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玉米甜、糯性状育种的遗传学基础1-5

摘要:甜玉米和糯玉米是一类淀粉合成途径不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子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鲜食玉米类型。介绍玉米甜、糯性状形成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其遗传特征,详细阐述单果穗甜糯形成的遗传学基础与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隐性性状高效遗传改良具有无需表型选择并克服连锁累赘的优势。

不同氮水平下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6-11

摘要: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K12杂交衍生的包含1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蛋白质、淀粉和油分)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结合2年的表型数据,估计各家系各性状在不同氮水平下的育种值。利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3个性状进行QTL检测,在两种氮水平下共检测到14个品质性状相关QTL位点,其中,正常施氮条件下检测到8个QTL,不施氮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2个QTL可以同时在两种氮水平下被检测到,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在玉米子粒品质分子育种上应用。在不施氮条件下共发现4个特异表达的QTL,其可能应用于低氮条件下玉米品质改良研究。

2005~2015年丹玉系列种质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价12-17

摘要:通过近10年来对丹玉系列玉米品种丹玉86、丹玉69、丹玉96和丹玉606共4个国审品种和辽宁省审定64个品种的分析,总结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Ried×旅大红骨有24个品种,外来种质×旅大红骨有26个品种,其他模式有10个品种。应用贡献率较大的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外来种质、Lancaster、Reid群,包括丹598、丹988、丹299、丹1324、丹9046、丹99长、丹黄34和丹717自交系。

玉米子粒机收后期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18-23

摘要:以自选的8个自交系为母本、7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5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子粒含水量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配合力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不同时期的含水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组合子粒含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出苗后95~98 d是子粒脱水速率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出苗后95~98 d后脱水速率快的组合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更适合机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PH4CV、08LF和ZX7在培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杂交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子粒含水量在出苗后95 d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在接近收获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较大。

基于两种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筛选评估玉米新型SSR引物24-30

摘要:以93份代表自交系及27套包括杂交种及双亲在内的三联体材料为试材,分别用Qiagen和ABI3730两种DNA分析仪,从111对新型玉米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适于自动化分型的引物9对,确定1套适合SSR引物评估筛选的方案,可以为今后引物设计至评估入选提供高效的筛选方案提供参考。

GFP绿色荧光法辅助筛选玉米转基因植株31-38

摘要:利用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基因枪法轰击玉米自交系A188和Qi319未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瞬间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轰击后GFP表达可持续近20 d,轰击后10 d左右表达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采用潮霉素筛选、GFP荧光法鉴定,获得一批玉米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33%~0.47%。分子鉴定和后代分析的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地表达和遗传。GFP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可以直观、快速和有效地消除玉米遗传转化工作中的假阳性现象。

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39-44

摘要: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总结玉米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抗虫机制。玉米的抗虫性与丁布含量、蛋白质种类及含量、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组织或器官硬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综述玉米对4种主要害虫抗虫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进展,将这些QTL与目前已知的抗虫相关基因和经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的候选基因进行对比,并对重叠基因进行分析介绍。

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45-48

摘要:简要介绍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全面分析,明确全美优胜者在各州的分布、优胜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优胜品种在各公司的分布情况。依据优胜品种的产量、适应性表现,指出适宜美国近期推广的玉米优良品种,对我国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得以启示。

玉米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灌浆期低温对离体玉米子粒灌浆过程及内源激素的影响49-54

摘要: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子粒离体培养方法,研究灌浆期低温对玉米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浆期低温分别减缓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15%、23%,延长灌浆时间约8 d,最终粒重分别降低3%、9%。低温处理下,GA_3、IAA、ZR含量与灌浆速率显著相关;受低温影响,强、弱势粒的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近,与常温相比,子粒GA_3含量先增加后减少,IAA、ZR含量低于对照,且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低温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是导致灌浆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糯玉米子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55-60

摘要:利用人工智能温室研究结实期高温胁迫(35℃)对糯玉米子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高温胁迫降低子粒鲜重和干重,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含水率表明子粒灌浆进程加快。高温胁迫加快果皮中淀粉体的降解速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充实提前,淀粉积累加速,但持续积累时间缩短,成熟期淀粉含量低于常温处理。与常温相比,高温胁迫增加子粒中ABA和GA_3含量,IAA、CTK和Z含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可部分解释高温胁迫下淀粉积累提前但持续时间缩短的原因。

