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石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11-1922/P 国内刊号
  • 1000-0569 国际刊号
  • 2.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石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石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

岩石学报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早期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样式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以华北克拉通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区为例481-494

摘要:早期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是探索板块构造早期体制的前缘领域.五台山地貌高差巨大(达2437m)、山体雄伟、地质露头连续完整,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和认识大陆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的窗口,已成为世界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的典型实例.围绕五台山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早期板块构造演化及中浅地壳构造层次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构造横剖面研究表明,五台山东冶亚群为华北克拉通的早期沉积盖层,它以开阔复式向形为特征,不整合于造山杂岩及其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之上.区域变质相的分布及豆村亚群主期褶皱枢纽指示,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区向西南掀斜,出露了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造山杂岩及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中浅层次上连续而完整的构造剖面.前陆冲断带以沉积岩系大规模平卧褶皱和逆断层、蛇绿岩混杂带和基底构造活化为特征.造山杂岩发育低角度逆断层和复杂叠加褶皱,伴随不同时期花岗岩类的侵位.从浅部层次向深部,绿岩带复式褶皱逐渐被与TTG杂岩构造叠置的表壳岩构造岩片取代,构造面理由陡立趋于平缓.与世界其他花岗岩一绿岩区相比,五台山区完好保留了造山带挤压构造及其前陆盆地沉积,指示早期碰撞造山过程的强烈构造缩短和大规模地壳隆升作用,是研究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例证.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TTG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495-505

摘要:甘肃敦煌党河水库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构成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TTG组合.锆石SHRIMP U-Pb年为440±12Ma(MSWD=2.5),代表TTG系列岩石的侵位时代.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约为57.02%~72.75%,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TiO2、Al2O3、MgO、CaO和FeO等的含量相应下降,这表明该套岩石具岩浆成因,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4.70~58.88,无或略具微弱的Eu异常,近于平行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所有岩石具有同成因的亲缘关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Sr等,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以及P和Ti.在Rb/30-Hf-3×Ta和Rb/30-Hf-0.25×Nb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落到岛弧到后碰撞区.但从区域地质背景、TTG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及与敦煌地块南北缘火成岩对比分析,认为该TTG系列岩石并非形成于岛孤构造环境,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约440Ma)红柳河缝合带和(或者)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带,引发富含角闪石的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部分陆壳物质形成具有岛弧性质的岩浆岩.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506-514

摘要: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古生代晚期火山岩--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定年,年龄为275.6±2.8Ma(MSWD=1.1),表明这套岩石发育于早二叠世.对这套二叠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具有高TiO2含量、高钾富碱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橄榄粗玄岩系列;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综合对比新疆北部及邻区(三塘湖地区、红柳河地区、柳园地区及萨吾尔地区)同期的火山岩,扎河坝地区这套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这对研究本地区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北板块北缘乌梁斯太A型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构造意义515-526

摘要: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梁斯太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性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它具有较高的SiO2(74.69%~76.16%)、Na2O+K2O(8.63%~9.62%)、Rb(73×10-6~200×10-6)含量和10000×Ga/Al(3.21~3.32)、Rb/Sr(3.27~8.68)比值,较低的CaO、Ba和Sr含量,碱性指数AI=mol(K2O+Na2O)/Al2O3)≥0.90,属于碱性A型花岗岩.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δEu=0.03~0.06;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Sr、P、Nb、Ta和Ti,富集Rb、K;这些特征类似中国东北二叠纪A型花岗岩.在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均显示了A2型(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后碰撞板块断离作用有关.乌梁斯太岩体的形成过程可能为,俯冲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发生底侵作用,底侵的玄武质岩浆的加热作用以及地壳伸展的减压效应导致中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随后经历了分离结晶和晚期的交代作用.乌梁斯太岩体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3Ma,表明其形成时代并非原来认为的三叠纪,而是早二叠世晚期.

