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石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11-1922/P 国内刊号
  • 1000-0569 国际刊号
  • 2.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石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石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

岩石学报 200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和金的大规模成矿1317-1328

摘要: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产出集中区,依据矿床和矿点的密集程度,可分为招远-莱州-平度、蓬莱-栖霞、牟平-乳山三个成矿带,区域内金矿类型可主要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高精度的单矿物Ar-Ar、Rb-Sr同位素及热液锆石离子探针测年研究业已证实,金成矿的时代为120±10Ma.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脉、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及伴生脉岩的Sr-Nd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也证明,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各类金矿具有一致的成矿流体介质条件,为低盐度H2O-CO2-NaCl±CH4流体,金成矿温度、压力条件近似,主成矿温度为170~335℃,成矿压力为70~250MPa.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与金矿床伴生的基性幔源岩浆脱水形成的岩浆水,但在地壳浅部遭受到大气降水的混合.因此,胶东各类型金矿是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形成的矿床,与区域内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作用有关,也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表现形式之一.

胶东乳山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1329-1338

摘要: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钾长石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和弱蚀变花岗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CO2-H2O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CO2-H2O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以富水的CO2-H2O两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弱蚀变花岗岩、钾长石化岩石和黄铁绢英岩石英中的CO2-H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6~377℃;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324℃.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XCO2高达0.53)、中低盐度(3.33~10.48 wt% NaCl)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以含较低的CO2的富水流体(XCO2 为0.01~0.05)和水溶液流体,盐度为1.23~12.55wt%NaCl.金和硫化物(尤其是黄铁矿)紧密共生,说明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形式被搬运,CO2包裹体的广泛存在则表明其对成矿流体的pH变化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水/岩反应、温度下降和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可能是乳山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1339-1346

摘要: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 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 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 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腾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和41.2~45.5 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 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Cl-和SO24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K+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和氮气(N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

豫西公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其He、Ar、S、H、O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来源的示踪1347-1358

摘要:豫西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熊耳山东南缘祁雨沟金矿田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选择13件主成矿期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系统的温度及其S、H、O同位素和惰性气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保存于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中含有丰富的包裹体,其类型复杂多样,有气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四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40℃之间均有分布,可进一步分为150℃~190℃、210℃~250℃和290~350℃三个区间,但主要集中于150℃~250℃的范围内.结合显微镜下观测载金矿物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主要在15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0.2℃~-9.6℃之间,对应的盐度在0.53wt%~13.51wt%之间.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7‰~2.2‰之间,与陨石硫的δ34S值接近,反映为深源;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8‰~-86‰,δ18OH2O为+3.5‰~+4.5‰,Ⅱ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7‰~-84‰,δ18OH2O为-3.7‰~+2.6‰,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1.05~3.17R/Ra,高于地壳的3He/4He比值100余倍,但明显低于地幔流体的3He/4He比值;40Ar/36Ar=298~391,略高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4He比值0.08~0.35,平均为0.20,与地壳40Ar/4He比值一致.He、Ar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了公峪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同时有地幔流体成分,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与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虽然祁雨沟金矿和公峪金矿赋存于不同的�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1359-1364

摘要:河南内乡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群,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δ18O值为2.7~9.6‰,δD值为-95~-73‰,δ13C值为0.1~0.9‰.早阶段流体为源于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来自大气降水的循环.矿区南侧含大理岩的秦岭群符合早阶段变质流体的源区岩性特征,因此认为,在中生代扬子与中朝大陆碰撞过程中,秦岭群板片沿朱夏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在二郎坪地体之下变质脱水,导致造山型银/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发育,流体在赋矿构造的韧脆性转变带或韧脆性转变期卸载成矿物质,形成银洞沟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熊耳地体南侧中晚元古代地层碳氧同位素组成:CMF模式的证据1365-1372

摘要:前人运用CMF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推断熊耳地体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其南侧中晚元古代地层(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陆内俯冲变质脱水作用,并推测该套地层富放射成因铅和锶,δ13C和δ18O值较高.为检验该推论和CMF模式正确与否,作者对该套地层开展了研究,本文报道了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13件岩石样品δ18O值变化于9.1‰~16.7‰,平均13.3‰;4件δ13 CCaCO3值为-2.8‰~0.8‰,平均-0.9‰.计算表明,该套地层在320~373℃(熊耳地体多数矿床早阶段成矿温度范围)变质脱水所形成流体的δ18Ow值为2.6‰~14.6‰,与推测结果一致,覆盖了熊耳地体已有早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w值(5.1‰~12.6‰).计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变质流体的δ13CCO2值介于-0.7‰~4‰,也与熊耳地体成矿流体的δ13 CCO2值(-2.1‰~4‰,成矿早阶段一般δ13CCO2>0)一致.如此以来,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前人的推论和CMF模式的科学性与实用性,CMF模式可以用于指导熊耳地体或类似构造环境的矿床勘查和地质研究.

