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

  • 52-1150/C 国内刊号
  • 1674-621X 国际刊号
  • 0.7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是凯里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稿、生态民族学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民族音乐研究、民族民俗研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特稿
关于文化建设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1-4

摘要:从文化的多重涵义辩析文化之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判定标准、文化民生以及文化的科学发展四个关键问题的分析,对贵州的文化建设作了深层次的思考。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本土知识与生态建设
主持人寄语5-6

摘要:本土知识的标志性特征正在于它对所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高效适应,而适应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则表现为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规避所处生态环境的脆弱环节,如果能够避开脆弱环节,那么高效地利用与精心的维护就可以两全其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兼容也就可以超长期地稳定延续。因而,对我们今天正在从事的生态建设而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固然必不可少,相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也至关重要,但绝对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只能仰仗于本土知识,特别是哪些尚在延续的本土知识。

清水江流域考古发现或解“清水江文化线”谜团6-6

摘要:近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和天柱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清水江流域白市电站淹没区考古发掘成果汇报暨媒体见面会通报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重大成果。

《粪便真的是资源》述评——兼论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借鉴价值7-12

摘要: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全京秀提出粪便也是资源这一富于哲理性的命题,进而探讨了人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明确指出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不存在先进技术与否,也不存在好坏之分,对特定的人群而言,合适、适用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才是有用的技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全京秀将生态的失衡与共同体文化的危机联系起来,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建设中的负面作用,这一观点为我国生态建设中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论原生态文化资源利用的扭曲及其生态后果——以云贵高原三大环境灾变酿成为例13-20

摘要:通过历史时期云贵高原各族居民对喀斯特山地藤蔓丛林生态系统、高原疏树草坡生态系统、深切河谷带状丛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的文化适应剖析,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兼容的文化成因。并结合近两个世纪以来,族际关系格局巨变,探明各民族原生态资源利用艺术被无意扭曲的历史演进过程,归纳了生态灾变的社会成因,希望为这三类生态灾变的救治和云贵高原的生态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民族文化偏见在生态建设中的隐患探究——以麻山苗族的穴居和崖葬为例21-25

摘要:任何一种文化事项只要与主流文化不相合拍,都免不了成为被猎奇的对象。猎奇者与被猎奇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政治、经济、话语权等各种势力的博弈格局下,麻山苗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媒体和公众话语中却成了“穴居部落”“新时代的愚公”“蜘蛛人”等形象的混杂体。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从文化对所处自然与生态环境适应的角度去解读隐藏在这些所谓“特异”习俗背后的文化成因,那么看似怪异的习俗其实恰好是生存艺术中的精华。于是,猎奇就可以转化为理解,自卑也可以转化为自信。

“发现黔东南·世博西江论坛”——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25-25

摘要: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世博论坛·和谐城乡互动发展”,于3月22日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举行。为积极配合好此次活动,更好地宣传黔东南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在活动期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三种形式向与会的代表进行展示。

论高原寒漠环境的“碳汇”功效——兼论藏文化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功用26-30

摘要: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为营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一直在努力探寻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良方。但时至今日,仍未能找到一条彻底的根治办法。以调查所获的藏族传统生计为依据,深入探讨我国寒漠地区民族文化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功效,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藏族传统文化对这里的特异生态环境做出了成功的适应,其社会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成效,实现了相互兼容。在充分肯定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优越性的同时,更应当对各民族本土生态知识、技术和技能积极发掘和推广利用,为我国的节能减排谋求一套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寒漠带也能发挥碳汇潜能,为全球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以支持我国经济发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清水江流域文化
主持人语31-31

摘要: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建构,清水江流域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区域概念,而木材的流动正是其中一个关键性要素。木材,木材的种植与采运,构成了清代以来清水江区域文件建构的重要内容;在这绵延不断的物的流动的背后,则是人们的活动,是人的流动、人的思想观念的流动。对于研究者来说,如何把握这一区域的历史建构、解释清水江文化的形成演变,就不仅是通过深入个案研究实现有价值学术积累的问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建新的学问和方法的学术努力。

从锦屏县平鳌寨文书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林业经营32-43

摘要:利用在东京出版的《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汇编(1736—1950)》所载的贵州锦屏县平鳌寨契约文书,考察当地苗族的杉木林业经营方式。第一部分按照契约内容来分类所有的文书,而剖析杉木造林的基本循环与林木育成循环期间的短长。第二部分的分析方法是,先按照契约上所载的“土名”来整理分类文书,然后检讨有同一“土名”的契约;具体剖析“冉度敢”、“冉学诗”、“龟尾”等三个土名的事例,检讨拥有山场获利权人的背后关系,买进其他村寨拥有山地的过程,拥有山林土地的“山主”与育林工作者“栽主”之间的关系等,探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如何利用这些多样的林业经营方式持续进行杉木木材生产。

“三锹人”与清水江中下游的山地开发——以黔东南锦屏县岑梧村为中心的考察44-48

摘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三锹人”为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23个“未识别族称”之一,分布在黔东南黎平、锦屏两县的20多个村落之中。以一个“三锹人”村落为考察对象,透过村落与区域社会的历史脉络探讨这一人群的迁徙与清水江流域以杉木种植为主的山地开发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这一过程中“三锹人”认同的形成与族群边界的维持。

江规:清代清水江木材采运贸易规范考察49-56

摘要:随着明清清水江流域林业经营的繁盛,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开始突出,为了大家都有一定利益空间,必定出现各方都认可的“江规”。“江规”是特殊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法律规范,体现了清王朝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力量对以清水江优质木材为龙头的木材市场的掌控和驾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民族习惯法研究
侗族传统社会习惯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57-62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中,都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广泛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贵州清水江下游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主要表现为“侗款”习惯法)的保护下得以实现的。由于侗族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的保护下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制度与乡村管理——基于潘寨与黄岗两寨的考察63-68

摘要:通过对潘寨、黄岗两个民族村寨现行的村规民约调查,借助经济人类学中制度的内涵、性质和功能的分析认为,作为文化的次生力量,制度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调节村落资源配置,是乡村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变迁,制度也会随之改变。

民族习惯、权威和法律——一个水族村支书的乡村治理69-74

摘要:通过一个水族村寨——水塘的田野调查,以村支书的乡村“治理”为主线,探讨少数民族习惯法、国家法在乡村社会秩序维护中的作用,认为国家法并非总是受排斥、习惯法总是受欢迎的。展现了水族乡村社会中习惯、权威和法律相互纠结的现象。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民俗研究
论侗族的群体意识75-80

摘要: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很突出的群体意识。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都明显具有群体性。传承至今的侗族群体意识观念,有的适应着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非常有利于维护集体,促进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具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学价值。同时,也能看到侗族群体意识的局限性,它比较保守,忽视个体的积极进取,不利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原始落后的群体意识,应当用鼓励竞争、表彰个人发展和发明创造的理念来加以改革。

湘西苗族蚩尤戏81-85

摘要:湘西苗族蚩尤戏作为一种祭祀性的宗教艺术形式、是经苗傩等宗教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的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保护应当从立法保护,分级分层保护等机制的建立健全着手。

拯救逝去的歌谣——《有酒且长歌》与贵州民族酒歌研究86-89

摘要:酒歌在民歌及民俗研究中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课题。游来林教授《有酒且长歌——贵州民族酒与酒歌论略》将酒歌作为专题研究,揭示了深藏在它背后贵州少数民族悠远的原生态文化积淀以及多彩的诗意人生。酒歌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礼仪观念,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贵州高原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