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石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11-1922/P 国内刊号
  • 1000-0569 国际刊号
  • 2.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石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石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

岩石学报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岩石学报杂志地质学
中亚造山带中的燃烧变质事件及其年代学研究1561-1572

准噶尔盆地西缘克拉玛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1573-1576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缘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带,其形成时代尚未给出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微体古生物研究,确定该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探讨:来自原泥盆纪卡拉麦里组砂岩碎屑锆石的证据1577-1590

摘要: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地堆积物之下。为此选择其中被1:20万区调置于中泥盆世卡拉麦里组上部层位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以期获得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时代和属性的信息。测定的86颗碎屑锆石、89个点的年龄分布范围AL(327±8)Ma至(3073±10)Ma;其中碎屑锆石的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0Ma~540Ma,显示出多峰的特征,其主峰为365Ma,次要的峰分别为460~480Ma、510~520Ma和530—540Ma。该样品中还含有至少22粒表面年龄大于550Ma的碎屑锆石,其中550~690Ma的碎屑锆石有4粒,827Ma~1083Ma的碎屑锆石有8粒,1513Ma和1700Ma锆石各1粒,1942Ma~2051Ma的锆石有2粒,2464~2490Ma和2876Ma-3073Ma的碎屑锆石各3粒。根据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及表面年龄,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的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初步结论:(1)所研究砂岩的沉积时代不是泥盆纪的,可能是早石炭世晚期,其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2)源区地质体组成主体是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岩浆岩,寒武纪至新元古代中期和新元古代早期至中元古代等时期的岩浆杂岩等组成,以及推测的少量早前寒武纪杂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基底为奠基在前奥陶纪陆壳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岛弧。

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蛇绿岩地球化学:洋脊俯冲的产物1591-1602

摘要: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蛇绿岩中的镁铁质岩兼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B)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轻稀土(LREE)亏损、平坦或略微富集,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成分上非常相似于受洋脊俯冲影响的Chile Ridse和Cocos Ridse玄武岩。可以认为其可能形成于受洋脊俯冲影响的岛弧或弧前扩张环境。相对较高的εNd(t)(7.2—9.8)、低Nb/Zr、Ta/Yb比值,说明在洋脊俯冲的影响下,其源区可能存在有至少三种组分:弧下地幔、来自消减板片流体和俯冲沉积物、MORB地幔。

卡姆斯特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1603-1610

摘要:东准噶尔卡姆斯特蛇绿岩剖面由玄武岩、变辉长岩、辉石岩、蛇纹石片岩、硅质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辉石不发育出溶结构。说明地幔岩侵位过程相对缓慢(从上地幔到下地壳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生突然抬升或者胛条件的巨大改变)。辉石岩中存在三类角闪石:具有出溶结构的角闪石(Amp Ⅰ,镁绿钙闪石),与Amp Ⅰ共生的均匀角闪石(Amp Ⅱ,镁质普通角闪石),以及交代单斜辉石边部的角闪石(Amp Ⅲ,钙镁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基于对辉石岩和变辉长岩中角闪石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的仔细研究,获得该蛇绿岩侵位的基本演化特征如下:地幔岩在中下地壳环境被快速抬升,导致辉石岩中的角闪石分解而形成铬磁铁矿出溶结构,当蛇绿岩侵位到中地壳环境后,岩石经受角闪岩相退变质改造,继续上升到上地壳环境后,岩石发生绿片岩相的退变质。

新疆且干布拉克超基性岩-碳酸岩杂岩体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1611-1616

摘要:产有超大型蛭石-磷灰石矿床的且干布拉克超基性岩碳酸岩杂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其Sm-Nd等时线年龄为(802±52)Ma,εNd(t):0.471,模式年龄t TM^Nd为1208~1635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塔北裂谷在新元古代的强烈活动,可以看作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组成部分。