新疆三塘湖盆地后碰撞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527-538

摘要:新疆三塘湖盆地广泛出露哈尔加乌组地层,主要为陆相中性喷发岩夹火山碎屑岩.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19.6±9.8Ma(MSWD=4.8).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哈尔加乌组火山岩高钾富碱,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LREE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强烈富集、大多数高场强元素(HFSE)明显高于MORB,没有Ti的负异常和P的正异常,Nb、Ta负异常明显,基本没有Eu、Ce的异常,Ti/Y(467~494)、Nb/Y(0.41~0.43)值高.判别图解投入板内火山岩和岛弧火山岩区域,整体显示板内火山岩的特征又携带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痕迹.εNd(t)值(+5.90~+6.31)为正值、Mg# 高(0.54~0.57),显示与亏损地幔相关的源区特点,(87Sr/86Sr),值(0.70397~0.70464)相对于亏损地幔高、La/Nb(3.12~3.39)、Nb/U(5.86~9.80)比值显示源区有陆壳组分的参与.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表明,三塘湖盆地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是碰撞造山中增厚的岩石圈根部拆沉作用致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底侵,致使早期的陆壳组分和弧组分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火山喷发,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转换背景.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特征和年代确定539-546

摘要: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及其周缘山区广泛分布,是陆东、五彩湾等地区卡拉麦里大气田的主要储层.根据两个实测剖面和一口钻井岩性剖面的对比,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喷发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的特征,沉积岩夹层是主要的喷发间断面标志.火山岩地层厚度变化快,岩相岩性变化大.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是亚碱性-碱性、高钾的中基性岩.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350.0±6.3Ma,结合其上覆地层的生物化石证据,认为巴塔玛依内山组属于下石炭统.

吕梁山前寒武纪野鸡山群火山岩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547-560

摘要:吕梁山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段西侧.其中野鸡山群位于该杂岩的中西部,呈NNE-SSW向狭长带状展布.野鸡山群的底部保存了变质的滨海-浅海相的砾岩和粗砂岩,中部主体岩性为变质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保存了良好的枕状构造,发育同期辉长岩浅成侵入体,并有少量的变质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变质火山岩之上发育了良好的薄层状复理石沉积,记录了深水海相火山喷发和沉积特征.复理石之上以角度不整合沉积了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砂岩.岩石化学分析表明,野鸡山群火山岩有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稀土总量在101×10-6~240×10-6范围内,(La/Yb)N比值在6~13之间变化.随着SiO2的增加(La/Yb)N和负Eu异常明显增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上,所有的岩石都表现了明显的Nb、Ta、Sr、P、Ti负异常.岩石成因研究揭示这套变质火山岩组合的原始岩浆导源于成分相当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大约以等量混合地幔源区的低度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和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的Sm-Nd同位素研究成果,野鸡山群变质火山岩组合最有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的弧后靠近岛弧一侧的构造背景,其形成可能与古元古代晚期洋壳俯冲作用有关.

内蒙大青山地区黑云母花岗岩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561-567

摘要:大青山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45%)、斜长石(15%~25%)、石英(25%)、黑云母(5%~10%)组成.主元素SiO2含量69.48%~72.40%,K2O+Na2O含量7.74%~9.58%,K2O>Na2O,A/CNK为1.0~1.17,具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馏较强,REE配分型式具中等负Eu异常;微量元素在原始地幔(PM)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Rb、Th、K、Nd相对富集,Nb、Sr、Ti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碰撞花岗岩类似.本文对大青山地区料木山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其形成时间为2430±19Ma,可能代表鄂尔多斯陆块与阴山微陆块碰撞造山岩浆热事件年龄.区域上埃达克质岩、赞歧岩、Colcepet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均为2470~2330Ma,预示着这一地区在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已经出现与板块消减相关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表明乌拉山-大青山麻粒岩相带是一条古元古代造山带.

阿尔金山北缘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568-576

摘要:阿尔金北缘阿克赛青崖子附近蛇绿混杂岩组成岩石包括蛇纹岩和辉长岩等,呈透镜状构造岩片产出.蛇纹岩以富Mg,贫Al2O3、CaO、TiO和∑REE为特征,与世界上典型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特征值一致.辉长岩SiO2含量为49.06%~50.70%,具有高的MgO(7.16%~10.01%)和Fe2O3(6.36%~12.85%)含量,TiO2含量低到中等,为0.31%~1.02%,Na2O和K2O含量中等,平均分别为0.73%和0.75%,辉长岩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属平坦型或轻微富集型,无负Eu异常,与E-type洋中脊和OIB玄武岩类似.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可能既保留了形成于MORB的背景信息,也记录了SSZ环境改造的结果,推测青崖子蛇绿混杂岩组合可能来自不同构造背景.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确定出青崖子附近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壳形成于521±12Ma,为古生代早期.该年龄测定的结果还显示本区在472±10Ma有一次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古生代的洋盆闭合的下限年龄.

