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9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统战理论与实践、政党与政党制度、理论探索、法学研究、管理科学、发展问题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共云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主办单位:云南社会主义学院
  • 国际刊号:1671-2811
  • 国内刊号:53-1133/D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95
  • 创刊时间:1999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5
  • 综合影响因子:0.0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版权声明

摘要:<正>《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在后由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费中已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著作权使用费及论文的稿酬。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3-3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独特贡献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边远的云南省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省主席龙云在"九一八"事变后,即以积极态度应对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云南派出20万军队开赴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和及江西北部的防御战,作出巨大牺牲。云南民众用9个月在崇山峻岭中抢修出524公里下关至畹町,连贯直达昆明的滇缅公路,成为西南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抗战唯一的输血管"。1942年初,日军入侵滇西,怒江以西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于敌手。滇西人民坚持敌后抗战。滇南抗战拒敌于国门之外。1944年5月,在滇西各族民众支持下,中国远征军反攻作战,收复失地,最终将日本侵略者逐出国门,取得自抗战以来首次反攻日军的完全胜利。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的典范。
5-12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始末——基于抗战时期国共关系下的考察

摘要: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历时三年多,对抗战时期豫西地区的情报和统战工作有杰出贡献,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之缩影。从临时通讯处到正式办事处,从分建渑池兵站到办事处被迫撤销。这一切变化掺杂了国共关系的风风雨雨。
13-18

德国和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差异及启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摘要:在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70周年之时,世界各国人民还密切关注着当时的两个主要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对那场战争应负的责任问题。这是因为能否正确认识那段灾难性的历史,不仅关系德日两国的军事和政治走向,而且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比德日两国在侵略战争的反省问题上的明显差别和带来的结果,将发现只有彻底反思历史才有未来光明前景,有关国家必须正视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19-22

国际联盟集体安全机制评析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为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欧美国家商议建立了国际联盟。但是这种努力与尝试最终以失败收场,国际联盟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本文考察了国联的理论基础,威尔逊理想主义观点,研究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架构及章程,并以九一八事变为案例分析其集体安全机制的脆弱性。探讨国际联盟失败的原因,可以为当今世界和平提供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2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的历史变迁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这反映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在统一战线工作乃至中国共产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对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致使人们对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这一问题缺乏准确的把握。基于此,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党的文献资料,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物关于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的相关论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的具体内涵进行阐释,进而总结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历史变迁的规律,可以丰富和提升人们对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这一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同时对推动统一战线实践工作发展也会有所助益。
27-32

抗战时期南方局对派的统战策略探究

摘要:抗战时期,置身于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同志领导下,积极展开对派及相关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以其卓越的统战策略和高超的统战艺术"拨云见日"、"互通有无"、"雪中送炭"、"同舟共济"、"同仇敌忾",开创了我党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3-37

人民政协组织结构及其优化探析

摘要: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是指人民政协组织服务于自身价值、目标、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的,基于物质基础架构而维系组织存在、运行和发展的组织内部各主体间相对稳定的关联形态,是人民政协组织运行发展并实现其价值、目标与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产生和形成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固有的优越性和合理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政协组织结构在一些方面呈现出与其自身发展及提高履职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政协应有功能和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综合运用现代系统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中有关组织结构的理论成果,审视人民政协既有组织结构,研究探讨合理优化人民政协组织结构,以提高政协履职科学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无疑是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44-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派思想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社会转型对派思想建设提出了挑战。派思想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派思想建设的应有之义。派思想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学习型派、加强参政党意识教育,积极探索派思想建设的途径,建设有特色的派。
53-56

国家政党制度差异溯源比较研究——以部分国家为视角

摘要: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制度主义视角,从部分国家自身的政治制度出发,着重通过选举制度、国家的制度架构以及一些非正式的程序对政党制度产生与发展影响等,对各国政党制度差异性问题展开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每个国家独特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现实政治的产物。
57-61

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亦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组成、发展历程入手,分析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个案,探索边疆多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是强化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
62-66

“去山地化”:南方农耕民族生计研究——云南石屏县麻栗树村花腰彝个案

摘要:云南石屏麻栗树村花腰彝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村民传统的生计方式具有显明的山地化特征。人口不频繁流动时期,村民根据客观的物理条件,创造出一整套完全适合于地域空间的山地农耕方式。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国家文明化进程和科技下乡,麻栗树花腰彝开始"跳农门"。在经济理性成为村民主体意识的情况下,村民逐渐转型发展一些附带技术含量的技能,各种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新兴副业于是进入村民生活,复合生业结构渐而成为花腰彝现代背景下的主要生计方式。
67-70

民族伦理视域下社会资本在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以云南兴蒙蒙古族乡为例

摘要:民族伦理中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提高民族群体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于民族村落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以云南兴蒙蒙古族乡为例,探讨民族伦理视域下社会资本在该村中的运用,包括传统社区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关系体现出来的民族美德、民族团结,分析在社会变迁中民族伦理及社会资本的变化与不足,有助于通过提升社区的公民参与及规范的整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精英作用、提升村民教育等方面措施,构建社会资本,从而发挥其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
71-76

边疆民族地区信教群众工作探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摘要:边疆民族地区广大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是实现边疆繁荣发展、团结稳定的积极力量。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构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条件。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信仰,依法维护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利,杜绝排斥、歧视信教群众的错误行为。
77-81

文化视角下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约性浅议

摘要:宗教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方面。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共同的文化根基、相得益彰的伦理哲学观、社会整合功能。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要以爱国爱教为准绳,突出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以基层培训为新重点,扩大践行实效。宗教界要以文化建设为支撑,增强宗教文化的当代解释力;以真信真行为保障,实现宗教界别的执行力。
82-84

健全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的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协商民主的实效并非尽如人意。它不是制度层面的问题,而是协商民主的工作机制出现了问题。为此,必须尽快确立健全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社会环境,考虑对目前已经运行的工作机制进行功能调整,同时着力建立三大工作机制。
91-94

协商民主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究

摘要:民主需要管理,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类型自然需要管理。协商民主管理是选举民主管理的拓展以及治理民主失灵是其生成的一个关键性致因。协商民主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通过协商民主的组织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方式才能加以实现。协商民主管理并非是一种线性式、理想化和简单性的管理活动,而是具备管理的复杂性特征的一个非线性、动态性和混沌化的复杂性系统。
95-98

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由之路

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党的领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正因为这样,政党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就有着独特的政治意义。政党建设不仅仅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提升,更需要党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