新疆西南天山哈布腾苏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P-T轨迹1617-1626

摘要: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沿岸的含石墨的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出露一套若干大小不等的布丁状变基性岩块,产状与区域面理一致。本文对其中保存完好的榴辉岩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和温压演化条件计算。根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将该套榴辉岩大致分为两类一角闪榴辉岩和钠云母榴辉岩,二者的主要矿物均为Grt+Omp+Na—Ca-Amp+Pg+Dol/Cal+Rt±Qtz。石榴石变斑晶两阶段生长明显,从核部到边部XMn和XFe降低,XMg和XCa升高,指示了升温降压的变质过程。根据石榴石核部和边部的包体组合特征,确立了两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前一阶段经历了高压但较低温的硬柱石.硬绿泥石(仅见假象)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为400~5000C,压力不低于1.8~1.9GPa,表明早期经历了快速俯冲过程;后一阶段的变质温度为570±300C,压力为2.0~2.5GPa。在退变质绿帘角闪岩相阶段,形成低压脉体(矿物组合为Ab4-Di+Na—Ca—Amp+Ep/Czo+Cal)和一系列退变质反应结构.如Dol的Cal增生边.Omp的Di+Ab后成合晶结构。利用Dol—Cal分溶温度计和Di的Jd分子含量得到该阶段的温度约500—530℃,压力小于0.9~1.1GPa,表明其退变质经历的是降温降压过程。这与利用Thermocale 3.1在NCFMASH体系下计算的PT视剖面图是一致的。

东准噶尔扎河坝超高压变质成因石英菱镁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及地质意义1627-1634

摘要:在扎河坝.阿尔曼泰蛇绿岩岩块内分布着高压-超高压成因的二辉橄榄岩、石榴辉石岩、石英菱镁岩及榴闪岩。石英菱镁岩内多硅白云母的Si(pfu)值均大于3.35,最高可达3.77,是典型高压-超高压成因的矿物。石英菱镁岩及其围岩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的K2O含量极低,且多硅白云母的Na/(Na+K)比值小于0.04,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河坝多硅白云母不应含有过剩Ar,是一个理想的^40Ar/^39Ar定年对象。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扎河坝石英菱镁岩中多硅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81.6±2.5Ma。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扎河坝石英菱镁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曾经历了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因此,它代表的应该是超高压变质石英菱镁岩的折返年龄。多硅白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扎河坝-阿尔曼泰蛇绿混杂岩内超高压石英菱镁岩的折返事件应发生在早二叠世。

阿尔泰哈巴河群的沉积时代及其构造背景1635-1644

摘要:北疆阿尔泰造山带的哈巴河群变质碎屑岩分布广泛,其沉积时代和构造环境对于认识中亚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认为哈巴河群沉积于震旦纪一中奥陶世时期,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而最近有学者根据中亚造山带的地质演化背景提出,阿尔泰形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对哈巴河群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不同岩性或变质程度不同的样品碎屑锆石主要类群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其^206Pb/^238U年龄主要介于463~542Ma之间。在这些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均集中于470Ma左右,代表了碎屑沉积的时代下限。而哈巴河群混合岩样品中碎屑锆石增生边形成于中泥盆世晚期(384±6Ma),与侵入该群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年龄十分接近,大致反映了哈巴河群碎屑岩沉积时代的上限,因此哈巴河群的沉积时代应在早泥盆世一中奥陶世之间。锆石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哈巴河群的年轻碎屑锆石类群(463~542Ma)主要为岩浆锆石,其磨圆度较差,而且在比例上远高于前寒武纪碎屑锆石。上述特点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锆石类群分布特征完全一致,反映阿尔泰在中奥陶世至早泥盆世可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对比1645-1654

