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

  • 52-1150/C 国内刊号
  • 1674-621X 国际刊号
  • 0.7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是凯里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稿、生态民族学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民族音乐研究、民族民俗研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特稿
凯里学院要为保护、传承、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做出积极贡献1-1

摘要:省委决定,组建凯里学院新的领导班子,由龙则池同志担任凯里学院党委书记,曾羽同志任凯里学院副书记、院长。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要把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致力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办好凯里学院。

原生态黔东南的力量2-8

摘要:各位朋友,下午好。我要感谢这块土地用这么大的热情陪伴我、欢迎我,还给我提供了考察的方便。 首先我要讲一个起点性的问题,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了我们现在享受很多非常丰饶的文化,走遍名山大川I,有一个原生态文化我们忘记了,然后随便去看点边缘的原生态文化,就算是原生态文化旅游了,如果这么认识就错了。原生态文化是当代高层文化对整个文化结构的轻重比例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当代智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苗侗旅游文化遗产保留地——黔东南8-8

摘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有机统一,构成黔东南独特的旅游竞争优势。 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最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黔东南以雷公山麓为中心的苗族村寨、以黎从榕“六洞九洞”为中心的侗族村寨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区域;是世界寒武纪地质公园研究坐标点;在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黔东南部级有39项53个保护点,排列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理论视野
“原生态文化”疏证9-13

摘要:“原生态文化”这一提法本身是一个缩写形式。既然是一个缩写,单就字面理解,会引起歧义和纷争本来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关键是要澄清它的内涵而不必追各方的是非得失、原生态文化本身是指本土的生态文化,而不是其它。之所以要强化对本土生态文化的研究,是因为原生态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即使到了今天,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在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上面。不仅在今天,即使在未来,也需要发掘、利用这一知识和经验的宝库。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很多,其中,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影响力最为持久,而且又是相关民族赖于生存和延续的根基,因而,凡属适应于所处生态环境的要素及其结构部分,自然是该民族文化的“内核”,也就是“生态文化”。至于相关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和跨民族文化传播导致的影响,虽然也会在相关民族文化中留下明显的轨迹,但在研究“原生态文化”时,仅是作辅助内容去加以对待。

原生态民族文化二题14-17

摘要:对原生态民族文化理解的多样性和概念使用的随意性不利于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发展,处于变化和发展中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自然性、自发性、活态性、地域性、民族性、稳定传承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文化特性进行合理的把握,解决传承与发展两大现实难题要求我们对原生态民族文化在比较中突显的差异性价值,在活态中突显的体验性价值、在交流中突显的基因性价值等进行整体莳把握。

论文化与其生态系统的制衡关系18-25

摘要: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不同人群在应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千差万别的文化事实,由此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依靠自身的文化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但人类在以“文化规则”来摆脱其自然属性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偏离又实现了回归。在这种往复的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中,就形成了文化与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制衡关系。可以说,这种制衡关系乃是不同文化下的族群在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的积累过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区域实现途径研究26-29

摘要:党的“十七大”从理念、行动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从工业文明框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局限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提出的深刻背景与现实意义,重点探讨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区域实现的客观基础与实现途径。

发挥后发优势 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示范探路子——对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几点认识30-36

摘要:结合党的“十七大”和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在黔东南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针对黔东南的实情,应以生态建设,产业富民,天人和谐等作为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题。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过程中应解决好生态产业富民问题,城镇建设的特色问题以及试验区建设的机制问题。

黔东南州生态文化旅游中两极维度的探讨——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37-42

摘要:如何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展示和进一步培育黔东南以山青林茂、水绿天蓝、苗寨侗乡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着力发掘,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利用中,既能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又能对接现代,促进历史性跨越,就必须把握住回归与对接的“度”。在原始美与时尚美,在民族核心元素中如何添加现代元素,就成了生态文化旅游甚至黔东南州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必须把握好的两个临界点和两极维度。

少数民族山区综合现代化道路探索——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43-49

摘要: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4%,而且构成全国领土的骨骼,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基础和生态基础,具有经济战略地位、资源战略地位、社会文化战略地位、生态功能战略地位。山区农村现代化问题,世界上虽然有些经验可资借鉴,但是在中国这样广袤辽阔、地理综合条件异常复杂的山区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却是前无古人的。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而难中之难则在山区农村。探讨我国山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已经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将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理论指导下,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初步探讨山区综合现代化模式问题。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清水江文化
主持人语50-50

摘要:清水江是沅江的上游,主要流经黔东南进入湖南洞庭湖,自古是贵州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主要水道。清水江流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杉木及其它植物生长。千百年来,苗侗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了独特的林业文化,并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据专家估计,从清朝康熙年间(1622—1722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300年里,

贵州“锦屏文书”的整理与研究51-59

摘要:“锦屏文书”首次被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对它的研究却迟至20世纪80年代,且为个别学者的单独研究。2003年,当《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1950年)》在日本出版后,才引起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锦屏文书”的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锦屏文书”研究相关问题的回顾与总结.有助于推进“锦屏文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从锦屏契约文书看清代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族群关系60-64

摘要:锦屏契约文书被学者誉为中国继故宫清代档案文献、徽州契约文书之外的第三大历史文献。其数量数十万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民族、法律等诸多领域;从众多的契约文书中可以窥见清代清水江中下游地区民族关系的整合。

黔东南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4-64

清水江流域航道开辟及其社会发展65-70

摘要:清水江以其便利的水路交通,曾对贵州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就清水江流域的航道开辟历程、航运状况及航运开辟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梳理,有益于清水江流域文化研究的展开。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70-70

摘要:一是积极开展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008年12月顺利通过了贵州省的初步验收,今年6月将迎接国家验收。二是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励机制,强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三是实施4个100工程,为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四是政府出台鼓励民间办节的奖励补助政策,通过办节既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自娱自乐,同时可作为旅游资源,拉动当地经济发民展。

清水江流域地区的“皇木”征办71-74

摘要:明清两朝为修建皇宫到清水江“苗疆”征办“皇木”。官员为此尽力卖命者,升迁有加;消极怠慢者,罪责难逃;为民请命者,置之不理;营私舞弊者,大发横财;唯有黎民百姓,深受其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杂志少数民族宗教
回族伊斯兰教论和谐存在75-80

摘要:回族伊斯兰教崇尚和谐的存在状态,认为宇宙万物同其和谐存在都是“真主”安拉创造的。存在同质同构,复杂多样而全美。因为人是造物主的代治者,所以人在实现存在和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已成物”成为回族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