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岩石学报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11-1922/P 国内刊号
  • 1000-0569 国际刊号
  • 2.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岩石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岩石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

岩石学报 200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岩石学报杂志岩浆岩
胶东昆嵛山杂岩中高锶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其意义369-380

摘要:华北克拉通性质的胶东陆块之间.本文主要对其中具定向构造的垛崮山与瓦善高锶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垛崮山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瓦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两岩体为亚碱性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SiO2=69~71%,高Al(Al2O3>15%,SiO2=70%),富碱:Na2O=3.54~4.88%,K2O=2.11~4.44%,K2O+Na2O=5.65~9.02%.Na2O/K2O=0.9~1.9,表明属Na质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Ba>1440μg/g,Sr>650μg/g),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以及Y<18μg/g、<2μg/g),具右倾陡斜的稀土配分模式(Lan/Ybn>12),无Eu异常或Eu异常不明显.上述地球化学特点与Adakite、太古宙TTG、秘鲁科迪勒拉布兰卡钠质花岗岩以及中国东部大量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类似.然而,本文中的花岗岩石化学显示与钠质花岗岩最为相近,其钙碱性演化趋势不同于TTG、埃达克岩通常所显示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前人报道的同位素特征(Sr87/Sr86i=0.7097~0.7098,εNd(t)=-19.6~-20.0)和700~800Ma的继承锆石特征以及胶东区域地质上没有与之同期甚至早期的基性岩浆伴生共同表明,昆嵛山高锶花岗岩不可能来自幔源岩浆混合或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也不可能是新生玄武质下地壳和太古宙胶东陆块的熔融产物,而是以晚元古扬子陆块的基性下地壳(>40km)部分熔融为主.尽管均表现出高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两岩体岩石、地化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晚期瓦善岩体源区有少量富集地幔特征的物质加入以及部分熔融程度相对早期垛崮山岩体低或源区较深所至.形成它们的动力学机制可能是岩石圈减薄作用引起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高锶花岗岩的低Y、Yb含量和高S∥Y、hn/¨n比值暗示源区残留固相以石榴石+角闪石为特征,而无斜长石的残留.源�

吉林南部通化地区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的侵位年代与形成构造背景381-392

摘要: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通过对分布于吉林南部通化地区辽吉花岗岩的典型代表-钱桌沟岩体的详实野外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岩体属岩浆成因的'A'型花岗岩,其岩浆侵位年龄为2150 Ma左右.结合目前获得的该区古元古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本文认为辽吉花岗岩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的基底岩石,是地层沉积之前地壳拉张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非造山型花岗岩.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393-402

摘要: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长岩和花岗岩类,εNd(t)介于4.3~1.8之间,且随着Mg#值的减小和SiO2及Nb含量增高,岩石的εNd(t)值降低,结合低Nb/Zr比值和中等-高的Ba/Th比值等特点,认为有关岩石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受板片流体影响并发生地壳AFC(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同时出现)作用有关,但它们亏损Nb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不是地壳物质影响所致,而反映了地幔岩浆源区的特点,表明岩浆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环境.这一研究进一步证明,在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地区,曾经发育了奥陶纪岩浆弧,向西与北秦岭岩浆弧相接.从大别山北麓的马畈杂岩体到昆仑山的布青山英云闪长岩体,中央造山带内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侵位年龄有向西变新的趋势,可能意味着原特提斯秦岭洋在向华北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过程中,是从东向西逐渐关闭的.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403-412

摘要: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高锶花岗岩类和低锶花岗岩类,前者富集Ba、Sr、Ti,而后者强烈亏损这些元素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高锶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属于Ⅰ型花岗岩;低锶花岗岩类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也属于Ⅰ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这两类花岗岩均显示εNd(t)正值、87Sr/86Sr低值以及较低的Nd模式年龄.高锶与低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差异性表明,高锶花岗岩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幔源岩浆的分异作用,而低锶花岗岩类的源区与显生宙地壳增生时期起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有关,即起源于富集型幔源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与流纹岩之间地球化学相似性以及与玄武岩类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是统一的构造-岩浆体系的产物,共同制约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和闭合期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幔源区.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413-424

摘要: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i(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北祁连东部两类Ⅰ型花岗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425-432

摘要:北祁连东部早古生代地层中产出两种特征不同的Ⅰ型花岗岩类,其一以井子川岩体为代表,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稀土总量为90×10-6~106×10-6,轻重稀土比值小于8,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15 Ma,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类似于岛弧;其二是以黄羊河岩体为代表,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稀土总量为214×10-5~250×10-6,轻重稀土比值大于8,锆石的LA-ICP-MS年龄为383±6 Ma,岩体形成于碰撞后环境.

