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9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统战理论与实践、政党与政党制度、理论探索、法学研究、管理科学、发展问题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共云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主办单位:云南社会主义学院
  • 国际刊号:1671-2811
  • 国内刊号:53-1133/D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95
  • 创刊时间:1999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5
  • 综合影响因子:0.0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统战理论与实践

云南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对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在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创新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是现阶段统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云南边疆多民族实际出发,认识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特征,总结研究该领域的统战工作,提出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4

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所具有的科学性、广泛性、现实性、彻底性以及吸引力、凝聚力等理论品质优势,最大限度地契合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需要,同样契合了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的现实需要。准确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理清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对于统一战线成员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5-7

论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的契合

摘要:群众路线是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统一战线是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和实施。新时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我们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和优良作风,开创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8-10

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摘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是适应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保证,是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曲靖市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从曲靖市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基本情况入手,对曲靖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1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政党制度与多党合作

正确认识和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能

摘要: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切实履行这些职能,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主要职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逐步明确的发展过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正确认识人民政协职能的特点,明确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要求,将有利于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13-15

从“立言”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之一。政协参政议政与古人“立言”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阐述具有真理性的言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古人立言所追求的“见之当代,启迪后世”等目标依旧值得现代人学习。济南市政协为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搭建平台,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提案得以贯彻执行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济南市政协在参政议政职能发挥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健全委员协调管理制度,发挥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委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等。
16-17

派自身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摘要: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中,存在着影响派自身建设的诸多因素,既有社会性因素,也有派自身的因素。为使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派的自身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切实的帮助,派也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8-19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互动性研究

摘要: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两者具有一种亲缘关系。协商民主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提供制度载体,有利于提升群众路线的层次品质;群众路线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对协商民主具有正确的指向作用。对此,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互相发展。
22-24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法制化的构思与设计

摘要: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通过党的政策文件和政协内部章程来规范运行,其实效性因欠缺法律规制而不尽如人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法制化。基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可以从修订《宪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政治协商法》三个方面进行法律规划和设计。
25-27

着力提升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思考

摘要:根据十八大精神的新要求,新时期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却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可以从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重视,科学选定协商议题,加强制度化建设、规范协商民主的主客体、程序和形式,建立政协协商效果反馈和问责机制等方面,全力提升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27-28

发挥州市派组织的协商民主作用研究——以云南保山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保山市委与保山现有的六个在保山开展协商民主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剖析,以期提出有实际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对策建议,达到推动和促进保山协商民主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美丽保山的目的。
29-3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民族宗教问题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权益保障

摘要:少数民族生态权益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审视少数民族生态权益保障问题,廓清少数民族生态权益保障的内涵和边界,寻找保障生态权益的有效措施,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必须把少数民族生态权益保障纳入宏观决策和制度建构之中,做好顶层设计;必须加强少数民族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权益观的宣传引领,提高他们维护自身生态权益的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发展经济社会与实现和维护生态权益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生态权益;必须防范和惩戒损害少数民族生态权益的行径,有效补偿少数民族生态利益。
31-35

云南沧源佤族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发现,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地人的人口结构、经济类型以及特殊的风俗习惯都对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有着深刻影响。云南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及其所受影响因素都具有充分的复合性特点。
36-37

越南苗族妇女跨国通婚及国家认同意识变迁研究

摘要:跨国通婚在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常普遍,其缘由及影响引发了众多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跨国通婚中“跨国者”的归属感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老刘寨的参与式观察、与越南苗族妇女交流,笔者发现该特殊群体有明显的国家认同缺失或混乱问题,当地越南苗族妇女国家认同意识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来自于政治上的疏离、经济上的失衡和当地文化融入的程度。跨国通婚是长期以来边境民族通婚传统在遭遇现代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适应性挑战,涉及边疆治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边疆繁荣稳定,我们应充分尊重边境民族社会的复合多样性特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化治理。
38-40

古代山东博兴地区佛教信仰考察

摘要: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的铜佛像在山东佛教艺术研究史和中国佛教艺术研究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博兴地区佛像铭文,反映着生活在北魏、东魏、北齐、隋初博兴民众佛教信仰的心理特征,而龙华寺佛教文化艺术对当地的影响,则使之成为博兴地方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1-4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文化建设

昆明市建设民族文化创意之都的路径思考

摘要:建设“民族文化创意之都”昆明拥有厚实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多样性文化优势等。要通过“民族文化创意之都”建设使昆明成为世界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一扇窗,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牵引者、创新者。为此,应深掘民族文化积淀优势、借力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绿色经济优势、发挥“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加强政府对“民族文化创意之都”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产业集聚与发展;加大民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培育创意文化土壤。
44-45

高校文化提升地方文化的价值审视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特质,决定了高校人文精神对社会的影响意义。充分认识高校文化在提升地方文化方面具有的生成提炼价值、辐射带动价值、广泛传播价值、扩大认同价值等,对于进一步发挥高校文化的社会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46-48

论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摘要: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观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