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玉米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遗传育种、品种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综合利用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906
  • 国内刊号:22-1201/S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137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1.0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玉米科学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美国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摘要:总结粮饲兼用型、多叶型和棕色中脉型3种类型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特点。介绍青贮玉米产量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比较不同类型的青贮玉米种质资源的饲料营养价值和目前美国市场上最新的青贮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201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青贮玉米区域参试杂交种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78210kg/hm^2和27370kg/hm^2,淀粉含量平均为40.9%,中性洗涤纤维平均36.4%,总可消耗营养平均为75%。
1-6

第十二届全国玉米栽培暨玉米栽培学组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在陕西杨凌组织召开

摘要:为总结玉米栽培30年研究成果,交流国内外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促进我国玉米栽培学科发展,并加强玉米栽培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值此成立30周年之际定于2011年8月中旬在学组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召开地一陕西杨凌举办第十二届全国玉米栽培暨玉米栽培学组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组织编写《玉米栽培研究30年》一书。欢迎各界玉米同仁积极参会、踊跃投稿。
6-6

不同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遗传潜势分析

摘要:分析9个不同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表现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0对覆盖玉米基因组的SSR引物在9个群体中共扩增出189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平均6.3个。9个群体中,06P1的多态位点数相对较高,群体GP-5的基因型数在所有供试群体中最为丰富。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实际等位基因数和期望基因杂合度的比较结果表明,9个供试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都较大,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小,说明这些群体遗传变异度较高;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远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产量GC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06P7和06P8表现最优。综合分析SSR标记的各项遗传参数及产量GCA,群体06P1、06P4、06P5和GP-5是遗传变异相对较为丰富的基础群体;群体遗传变异度大小与产量GCA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群体比较结果表明,按田间表现选择3~4个单交种合成小群体同样可以得到遗传变异较丰富且产量GCA较高的基础群体。
7-13

利用SSR标记分析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

摘要:利用120对SSR引物分析1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及其与21个属于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并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共检测到42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12~0.85;遗传距离为0.10—0.72,平均为0.57。聚类结果表明,两类自交系间遗传差异明显;高油玉米自交系与各普通玉米自交系以及不同优势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间均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普通玉米白交系聚类结果与生产上利用高优势杂交种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
14-18

玉米自交系的保绿性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30份常用玉米白交系叶片的保绿性鉴定表明,大部分自交系保绿性一般或较差,筛选出4份保绿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沈3195、沈137、齐319和178。采用40对玉米的SSR引物对30份玉米常用自交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4份保绿性自交系分布在旅大红骨和PB种质群,可用于改良类群内其他材料的保绿性;保绿型自交系沈137、齐319、178来自PB种质,可用来组建保绿群体。
19-24

3种类型玉米种质群体的育种潜势分析

摘要:采用表型鉴定、产量配合力测定以及群体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相结合的方法,对热带亚热带、地方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其育种潜势。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群体P4HSC3、P3MSC4和05WGl030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产量性状GCA水平较高,育种潜力较大,是优良的选系材料;地方种质群体DP8、热带亚热带群体POOL26和人工合成群体P5HSC3部分农艺性状及其GCA表现较优,直接用于选系材料难度较大,可采用相应改良方法对其改良后再利用;其余群体相对表现较差,可作为种质保存。
25-30

玉米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摘要:以苏玉16(JB×Y53)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56对SSR引物,对玉米农艺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56对SSR引物对亲本Y53、JB及其F1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85对多态性引物,多态率为15.3%,其中有76对引物扩增带型清晰,可用于后续QTL的研究工作。共检测到3个与抽穗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16%~14.10%;6个与株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01%~15.83%;6个与穗位高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58%-31.89%;4个与茎粗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84%~11.05%;2个与雄穗分枝数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21%~24.76%;2个与雄穗长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56%~7.67%;2个与散粉期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4%~16.72%。
31-34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含水量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研究