摘要: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可分为五个沉积层序,由下到上分别对应于贝义西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特瑞爱肯组至水泉组和汉格尔乔克组。第1层序由贝义西组构成,发育由粗碎屑斜坡扇和低水位楔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向上逐渐变为粉砂岩、泥岩的海进体系域,并以向上变粗的退积准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结束,反映陆缘发展初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第2层序由照壁山组构成,底部为粗粒石英砂岩,向上变为细粒砂岩、页岩互层,上部出现厚约30m的泥岩,顶部为紫红色砂岩,代表了由低水位经快速海进到高水位的变化过程,整体为水体较浅的滨浅海沉积环境。第3层序由阿勒通沟组构成,为冰成杂砾岩、砂岩、页岩组合,顶部出现厚2~3m的白云岩,沉积主体为低水位体系域,顶部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第4层序发育最为完整,特瑞爱肯组冰成杂砾岩为低水位体系域,冰成杂砾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为海进体系域,扎摩克提组浊积岩、育肯沟组页岩、水泉组碳酸盐岩为高水位体系域,其中育肯沟组页岩为凝缩段沉积。第5层序低水位体系域由汉格尔乔克组冰成杂砾岩构成,顶部泥灰岩和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由于顶部被寒武系不整合覆盖,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研究区上元古界层序基本可以和我国华南及印度Lesser Himalaya地区对比。

新疆库车凹陷侏罗系多粒级黏土矿物分析方法及其对沉积-成岩环境的指示1655-1663

摘要:本文选取库车坳陷侏罗系阿合组—齐古组的碎屑岩样品,利用Stokes原理,通过同步跟进与离心分析相结合的多粒级提取的方式提取不同粒径的黏土矿物,包括〉20μm;20μm~5μm;5μm~2μm;2μm~0.2μm和〈0.2μm。不同粒径组分的黏土矿物呈现出不同的型貌特征,在20~2μm范围内的样品中,自生黏土矿物少见,大量可见碎屑来源的黏土矿物,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机械搬运,难见完整的晶型。在〈2μm的样品中大量存在自生黏土矿物,大量成集合体,同时也存在碎屑蚀变成因的黏土矿物。通过XRD方法定量分析了所分离出的不同粒径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黏土粒径范围内的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呈现些规律变化。碎屑伊利石含量有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减少的趋势,而自生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只在2~0.2μm及0,2μm以下粒级才出现,并且集中在0.2μm以下粒级范围内;在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母岩特性及分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岭石的分布有随着岩性的变粗呈现升高的趋势,而伊利石呈负相关关系。碎屑岩中黏土矿物的形貌特征表明,黏土矿物有陆源碎屑来源与自生两种成因,应用Decoform软件对0.2μm以下黏土矿物中不同成因的伊利石进行了计算,并就存在的比例与粒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黏土矿物组合揭示侏罗纪沉积环境由酸性环境向微碱性环境过渡,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早期为气候潮湿时期,高岭石的含量明显高于侏罗世晚期地层,恰克马克期到齐古期高岭石含量开始出现减小的趋势。从恰克马克期开始,气候缓慢向干旱变化,高龄石含量降低,而伊利石的平均含量明显增加,反映黏土矿物组合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1664-1670

摘要: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CIA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CIA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CIA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CIA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CIA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基底隆升剥露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1671-1682

摘要:库鲁克塔格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出露前寒武基底岩石。辛格尔村附近出露的太古宙杂岩,包括灰色片麻岩、角闪岩、片岩、混合岩和大理岩。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在库鲁克塔格隆起西部的兴地、西山口、辛格尔和杀马山附近,不整合在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的片麻岩、角闪岩和片岩之上,并被早古生代的地层不整合。因此,该地区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前寒武基底热演化史的理想地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①塔里木基底岩石最初于何时剥露于地表?②塔里木基底剥露以后是否经历过再次埋藏和剥露?③塔里木基底岩石构造热演化过程对大陆边缘不同构造事件的响应。为了获取塔里木北缘剥露史和冷却过程信息,我们开展了裂变经迹的研究。含磷灰石的样品采自库鲁克塔格隆起的兴地断裂两侧。样品池年龄介于146.0±13.4和67.6±6.7Ma之间,平均经迹长度介于.11.79±0.14和13.89±0.27μm之间。根据样品年龄和样品所处的构造位置,样品可以分为3组。A组样品包括F2、F3、F4、F5和F8,裂变经迹表观年龄约100~110Ma,通常位于未遭断层变形的地区。B组样品包括F7、D和F10,裂变经迹表观年龄小于80Ma,构造上位于断层上盘并靠近断层。c组样品F11具有最大的裂变经迹表观年龄146.0±13.4Ma。热模拟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隆升剥露作用可以划分为四期,分别是早侏罗世晚期(18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4~118Ma)、晚白垩世早期(94~82Ma)和新生代晚期(约10Ma)。裂变经迹记录的库鲁克塔格多阶段隆升作用,是对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碰撞增生的响应。