磷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61-67

摘要: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磷处理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增加,根系中显著降低;增加供磷水平,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根系中含量上升,同时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磷可降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各器官中的Na~+含量,同时增加各器官的K~+、Ca~(2+)和Mg~(2+)含量,降低Na~+/K~+与Na~+/Ca~(2+)比值。磷有助于维持植株的碳氮代谢平衡,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改善各器官的离子平衡,增强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硫素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68-73

摘要: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中设置0(S0)、40(S1)、80(S2)、120(S3)、160 kg/hm2(S4)5个施硫(硫磺)水平,研究不同施硫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S2、S3处理玉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施硫量为S2处理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较S0处理提高19.08%、76.7%,且达到显著水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分别在S3、S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0处理。施用硫肥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气孔限制值(L_s),且施硫量为S2时达最小值,与S0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施用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7.0%~18.1%。施硫量为S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978.3 kg/hm~2。

新型化控剂Opera对密植夏玉米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74-80

摘要: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000株/hm2高密度种植,探究不同时期喷施Opera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群体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密条件下喷施Opera药剂,有利于增加夏玉米植株茎粗,提高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强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增加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促进子粒灌浆。不同时期喷施Opera后夏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且产量提升6.78%~13.94%。喷施Opera可缓解密植对夏玉米生育后期产生的负效应,防止叶片早衰,增加植株生物量及子粒产量,且两个喷施时期表现为13叶期喷施作用效果大于8叶期喷施。

不同类型化控剂对春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81-85

摘要:以紧凑高抗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研究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增产胺"、"吨田宝"及"DA-6"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可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增产胺"和"吨田宝"的增产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增产6.9%和6.6%;化控剂处理对行粒数和穗长影响不明显,明显缩短了秃尖长度,"增产胺"、"吨田宝"、"DA-6"处理分别较对照缩短23.9%、16.6%和28.3%;喷施"增产胺"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吨田宝"增加玉米穗粒数,"DA-6"提高玉米的千粒重;"增产胺"与"吨田宝"处理后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DA-6"处理收获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后叶面积指数、各生育期生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增产胺"和"吨田宝"均提高穗位叶的SPAD值,"DA-6"对穗位叶SPAD值的影响不显著。

气象因素对玉米果穗建成影响86-93

摘要:通过大田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播期气象因素差异对不同品种玉米果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穗率对穗数具有显著的间接负效应,空秆率对穗数具有显著的直接负效应,果穗分蘖率是影响空秆率的重要因素。播期对果穗建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间穗数无差异,但双穗率和空秆率差异显著。出苗至拔节期日温差越高和适当降雨,双穗率和空秆率越低,穗数越多;出苗至拔节期和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内高温危害,以及拔节至吐丝期夜温升高、日温差变小和渍涝胁迫,均显著提高双穗率和空秆率;吐丝后14 d内高温天数导致花丝受精率降低或者受精花丝子粒败育,降低穗数。通过调整播期调控玉米果穗建成期气象因素是构建高产多穗群体的技术手段之一。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94-99

摘要: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低温播种对春玉米出苗及苗期生理参数的影响100-105

摘要:以金产5号为试验材料,在培养箱中进行盆栽模拟试验,设定5℃、7℃、9℃、11℃4个播种温度处理,测定出苗率和3叶期相关生理参数,研究金产5号最适播种温度。结果表明,5℃~9℃播种春玉米能够出苗,5℃播种出苗率偏低(86.42%),7℃~9℃播种出苗较好(89.38%~96.88%)。5℃、7℃、9℃处理的植株脯氨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11℃处理;5℃处理PEPC活性高于7℃、9℃、11℃处理;5℃、7℃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9℃、1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播种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说明土壤温度在7℃以上是金产5最适播种温度。

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106-111

摘要:以通辽典型的盐碱地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吐丝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盐碱地土壤细菌进行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未开垦盐碱地(ZH1)、非盐碱地连作玉米田(ZH2)和玉米秸秆还田盐碱地种植玉米田(ZH3)3个处理下耕层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差异大,已知菌属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pontibacter是ZH1与ZH3的优势菌属;ZH2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细菌菌群Alpha及样品群落组成丰度分析可知,两年玉米秸秆还田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与未开垦盐碱地比较均有所上升,并出现能降解有机物料和农药的功能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