摘要:采用基因型X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一显性一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叶片、子粒、茎秆、叶鞘、苞叶、穗轴等含水量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控制;叶片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遗传主效应控制;茎秆受显性效应遗传主效应控制。子粒、叶片、茎秆含水量等性状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受基因型X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
35-38

黄早四泛素连接酶Rbxl的分子克隆及原核表达

摘要:通过RT—PCR方法和基因克隆技术对黄早四Rbxl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构建黄早四Rbxl的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带有His标签的黄早四Rbxl融合蛋白,并进一步利用His抗体,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能够与His抗体发生免疫反应,验证了黄早四Rbxl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
43-46

加拿大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摘要:将20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白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80个测交组合,2006、2007年进行田间鉴定试验,研究引进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EPl、EP9、EPl4、EPl5、EPl6和EPl7群体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EPl、EP8和EPl9群体属于塘四平头群,EPl2、EPl4、EPl5和EP22属于Reid群,EPl7、EP20、EP21和EP23属于Lancaster群,EP3、EP6、EP7、EP9、EPIO、EPl1、EPl3、EPl6和EPl8属于旅大红骨群;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旅大红骨类群的杂种优势最强。
47-50

利用形态性状和SSR标记进行玉米品种的特异性鉴定

摘要:利用玉米DUS测试技术对20份玉米自交系的47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SSR标记检测,结合这20份白交系的形态差异值和分子差异值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标准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份自交系的差异值得出形态差异值〉12作为特异性判定的标准;根据形态差异值和分子差异值列出一个散点图,散点图表明形态差异值I〉2和分子差异值1〉2在判定品种的特异性上一致。因此,可以用分子标记差异值t〉2作为品种特异性判定的标准,即SSR标记在两个及两个以上位点不同可以判定为不同品种。
51-55

农杆菌侵染玉米芽尖转化BcWRKy7转录因子基因的初报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鲁9801、K10芽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cWRKYI转录因子基因,同时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μmol/L、0.05个大气压下真空处理侵染10min转化率最高。实验共筛选出98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23株PCR呈阳性,18株结实。
56-58

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摘要:以携带pCAMBIAl301(含GUS基因)质粒的EHAl05菌株侵染玉米优良自交系齐319的幼胚,培养3d后,借助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转化的部分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最佳浓度0D。为014—0.6,最适合用于转化的幼胚大小为直径1.5mm,最佳侵染时间为20min,GUS瞬时表达率为23.46%。
73-75

玉米芽尖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和丹598为试材,建立了芽尖再生体系,对芽尖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添加水解酪蛋白(CH)和光照条件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郑58和丹598在添加不同激素浓度时丛生芽诱导率达到最高;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mg/L6-BA和1.0mg/LIBA时外植体分化苗率最高。
76-78
玉米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糯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摘要: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分析糯玉米的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磷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193.95—342.25kg/k卧127.35。219.76kg,kg和96.55.181.61kg/kg。聚类分析表明,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属于高产、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2个,其100kg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磷量平均值分别为0.359、0.510、0.656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和磷素利用效率并重。
82-86

外源亚精胺提高玉米抗芽涝的研究

摘要:以农大108为材料,研究外源亚精胺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能减少芽涝逆境下玉米幼苗黄叶数和死苗率,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维持根细胞膜透性的稳定,减少芽涝逆境下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亚精胺浸种能提高玉米的抗芽涝能力,适宜浓度为0.4
87-90

外源硅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

摘要: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适量的增加硅供应能增加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其中根系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叶片;同时能增加玉米幼苗各器官K^+的含量,降低不同部位Na^+含量,维持玉米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硅参与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中的运输和分配,适宜浓度的硅能提高玉米耐盐性。
91-93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中富集镉、铅特性的比较

摘要:选用2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镉、铅复合胁迫下玉米子粒对镉、铅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镉、铅复合胁迫下,供试品种子粒含镉、铅量均大幅度提高;所有供试品种的子粒镉含量和9个供试品种子粒的铅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粮食卫生标准;丹玉69、富友9号、隆迪2162、农大95的穗粒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