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玉米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遗传育种、品种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综合利用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906
  • 国内刊号:22-1201/S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3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1.0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玉米科学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Ac/Ds转座子系统及其在玉米突变体库构建中的应用

摘要:Ac/Ds转座子系统是研究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工具。Ac/Ds转座子系统以其在基因组中的低拷贝、倾向插入基因外显子、可以在同一基因不同位点造成突变等独特优势,在构建玉米突变体库和进行基因功能鉴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综述了Ac/Ds转座子系统的插入特点、转座机制、在玉米突变体库构建中的应用以及我国玉米突变体库的现状,并对我国玉米Ac/Ds突变体库的研究提出展望。
1-6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主要是由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不协调所导致。作为遗传育种的有力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对CMS机理的研究却远滞后于对CMS的利用。本文从嵌合ORF、线粒体功能缺陷、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MADS-box基因的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提供参考。
7-13

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改良系与黑龙江省部分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摘要:以14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获得的45个改良系为材料,与黑龙江省部分早熟玉米种质的5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测交组合,经多点鉴定研究加拿大早熟群体改良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EP6、EP7、EP8、EP14和EP15的改良系SW1030、SW1052、SW1271、SW1274、SW1183、SW1072、SW1054、SW1069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较好;45个改良系分属于兰卡斯特、瑞德、塘四平头、PA和大黄种质群;群体改良系多与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
14-19

高诱1号及改良系对热带玉米种质的单倍体诱导研究

摘要:以高诱1号及8份改良系作父本诱导6份热带玉米材料,考察诱导率及Navajo鉴定准确率,探讨高诱1号及8份改良系在热带玉米种质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高诱1号对热带玉米种质的诱导率为0.29%-2.74%,平均1.66%;Navajo鉴定准确率11.11%-100%,平均40.57%。8个改良系的平均诱导率1.80%-4.64%,平均Navajo鉴定准确率31.3%-53.6%。4个改良系在某些性状上优于高诱1号,诱导率提高2-3倍,子粒鉴定更准确,植株更高、雄花更发达等农艺性状的改善更利于在热带种质的育种应用。
20-24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不同母本资源诱导效果的比较

摘要:以农大高诱1号、农大高诱5号、MT1号和MT2号为诱导系,对不同母本资源进行诱导,比较其诱导效果。结果表明,4个诱导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农大高诱5号平均诱导率为9.76%,显著高于农大高诱1号、MT2号和MT1号。在4个诱导系诱导下,兰卡斯特所得到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7.04%,与瑞德、旅系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塘四平头和热带种质。
25-27

基于DH系的种质基础和秋水仙素浓度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研究

摘要: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28-32

核心种质的集成创新思考及D22的选育

摘要:用核心种质掖478和铁7922组配成基础材料F2代与早熟种质6314为原始材料,连续自交多代,育成中熟、高配合力、抗病性强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玉米自交系D22。用其组配的杂交种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成为我国玉米育种中重要的中熟种质资源之一。
33-35

转BcWRKY1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采用盐碱土壤盆栽方法,以T7代转Bc WRKY1基因玉米株系WL-1、受体自交系LH1037、常规自交系K10为试材,分析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后20、40、60、80 d对根际土壤进行检测,转Bc WRKY1基因玉米与受体亲本自交系和普通玉米自交系对照相比,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个别取样点对土壤蔗糖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电导率均无显著差异,在个别取样时期对土壤p H值和SAR值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显著性差异只在个别取样时期短暂存在,没有持续出现,且受体自交系与普通自交系不同品种间也具有显著差异,很难确定说明这些差异是由转基因玉米本身造成。
36-40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以陕A、B群体培育的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 846个高质量SNP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陕A群体选系的多态性位点2 482个,陕B群体选系的多态性位点2 490个,说明陕A、B群自交系间遗传基础广泛。通过PCA分析,陕A、B群体培育的23份玉米自交系可分为2个部分,陕A群选育的自交系更接近于丹340、郑58、掖478、PH6WC,可归为一类杂种优势群;陕B群选育的自交系更接近于Mo17、黄早四、昌7、PH4CV,可归为另一类杂种优势群。
41-45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玉米标准品种形态多样性分析

摘要:利用DUS测试指南中的36个形态性状对53份玉米标准品种进行形态性状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玉米标准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异,36个形态性状在53个玉米标准品种中检测到19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5.361 1个,有效等位变异平均为3.575 6个(1.121 4-6.834 5),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309 4(0.253 5-2.046 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个标准品种间的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相似系数介于0.74-0.85,具有标准品种性状描述的示例和校正作用;取相似系数0.80为阈值,可将53份玉米标准品种分为31类,由此可将标准品种的数量调减为31个。
46-51