华北北部武川-康保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类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意义433-438

摘要:华北板块北缘武川-康保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和二长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富SiO2、K2O,贫FeO、CaO、MgO,TiO2,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La/Yb)N=6.61~54.63,负銪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同碰撞花岗岩带的存在无疑是该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华北克拉通1.8Ga镁铁质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晋冀蒙交界地区为例439-456

摘要:华北克拉通1.8 Ga镁铁质岩墙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岩墙群之一.在晋冀蒙交界地区,岩墙群表现为NNW和EW向近直立具有冷凝边结构的岩墙,它们产出于统一构造体制之下.单条岩墙的长度达几十公里,宽度0.5~100m,通常20m左右.可以根据岩墙产状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这些岩墙群分成三组,简记为S-Ⅰ、S-Ⅱ和S-EW,分别对应两组NNW向和一组EW向的岩墙群.岩墙的主要造岩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其它矿物包括角闪石、Fe-Ti氧化物、黑云母、磷灰石、碱性长石和石英.S-Ⅱ能见到橄榄石斑晶及围绕橄榄石和单斜辉石颗粒生长的斜方辉石和角闪石反应边结构,以及斜长石正环带结构.S-Ⅰ相对低FeO(全)-TiO2-P2O5,成分为相对高MgO拉斑玄武岩,而S-Ⅱ高FeO(全)-TiO2-P2O5,由碱性到亚碱性高Fe玄武岩组成.S-EW包括高Fe拉斑玄武岩和安山岩.所有岩墙稀土总量(∑REE)和轻稀土含量(LREE)较高.它们相对富集Ba、K和P,并且亏损Nb和Ta.S-Ⅱ和EW相对亏损Sr.分析表明,S-Ⅰ表现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特征,内部又有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过程.S-Ⅱ表现为富铁贫硅(Fenner趋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明显的地壳混染.而S-EW表现为富硅贫铁(Bowen趋势)的演化过程,也有明显的地壳混染.我们认为岩墙群涉及两个或多个源区,可能是地幔柱背景下大陆伸展裂解的产物.

新疆东昆仑地区新元古代蛇绿岩Sm-Nd全岩-矿物等时线定年及其地质意义457-462

摘要:昆中断裂带附近出露着近百个蛇绿岩块体,但是对其形成时代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用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Sm-Nd全岩-矿物(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时线定年方法研究了新疆东昆仑地区阿其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得到t=955±91(2σ)Ma,εNd(t)=+0.4结果,代表洋壳形成的时间,并限定了该蛇绿岩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由此推断,随着昆仑洋的闭合,昆仑地区的古元古代地体向塔里木古老地块南缘的拼贴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1.0~0.9 Ga)有同时性.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昆仑地区以及我国西北大陆在新元古代早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大别山北部饶拔寨超镁铁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463-472

摘要:本文报道了饶拔寨超镁铁岩体的5个钻孔15个岩心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该岩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岩性以方辉橄榄岩为主,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次之.主量元素成分表明岩体由饱满地幔经过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亏损程度不同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总体上下部岩体较上部亏损程度大.原始地幔标准化REE等不相容微量元素丰度模式表明岩体在熔融作用后又经过了地幔交代作用,形成不同程度LREE和LILE的富集.样品中有角闪石和金云母等含水矿物,表明有实性地幔交代作用.对比LREE与LILE的富集特征,表明可能有两类地幔交代作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交代介质,LREE和Sr等的富集可能与硅酸盐熔体有关,而Rb、Ba、K等的富集可能与俯冲带流体活动有关.总体上下部岩体的交代作用较上部岩体的强.

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473-482

摘要: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的确定以及新元古代815Ma左右的A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新元古代玄武岩喷发、辉绿岩岩墙侵入等是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在新元古生裂解的岩浆事件,我们推测超大陆裂解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微量、稀土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地幔柱-岩石圈交换的证据483-494