黑龙江省东部双鸭山二长辉长岩的年代学、矿物学、结晶过程及其地质意义577-587

摘要: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侵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北部的下白垩统含煤地层内.岩相学证据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中的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依次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而黑云母及少量细小的斜方辉石是演化的岩浆分别与早期结晶的钛铁矿、橄榄石反应的产物,最后的残余岩浆结晶形成了他形的钾长石,包裹其它矿物形成嵌晶结构.根据双鸭山二长辉长岩全岩成分做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模拟计算,估计的结晶过程与岩相学研究基本一致.黑云母K-Ar法和SHRIMP锆石U-Pb法的年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的侵位时代为98Ma,即晚白垩世早期.这一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俄罗斯远东兴安岭-鄂霍茨克一带、和日本西南部可能都是当时欧亚大陆东部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因而晚白垩世早期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可能也是大量存在的.

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588-594

摘要:作为华北陆块北缘的碱性岩体之一,河北矾山钾质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赋存着中国最大的内生磁铁矿-磷灰石矿床.关于其形成时代,已经发表的K-Ar、Rb-Sr和Sm-Nd法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更精确的定年方法限定岩体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矾山杂岩体的辉石正长岩样品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到了218±2Ma的结果.由于定年样品取自构成矾山杂岩体主体、形成最晚的第三岩相带,这个年龄限定矾山杂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现有的锆石U-Pb年代学资料表明,晚三叠世侵入岩在华北陆块北缘、东缘、南缘普遍存在,成为中国东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岩系变质时限研究595-608

摘要: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沿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主体由下元古界苍山群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组成,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变质时限和山脉隆升时限由于缺乏精确年代学数据制约,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选取点苍山花岗闪长质糜棱岩(DCS-1),哀牢山墨江-元江段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M07-1)和其侵位的同变形花岗岩脉(SM07-3)以及元江县城西北山前花岗质片麻岩(YJ)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出锆石颗粒(SM07-3)、黑云母(SM07-1-Bi,SM07-3-Bi)、白云母(SM07-1-Ms)、钾长石(DCS-1-Kf,SM07-3-Kf)和斜长石(YJ-PI)以及基质(YJ-ma)进行精确年代学测试.花岗岩脉颗粒锆石U-Pb 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30.8±0.3Ma(SM07-3,MSWD=3.27);其它单矿物激光40Ar/39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1.5Ma(DCS-1-Kf,MSWD=2.9)、22.3±0.9Ma(SM07-1-Ms,MSWD=1.7)、21.9±0.7Ma(SM07-1-Bi,MSWD=1.3)、21.3±0.7Ma(SM07-3-Kf,MSWD=1.2)、22.7±0.8Ma(SM07-3-Bi,MSWD=2.4)、19.8±1.6Ma(YJ-ma,MSWD=19)和21.57±0.38Ma(YJ-P1,MSWD=1.5).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野外观察和年代学资料,本文研究认为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的峰期变质变形时间为30Ma左右,此时山脉已开始隆升,在约20Ma和13Ma山脉分别经历一期构造热事件作用,揭示山脉经历快速隆升和冷却过程.

内蒙古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中生代逆冲构造活动的40Ar-39Ar定年609-620

摘要:内蒙古大青山呼和浩特段北侧发育3条走向北东东、指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并与被其分割的3个逆冲席体及一个原地系构成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深层次的糜棱岩,下盘顶部多发育低温的千糜岩.本研究在构造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宏-微观岩石矿物学分析,采用40Ar-39Ar定年对该逆冲体系的活动时间进行约束.逆冲断层带内3个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120~119Ma,另一样品给出了120Ma的概率统计峰值年龄.千糜岩为低温同变形变质产物,细粒绢云母为同变形新生矿物,其40Ar-39Ar年龄可代表变形年龄.侵位在断层内弱变形的花岗闪长岩为同构造晚期侵位,角闪石40Ar-39Ar年龄限定其冷却时间下限为121Ma,概率统计峰值年龄为119Ma.逆冲断层上盘底部发育较高温的糜棱岩,而低温千糜岩的形成时间应属于变形后期.因此,120Ma至119Ma期间,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的逆冲作用应已是处于变形晚期.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气候构造作用下热史演化的40Ar/39 Ar年代学记录621-635