甜玉米单倍体浸种方法优化研究

摘要:以"粤甜13号"单倍体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直接浸泡单倍体种子,同时设置加倍时间及加倍温度两个因素,并对单倍体浸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加倍时间和加倍温度均会影响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通过秋水仙素直接浸泡甜玉米单倍体种子,可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加倍率。如不考虑各因素间互作,最适加倍浓度、处理时间及加倍温度分别为0.02%、30 h、32℃;若考虑各因素间互作,0.02%浓度,24℃处理32 h可获得较高的单倍体结实率,药害率低,且均优于自然加倍和常规秋水仙素处理。
52-56

甜玉米种子活力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针对甜玉米种子发育、贮藏及萌发3个重要阶段,分别综述影响种子活力形成、活力维持及活力表达的关键因素及其生理生化机理,探讨甜玉米种子活力的调控策略,为我国甜玉米品质育种及其种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57-63
玉米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的相关分析

摘要:以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不同粒位子粒容重与子粒物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淀粉型玉米的容重高于普通型玉米,不同粒位玉米子粒容重表现为下部子粒〉上部子粒〉中部子粒。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容重与比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长、粒长/粒宽、单粒体积以及盛装效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容重与漂浮率和子粒水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上部、中部和下部子粒水分含量平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子粒容重平均上升5.10、5.41和5.63 g/L。
64-68

凯润对不同密度下夏玉米根叶衰老及子粒灌浆的影响

摘要:采用密度和化控措施,以郑单958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密度下喷施凯润对夏玉米生育后期根叶形态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凯润有助于维持玉米后期根系功能,灌浆中期67 500株/hm^2密度下玉米根长、表面积、体积及根重分别增加40.37%、36.54%、37.56%、10.64%,差异显著(P〈0.05);喷施凯润后两个密度下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提高8.71%-71.72%,维持了后期叶片持绿性,促进群体生物量的积累,且67 500株/hm^2密度下差异显著;喷施凯润后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增加,促进了子粒灌浆,67 500株/hm^2密度下玉米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6.55%、4.06%、7.35%,其中穗粒数差异显著。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加快夏玉米后期根叶衰老,凯润能够缓解根叶早衰,促进玉米生物量积累和子粒灌浆,喷施量为400 m L/hm^2时,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效果更显著。
69-74

光质对夏玉米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摘要: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夏玉米吐丝后5 d至吐丝后35 d,分别用白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聚乙烯透明食品袋将雌穗完全套住,同时设置不套袋处理(CK),研究灌浆期雌穗照射不同颜色的光对夏玉米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袋处理显著增加了穗粒数,红袋和蓝袋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更显著;黑袋抑制粒重的增加,白袋、黄袋、绿袋显著促进粒重的增加;不同颜色的光对穗部性状都有改善作用,绿袋、白袋、红袋、蓝袋分别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促进作用显著,白袋对子粒败育的抑制作用显著;红袋和蓝袋使子粒的体积分别增加18.8%、27.6%,其余处理抑制了子粒体积的增加;白袋、红袋、黄袋、绿袋、蓝袋增加了子粒的蛋白质含量,黑袋抑制子粒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灌浆期照射雌穗的光质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减少子粒败育,促进对子粒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实现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
75-79

老化玉米种子在外源NO供体硝普钠作用下的萌发和生理反应

摘要:以玉米品种先玉335和良玉99经高温高湿老化的种子为试材,通过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的不同浓度溶液浸种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老化玉米种子的发芽、活力特性及萌发后幼苗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老化玉米种子在一定的SNP浓度时,两个品种均表现为生活力、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当SNP浓度为1.50和1.25 mmol/L时以上各指标达最高;当SNP浓度为1.25 mmol/L时,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后幼苗的SOD、POD和CAT等活性酶含量最高(P〈0.05),其次是1.00 mmol/L处理。经SNP处理的老化种子提高了幼苗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但对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而言,SNP浓度为1.25 mmol/L时,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能力、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改善和提高效果最显著。
80-86

人工老化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生理指标与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异的研究

摘要: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老化箱加速种子老化。随着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至8 d,种子活力指标降至极低的水平。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MSAP分子标记扩增出2 750条有效峰值,随老化时间的延长,郑单958的CG甲基化水平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先玉335的CG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基因组DNA的CHG与CHG+CG甲基化水平变化不规律,郑单958基因组DNA的CHG和CG+CHG甲基化均高于对照,先玉335基因组DNA的CHG甲基化均低于对照。郑单958和先玉335的DNA发生甲基化模式变异,郑单958 DNA的CG去甲基化模式变异高于超甲基化,先玉335DNA的CG去甲基化模式变异低于超甲基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活力指标、生理指标与基因组DNA的CG甲基化相关系数较高。
93-98

品种、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冠层结构、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试验以农华101、先玉335及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分析其对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冠层透光率(DIFN)差异显著,以郑单958表现较好,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的LAI差异不显著,冠层透光率以常规种植较好;随着密度增加LAI升高,冠层透光率随之降低。不同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空间布局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生产能力提高;花后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簇生种植高于常规种植,随密度增加花后物质生产能力升高;叶茎转运量以郑单958较大,常规种植转运量较多,随密度增加叶茎转运量提高。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郑单95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各密度处理产量差异显著,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处理。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