%)和Na2O(2.78%~4.89%)含量较高,CaO和TiO2含量较低,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Nb和Ta负异常,显示准铝质-弱过铝质过渡的特点,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明显,具有陆缘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微量元素显示其为同碰撞-后碰撞花岗岩。成矿岩体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为189.3±2.8Ma,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本文认为喀拉果如木铜矿形成于南昆仑地体与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之间的古特提斯洋消减闭合之后的后碰撞伸展背景,喀喇昆仑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进入后碰撞造山时期。
205-216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摘要: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凝灰岩的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2和3具有复杂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并含金,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大小集中于3~15μm,气液相比集中于5%~10%。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9~305℃,盐度集中于0.3%~10.4%NaCleqv,密度介于0.76~0.99g/cm^3。从阶段2至阶段4,流体均一温度从150~220℃,经140~190℃,降为130~150℃。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争光金矿床属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231-240

内蒙东部白土营子钼铜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

摘要:白土营子斑岩型-石英脉型钼铜矿田是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沐沦钼矿带南部新近发现的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钼铜成矿系统。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田内三个重要钼铜矿床开展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初步获得:1)白土营子斑岩型钼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48.0±10Ma(MSWD=0.52,n=6);2)白马石沟石英脉型铜钼矿的成矿年龄为248.6±6.7Ma(MSWD=1.06,n=4);3)库里吐石英脉型钼铜矿的成矿年龄为245.0±4.3Ma(MSWD=0.71,n=5);这一结果揭示该矿集区的钼铜矿化发生在早三叠世。该成矿系统的形成适值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二长花岗斑岩的UST结构证明含矿流体来自岩浆作用。早三叠世钼铜成矿作用在华北板块北缘及邻区有一定的普遍性,找矿前景可观。
241-254

内蒙古车户沟钼铜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摘要:内蒙古车户沟斑岩钼铜矿床位于西拉木伦钼矿带内。含矿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1.6±3.2Ma,9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50.2±7.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三叠世。车户沟钼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可分为矿前阶段、早阶段、中阶段和晚阶段。矿前阶段以斑晶石英+磁铁矿为标志,流体以高温、低盐度、富CO2为特征;早阶段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10~423℃,盐度范围为5.3%~45.8%NaCleqv,部分不同类型不同盐度的包裹体密切共生,但均一温度接近,指示沸腾作用发生;中阶段为黄铜矿沉淀的主要阶段,未见含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391℃,盐度范围为1.7%~43.8%NaCleqv;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黄铁矿脉,只发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260℃,盐度为2.4%~11.4%NaCleqv。因此,车户沟矿床成矿流体由初始的高温、富CO2,经沸腾作用和CO2逃逸,演化为低温、贫CO2。车户沟氢氧同位素特征早阶段流体(δ^18H2O=5.1‰~5.7‰,δDH2O=-91‰~-88‰)属于岩浆热液,中、晚阶段(δ^18H2O=-5.1‰~4.2‰,δDH2O=-105‰~-84‰)介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之间,指示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
255-269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摘要: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27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