五大连池和宽甸地幔包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特征——MORB型地幔和交代型地幔1373-1381

摘要:黑龙江五大连池科洛和辽宁宽甸的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表现了地幔的不均匀性.五大连池地区的地幔包体中的3He/4He比为4.5~5.3RA,明显低于MORB的值,具有被交代的大陆富集地幔特征.氩同位素40Ar/36Ar比的变化在557~4005.结合玄武岩和地幔包体的矿物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大连池地区的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来自壳源物质或和古俯冲事件有关的富H2O-CO2流体的交代作用.辽宁宽甸黄椅山的样品3He/4He比为7.30~7.52RA,氩同位素40 Ar/36 Ar比的范围在1496~7677.宽甸黄椅山地区的则显示了具亏损地幔MORB的特点,反映了未经地壳组分改造的大陆地幔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幔岩的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大陆地幔存在MORB型亏损地幔和交代型地幔两种类型,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演化机理.

新疆准噶尔地区富硫型与贫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碳、硫、铅同位素1382-1388

摘要:对新疆准噶尔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中富硫型的阔尔真阔腊金矿、贫硫型的石英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气液相成分、H、O同位素、矿体围岩及脉石英包裹体C同位素、矿体中黄铁矿等S、Pb同位素等系统地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该类型金矿成矿流体一般温度低、盐度低,来源主要为循环的大气水、矿石中黄铁矿的S、Pb同位素均为深源,暗示金的深部来源;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的δ13C为低于-10‰的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的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地层参与了金的成矿.此外,本文首次提出了富硫型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成矿流体中有侵入岩浆热液参与,深部有多金属成矿远景;贫硫型石英滩金矿没有侵入岩浆热液的参与,成矿仅与火山古热液活动有关,其成矿较单一.此外,阔尔真阔腊金矿中低温流体活动较强,金矿化也较强;石英滩金矿低温流体活动相对较弱,金矿化也较弱,也体现了该类型金矿床低温流体活动的越强烈,金矿化越强的规律.

玲珑-焦家式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1389-1394

摘要:应用热爆提取和ICP-MS方法,研究了玲珑-焦家式金矿床脉石英和绢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中REE配分模式均表现为LREE富集型,轻、重稀土具有较好的分馏,LREE/HREE=6.07~26.41.但轻重稀土内部分异不明显,(La/Sm)N=2.15~5.11,(Gd/Lu)N=0.72~5.24.成矿流体具有弱的Eu正异常,δEu=1.05~7.09,与中高温、弱酸性的现代地热成矿系统相似.流体包裹体/中国陆壳元素丰度标准化后表明,流体中富集的重金属元素有Cu、Mo、Pb、Bi等,它们的富集系数大于1.成矿流体中亏损的元素有Ti、V、Cr、Co、Li、Zr、Nb、Th、U等.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为金矿床的成因研究增添了新的证据.玲珑-焦家式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相似的REE特征,而与其它地区的金矿床或其它类型的矿床则明显不同,说明该区金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相同,都与中生代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条件下热液活动有关.

滇中易门里士北部水下碳酸质火山-喷流岩铁、铜矿化及其大型隐伏矿床找矿研究1395-1408

摘要:易门里士北部磁异常区中元古代是一个比周边相对低洼的碱性-碳酸质火山水下活动环境.因民组含矿层除有(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外,还有粘土质-绿脱石岩、铁质岩、铁质硅质岩、铁质泥岩、碳酸盐岩、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等热液喷流岩.含钠质硅酸盐团砾的碳酸质岩及碳酸盐晶屑组成的岩石是碳酸质火山岩.岩石、矿石的高场强元素对比值、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比值、硫化物Co/Ni和S同位素比值显示喷流岩源于碱性-碳酸质火山岩,热液交代对成矿作用也有重要贡献.喷流岩除了铁矿化,还有铜、钴、锌、银等.如果将本区矿化岩石与典型喷流矿床--日本黑矿对比,栗树村附近的网脉状矿化次火山岩、角砾熔岩、矿化角砾岩类似于喷流中心的矿化英安岩穹和角砾岩;磁异常北缘相同层位的含石膏富BaO铁质泥岩和铁质硅质岩则相当于低洼地的石膏和重晶石沉积岩.本区磁异常与黑矿主矿一样在喷流岩层内处于喷流口与膏盐沉积洼地之间,其周边的铁矿点绝不是矿化的主体.大型含铜铁矿应该隐伏在深部因民组含矿层介于喷流中心和石膏、重晶石层之间的磁异常体中.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床多期流体演化与成矿的流体包裹体证据1409-1415

摘要:通过对玉龙斑岩铜矿石英斑晶、辉钼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及包裹体中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矿化斑岩石英斑晶中发育多期流体包裹体.斑晶中除流体包裹体外尚可见少量熔体包裹体.与斑岩期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以中高温(200~537℃)、高盐度(29.6~44.7 wt%NaCleq)为特征,与粘土化蚀变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以低温、富Ca为特征.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气液两相包裹体与高盐度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特征.温度、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是造成斑岩型矿化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斑岩期流体与浅成低温热液期流体形成于统一的流体系统,为同源演化结果.