天山北缘侏罗系地层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1683-1695

摘要:对天山北缘石场.玛纳斯、安集海河和四棵树河地区18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同时测定了中生界地层10件裂变径迹样品相应煤层的镜质体反射率。结果表明地层由老到新镜质体反射率逐渐增加,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逐渐降低。石场.玛纳斯地区,下部三叠系煤层镜质体反射率R。值较低,为0.56%,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较大,为125.3±9.1Ma;八道湾组煤层R。为0.53%~0.64%,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介于81.3±4.7~87.8±5.9Ma;上部西山窑组煤层R。最高,达到0.81%,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年龄较低,为44.0±5.4—11.8±1.8Ma;相同层位,东部石场.玛纳斯一带R。比西部四棵树地区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刚好相反。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表明中生界三叠系、下侏罗统地层的埋藏深度相对较浅,上覆沉积持续的时间到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基本上已经结束,然后保持在基本不变的深度,直至中新世,不整合在三叠系之下的花岗岩的模拟结果也支持这样的认识。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的冷却降温事件可能是地温梯度变化和隆升作用的共同结果;中侏罗统地层埋藏增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在玛纳斯地区直至渐新世末期。所有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都记录了10Ma左右的快速冷却过程,近4—5kin的地壳表层物质被剥蚀,平均剥蚀速率400—500m/Ma。这一剥蚀过程应该与天山地区的快速隆升,以及向北的冲断推覆作用相对应。天山地区山前带的变形应不早于10Ma,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岩石学报杂志火山岩
新疆北部的富镁火成岩1696-1707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的富镁安山岩(MAs)是指SiO2〉53%,Mg^#≥55的安山岩,也包括富镁荚安岩和富镁闪长岩。阿尔泰南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中泥盆世,东、西天山和阿拉套山的富镁安山岩形成于石炭纪。本区富镁安山岩SiO2 53%-65%,TiO2含量低于1%(0.21%-1.08%),平均0.72%;MgO平均5.90%,与国外玻安岩平均值相比,Mg含量较低,Ti、K、Na含量较高。稀土元素总含量低(〈100×10^-6,范围15—95×10^-6),相对富重稀土(La/Yb)N0.98—6.4,多数在4±;Eu弱亏损到无亏损(Eu/Eu^* 0.65—1.15)。相容微量元素Cr、Ni含量高,分别为72×10^-6~790×10^-6和29×10^-6~276×10^-6;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相对富集流体中富集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Y含量较高(〉15×10^-6);Sr/Y比值较低(4.4~6.2)。(^143Nd/^144Nd)i值变化范围较大0,51221—0.51255,εNd(t)+0.28-+7.2,Nd模式年龄tDM485—1220Ma;(^87St/^86Sr)i值变化范围较大0.7029~0.7065,在8εNd(t)-(^87Sr/^86Sr).图解中位于第一象限。上述特点表明,本区富镁安山岩源区为复合源,包括有蚀变洋壳、弧前增生棱柱的不成熟、新生地壳物质及地幔楔橄榄岩。成岩作用具复合性,既有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又有俯冲板片熔体对地幔楔橄榄岩的熔体交代作用。形成于特殊构造环境:高地热梯度和富挥发分;导致弧前增生棱柱俯冲的俯冲剥蚀作用;由俯冲板片撕裂、断离所形成的软流圈窗或洋脊俯冲。