摘要: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具有强烈富集LILE和LREE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与OIB十分相似.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87Sr/86Sr)i分别在0.70381~0.70940和0.70529~0.71332之间,144Nd/143Nd分别介于0.512404~0.512924和0.512210~0.512928之间.经计算获得多数样品的εNd落在-3.4~5.58范围内,与OIB的εNd值一致.这两类岩石的208Ph/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7.613~39.330和38.060~38.995,15.842~16.441和15.545~15.677,以及18.418~22.4和18.149~19.062.采用主量元素MgO-Ni和ε(Nd)-(87Sr/86Sr)相关图,以及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La/Nb和Ba/La-Ba/Nb相关图以及208Pb/204Pb-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相关图,一致证明本区火山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源区具有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混合.但是本区火山岩高的Nb/Ta比和强烈富集Nb等高场强元素,以及较高的144Nd/143Nd值,表明该火山岩地球化学具有某种特殊性.结合对西秦岭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提出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源区包含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组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成因与地幔柱/软流圈流体的作用有关,也与大洋板片的脱水作用和大陆岩石圈的拆层作用有关.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为上述几种作用的联合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该火山岩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及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共生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Pb同位素地球化学495-500

摘要: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与稀土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碳酸岩-正长岩碱性杂岩体的成岩时代为喜山期,碳酸岩呈脉状沿正长岩岩体中心侵入.两者具有相似的206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但碳酸岩207Pb/204Pb比值变化较大,且低于正长岩.这种差异并不能归因于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而是反映了地幔源区的特征.在Pb、Sr和Nd同位素图解中,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显示低Pb,高Sr同位素的特征,部份碳酸岩Pb同位素落在MORB内,而Sr和Nd同位素明显不同于MORB,相对接近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EM1).喜山期扬子板块呈楔形体插入龙门山地壳之中,受挤压的中下部地壳向前陆深处发生俯冲,并延伸至攀西裂谷顶部富集地幔体中,被交代的富集地幔经不同程度的和不连续的部份熔融作用形成碱性岩浆,整个演化过程导致了源区成份的不均一性.

燕山造山带中段中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意义501-510

摘要:燕山造山带中段(冀北下板城)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粗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火山岩具有高的SiO2(>55%)、Al2O3(15.70%~17.55%)、Na2O(3.79%~5.42%)、Na2O+K2O(5.99%~9.38%)、CaO(2.31%~6.48%)和低的MgO(≤4.01%,Mg#≤0.50),高Sr(428~816μg/g)及Na2O/K2O比值(一般1.11~1.88),轻稀土元素富集,Sr/Y和Rb/Sr比值低.其中,粗安岩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YbN<8.5,Y<19μg/g),Y/Yb(12.62~15.06)和(Ho/Yb)N(1.23~1.50)比值较高,Eu负异常不明显(Eu/Eu*=0.90~0.95),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髫髻山组粗安岩起源于大陆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粗面岩为粗安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511-520

摘要:江西南部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的流纹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4.8.1Ma~174.9Ma),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酸性端元,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04)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90).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78.9μg/g),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7.94),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41).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U,Zr,Y,Pb,而亏损Sr,Nb为特征.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t=17.89~18.58,(207Pb/204Pb)t=15.58~15.70,(208Pb/204Pb)t=37.94~38.82;εNd(t)=-7.44~-11.9;ISr=0.71126~0.71228.对赣南流纹岩微量元素采用蛛网图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及Pb-Nd-Sr同位素相关特征为其上地壳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赣南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内高位岩浆房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521-532

摘要: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3-J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1L-J2),SE-NW向挤压(K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和晚期的伸展断陷盆地作用.

琼北火山活动分期与全新世岩浆演化533-544

摘要:琼北火山活动始于始新世以来,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夹层隐伏于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本文新提供的琼北火山岩K-Ar年龄和砂岩捕虏体热释光年龄,从年代学上确定了琼北存在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琼北地表火山岩从早到晚分为6期:蓬莱期(中新世)、金牛岭期(上新世)、多文岭期(早更新世)、东英期(中更新世)、道堂期(晚更新世)、雷虎岭期(全新世).雷虎岭期又分为早晚两个亚期:雷虎岭亚期和马鞍岭亚期,它们分别属于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岩浆来自亏损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或亏损地幔(DMM)与俯冲洋壳两种不同的地球化学组分混合源区.橄榄拉斑玄武岩是相对原始的地幔岩浆.橄榄拉斑玄武岩岩浆经约10%橄榄石分离结晶可以形成石英拉斑玄武岩浆.岩浆上升过程中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

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545-556

摘要:辽河盆地沙三期火山-侵入岩为一套偏碱性的双峰式岩系,其基性端元为碱性玄武岩,中偏碱性端元为粗面质熔岩和侵入岩.碱性玄武岩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Hf、V等)和轻稀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Rb和K,具有与板内碱性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类似的特征.粗面质岩石显示与基性端元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不相容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碱性玄武岩,但具强烈的Sr和Eu亏损.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玄武质岩石是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源区可能有金云母和石榴石残留.玄武质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后进一步发生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磁铁矿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粗面质岩浆,地壳物质混染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