摘要:以喜马拉雅山系为典型实例,究竟是气候作用还是构造作用引起山体隆升的问题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问题.无论是气候因素还是构造因素引起山体隆升,二者都与一个共同的地表过程--剥蚀作用相关,剥蚀作用对山体中地质体的影响可以用岩石矿物经历的热史演化来描述,所以,在造山作用研究中,山体或山脉的热史演化是揭开地质体经历地质过程、山体隆升研究的重要途径.利用河砂组成矿物来研究流域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以南约50 km处地东河段内的现代河砂,对其中的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及钾长石等四种矿物进行了高精度单颗粒激光40Ar/39Ar年代学测试,并进行了概率统计.地东河段河砂中富钾矿物40Ar/39Ar年代学统计结果显示,大峡谷流域的热史演化可以确定有多个阶段,分别可以识别出70~69、61~60、43~42、35~34、26~25、25~23、22~20、20~18、17~14、12~11、8~6、5~4及<2Ma等13个热史演化阶段.通过将上述热史信息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70~69、61~60、43~42、35~34、22~20和12~11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两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通过与全球深海氧、碳同位素记录曲线的对比,可以认为26~25、25~23、17~14、8~6、5~4和<2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气候变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体热史演化是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

包古图斑岩铜矿床的钛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645-649

摘要:在大量薄片鉴定的基础上,本文对包古图斑岩铜矿的钛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钛矿物为榍石、钛铁矿和金红石.其中榍石在成岩期和成矿期均有形成,但主要见于成矿期的钾化阶段,与钾长石、黑云母共生;在后期的青盘岩化和沸石化阶段也有出现,但含量相对较少.成岩期的钛铁矿很少见,成矿期各蚀变阶段均有分布,但最常见于钾化阶段.金红石仅见于成矿期,钾化阶段早期可与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等共生,还见有被榍石包裹的细粒金红石,青盘岩化阶段亦有形成,与绿泥石共生.这些钛矿物最常出现于黑云母颗粒内部或其附近,这可能是斑岩型矿床的特征之一.榍石SiO2和CaO含量与理论值接近,TiO2偏低;钛铁矿均含锰,MnO含量1.97%~4.49%,还见有锰钛铁矿;金红石含有一定量的SiO2和FeOT,个别颗粒还含有少量Al2O3、MgO和P2O5.钛矿物组合特征表明包古图含矿斑岩为Ⅰ型,形成于较高氧逸度环

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650-658

摘要:从华北克拉通的中西部和东部发育的基性岩墙群获得三个精确定年的实际古地磁极位置(VGPs).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恒山GU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769±3Ma,该岩墙的古地磁给出古地磁极位置在北纬36°,东经247°(dp=2,dm=4);华北克拉通东部DY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620.8±6.9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6.9°东经81.9°(dp=4.31,dm=6.09);东部另一条岩墙LW4的SHRIMP U-Pb年龄为1157 ±18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27.1°东经162°(dp=15.8,dm=18.7).通过将这三个从基性岩墙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古地磁极位置与加拿大地盾的中元古代视极移曲线对比,在中元古代早期(1800~16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一起同属哥伦比亚超大陆,而在中元古代晚期(1600~12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分离,响应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终裂解事件.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机构类型与喷发模式研究659-666

摘要: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内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形成大规模气藏,不同火山岩相对油气的储集性差异很大,因此探究断陷内火山机构类型和喷发模式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徐家围子断陷发育中酸性火山岩,识别出层状火山、熔岩穹隆、破火山口等3种主要火山机构赋存类型.受区域垂向和斜向两期拉张作用控制,在断裂上盘、下盘和断裂带,火山机构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布:断裂下盘的掀斜肩部火山机构发育、断裂带火山机构串珠状叠置、断裂上盘火山爆发强烈并形成大型徐东破火山口.徐东破火山口的形成说明岩浆侵位于地壳底部,形成扁平状的岩浆房.岩浆垂直上升喷发或沿断裂喷发,形成徐家围子断陷中心式-裂隙式火山喷发模式.

五台山古元古代巨型叠层石的结构特征及成因意义667-674

摘要:山西省五台山地区的古元古代滹沱群地层中发育大量各种形态和大小的叠层石,最近在东冶亚群地层中发现体量巨大的叠层石.本文在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显微结构分析、地质剖面实测以及生长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后认为,这一宏观上的穹窿形叠层石是由柱状叠层石组成的生物岩礁,柱体在底质基础上放射状生长,其表面圆形、长条形的凸起为叠层石柱体顶部横断面及斜切面形态.通过标本切片,镜下观察到组成柱体并充填柱间的均为泥晶方解石,并发现纤细的丝状微生物遗迹,这些丝状体相互交织构成暗层的重要组分.叠层石体量巨大,需要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深水环境;泥晶方解石结晶较好,指示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沉积速率较快的温暖浅海环境,可能形成于潮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