那拉提山北缘寒武纪玄武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1708-1720

摘要:我国西南天山地区那拉提北缘断裂北侧出露寒武纪(516.3±7.4Ma)橄榄拉斑玄武岩,其Al2O3(120.71%-14.14%)、P2O5(0.09%-0.21%)含量较低,TiO2(1.39%-2.35%)、MgO(5.35%-8.14%)含量中等,全Fe2O3(11.74%-16.03%)含量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分布型式平坦,(La/Sm).和(Y/Nb).比值接近1,为过渡型洋脊玄武岩(T-MORB);并且Th/Ta比值(0.8—1.5)低,高场强元素(Nb,Ta,Zr,Hf,P)没有明显亏损,缺乏陆壳混染或俯冲带流体活动的印迹.部分T-MORB的Fe、Ti含量较高(FeO^T〉12%,TiO2〉2%,FeO^T/MgO〉1.75),Mg^#值(0.40—0.49)和Cr(53×10^-6-110×10^-6)含量较低,属于Fe-Ti玄武岩(ferrobasalt),应为岩浆依Fenner趋势发生较高程度结晶分离演化的产物,很可能形成于洋中脊的扩展型裂谷环境.我们认为,那拉提北缘寒武纪T-MORB和Fe-n玄武岩可能与境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北天山南缘的旱古生代Terskey蛇绿岩带相连,为Terskey蛇绿岩的残片;寒武纪我国境内发育Terskey洋.那拉提北缘断裂可能与尼古拉耶夫线相连,代表西南天山地区Terskey洋闭合形成的一条早古生代缝合带.

新疆北部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高钾高硅熔结凝灰岩的地球化学、岩浆成因及构造背景1721-1729

摘要:新疆北部阿尔泰南缘分布着一条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带。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我们从克朗和麦兹火山.沉积盆地的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地层的火山岩中,厘定出一种高钾高硅熔结凝灰岩(Ignimbrite),前人称之为钾质流纹岩。高钾高硅熔结凝灰岩主要由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以及少量白云母组成。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为过铝质的(A/CNK=1.01~1.36)、高硅(SiO2=69%~80%)、高钾(K2O=5%-11%)、高钾钠比值,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低的Nb/Y比值,以及富LREE和亏损Eu的REE分布模式。以上这些特征体现它们继承了形成硅质岩浆的大陆地壳源区特点。微量元素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本区高钾高硅熔结凝灰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作者提出高钾高硅熔结凝灰岩岩浆的二阶段成因模型:1)地幔楔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大体积玄武岩岩浆侵入导致其上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高硅的熔结凝灰岩岩浆;2)高硅岩浆经富钠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最终形成高钾高硅的熔结凝灰岩浆。

新疆阿尔泰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1730-1738

摘要:新疆阿尔泰东部哈拉乔拉出露有新生代玄武岩,K—Ar法测得玄武岩的年龄在10~2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哈拉乔拉玄武岩具有高TiO2含量、高钾富碱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强烈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区富集的特点。(^87Sr/^86Sr).为0.704432~0.704538,(^143Nd/^144Nd)i为0.512641~0.512779,εNd(t)为0.29~1.03,其Sr-Nd同住素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都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La/Nb(0.765~0.823)、Nb/U(35.02~52.01)等不相容元素的比值指示了源区中可能存在少量循环地壳物质。综合对比南天山托云等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亚地区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的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零星,空间上与大型断裂相对应,不应是前人地幔柱成因的观点。本文结合中亚地区古生代地壳的演化特点,提出中亚地区的新生代类OIB型玄武岩来源于中亚地区已被改造的富集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