首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ACROFI I)将于2006年5月在南京大学召开1415-1415

三种类型烃-烃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特征和热力学条件的计算1416-1424

摘要: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力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显示的位置,划分成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本文介绍了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叙述了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和判别方法,并且阐述均一化包裹体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列举了自然界简单的三种类型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判别和计算的几个实例,利用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不但精确地计算出包裹体均一压力,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流体密度和体积等热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均一成气相和液相的两种包裹体在p-T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同样计算出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捕获温度和压力.

CaCl2-H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1425-1428

摘要:人工合成包襄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固逡匝橹ば矶嗌婕傲魈灏逖芯考偕璧挠行?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CaCl2-H2O体系流体包裹体,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结合倪培等(2003)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工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相似性,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捕获流体是母溶液的真实代表性.因此,合成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将在流体包裹体和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362℃和差异应力条件下硫化物在NaCl溶液中的再活化实验研究1429-1434

摘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直径17mm的矿石圆柱用20 wt%NaCl溶液浸泡260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362℃、414 MPa围压下加1342 MPa轴压,13小时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后试样长度压缩为32.3mm,算得应变速率为4.1×10-6/s.实验产物中出现大量垂直应力轴的松弛裂缝.黄铁矿强烈脆性破裂,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也发生脆性破裂.再活化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别充填同种矿物的碎粒间空隙.再活化产物也呈细脉穿插脆性变形的黄铁矿碎斑.细脉中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是磁黄铁矿,有时含极少量闪锌矿.在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塑性变形区内,以及变形的石英和其它脉石矿物中均无再活化硫化物产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强干性矿物和地质体容易发生脆性变形,从而为再活化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析出矿质提供通道和空间,而韧性变形区较难提供流体通道和矿质沉淀空间.所以,再活化成矿作用容易发生在脆性变形区和韧-脆性转换部位.原生矿石中的黄铜矿在实验条件下比其它三种硫化物更容易再活化.脆性变形的黄铜矿和黄铁矿比起其它矿物来更容易接受含铜流体的叠加,因此地层中的含铜黄铁矿矿胚层最容易受叠加流体作用而形成层控富矿床.

江苏句容-黄桥地区有机包裹体形成期次和捕获温度、压力的PVTsim模拟计算1435-1448

摘要:据流体包裹体显微镜观测和石油包裹体群的气体色谱和全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句容和黄桥地区三叠系和下二叠系地层中的石油包裹体明显不同,句容地区三叠系灰岩储层中的石油包裹体的个体较大,在透光下为黄色-棕黄色,荧光显微镜下发亮黄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C1/C2-5比值较低,液态烃中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规则甾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而句容和黄桥地区下二叠系石油包裹体比较细小,发黄色-黄绿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C1/C2-5比值较高,液态烃中均难检测到甾萜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观测资料与捕获温度、捕获压力的PVTsim的模拟计算结果:句容地区三叠系储层的石油包裹体捕获温度Tr=107.9℃,捕获压力Pr=289bar,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0~83Ma)充注成藏.句容地区下二叠深灰色灰岩中分布的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Tr=123℃,捕获压力Pr=305.95bar,反映白垩系晚期还有一期温度比较高的含烃流体充注的现象.黄桥地区在含CO2气藏的下二叠系存在有交切关系的,黄色和黄绿色两种荧光性质不同的石油包裹体,前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Tr=97.3℃,捕获压力Pr=184.75bar,后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Tr=145.5℃,捕获压力Pr=220.05bar,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5~90Ma)和白垩纪末期(65~60 Ma)有含烃流体运聚现象.但是,由于在白垩纪末-第三纪的抬升作用阶段,油气大量散失,因此在喜山期大量无机CO2充注成藏时期,储层中已不含烃类流体.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时空分布1449-1460

摘要:只有那些在油气运移之前或同时发育且位于油气运移区的圈闭才能形成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为了确定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时空领域,本文测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构造发育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排烃史,并对所有流体包裹体样品各期次的均一温度所对应的成藏期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得出该坳陷油气运聚的主要时期为印支期(T3)、燕山期(K1~K2)和喜玛拉雅期(E2~N1).不同运移时期有机包裹体的分布代表了当时油气运移的区域.印支期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骅坳陷的西南部地区,燕山期(K1~K2)东扩至坳陷的东边界,喜玛拉雅期(E2~N1)油气运聚区域达到坳陷的中部地区.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应注重那些位于坳陷西南部印支期形成且未被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的古构造.

流体包裹体烃类组成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示踪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为例1461-1466

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和马四储层溶孔中充填的方解石以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白云石中烃类包裹体鉴定和组成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储层中气态烃包裹体比较丰富,占30%~40%,以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甲烷含量一般分布在49.2%mol~61.7%mol之间,重烃含量很低,表明该区曾经发生过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应用热爆裂法打开包裹体对气态烃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包裹体中甲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34.7‰~-40.0‰,平均为-37.1‰,乙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29.0‰~-31.0‰之间,平均为-30.1‰,包裹体气体碳同位素比较轻,可能主要为高演化阶段的油型气.另外,该区的古地温史模拟数据和测定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对比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期在早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