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综述
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4

摘要:2006~2007年全国出现39块玉米超高产田,绝大多数集中在北纬400~430的高海拔地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产量在15000kg/hm^3以上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是79725~84.630穗/hm^2,每穗560~588粒,千粒重347~359g,穗粒重200g左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生态条件优越地区,采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及时灌溉。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5-7

摘要: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系统介绍了耐密型玉米品种概念的由来、耐密型的内涵和特征及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方法,并提出了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加快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进程,大力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并辅以配套栽培技术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

玉米高产性能定量化分析及其技术途径8-12

摘要: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对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产量层次差异和生产障碍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分析的理论,明确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①基于对三合模式的产量分析,提出了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根据玉米高产实例提出了超15000kg/hm^2的产量性能定量指标和进一步高产挖潜主攻方向;②明确了我国3大玉米主产区在光温生产、高产纪录、品种区试、农民生产田产量之间的产量层次性差异,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和缩小产量层次差异的技术途径;③分析了我国目前不同玉米生产区的关键障碍性因素对产量性能可能产生的效应,提出了主要高产的技术保障措施,为实现我国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目标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东北春玉米耕地合理耕层构造研究13-17

摘要:通过对不同耕法所形成的耕层剖面研究,分析了不同耕法形成的耕层结构特点。根据对不同耕层构造模式的生态功能试验分析,提出了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型耕层模式的构建,该构造对土壤水、气调节具有良好效果,能充分满足春玉米生长对耕层土壤的生态需求。采用此种耕层构造,对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生产发展18-20

摘要:玉米生产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和多产业,形成独特的产业链条。玉米现代技术产业体系的建立必将大大加快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本文论述了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内涵、玉米种质创新、育种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玉米产后加工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研究21-25

摘要:中国春玉米需水量变化在400~700mm,自东向西逐渐增加,低值区在东部牡丹江一带,高值区在新疆哈密一带。夏玉米需水量变化在350~400mm,济南附近为高值区;春玉米需水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即拔节-抽穗阶段,日耗水量达4.5~7.0mm/d。夏玉米需水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同样在拔节-抽穗阶段,日耗水量达5.0~7.0mm/d。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期棵间蒸发量分别占需水量的50%和40%。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26-30

摘要:对1949~2006年玉米产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70.5kg/hm^2,增幅为380.1%,年均增加101.85kg/hm^2;总产由1175万t提高到14548.5万t,增加了12.4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82.1%,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17.9%,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总结分析不同年代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第八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南京举办30-30

玉米苞叶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31-34

摘要:在研究和了解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玉米苞叶的形态结构特性、生理功能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确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对玉米苞叶光合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展望了玉米苞叶的研究趋势,为今后深入开展玉米苞叶的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我国玉米产业形势分析与栽培学科前景展望35-38

摘要: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进出口和需求的近年发展形势。尽管我国玉米产区发生了变化,但全国玉米生产仍能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仍有净出口,但规模逐年缩小;尽管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态势日趋偏紧,但若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我国玉米产业前景依然广阔。根据技术需求,提出了我国玉米栽培学科需要关注的4个研究领域,即超高产研究、精准投入研究、简约集成研究和发散创新研究。

玉米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春玉米行间覆膜田间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39-45

摘要:在不同覆膜方式下对春玉米田间土壤水分时空运移规律、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全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明显高于行上覆膜和不覆膜。不同覆膜方式下,春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可分为土壤水分大量损耗期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期,且0~100cm土层可分为急变层、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不同覆膜方式下膜内外土壤水分差异主要体现在0~60cm土层,行间覆膜使玉米根系长期生长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水分的直接有效利用;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皆表现为行间覆膜〉行上覆膜〉不覆膜。行间覆膜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主要是充分有效地运用了降水和灌溉水。

欢迎订阅2009年《湖南农业科学》45-45

不同钾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碳代谢的影响46-49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钾素营养水平与春玉米产量及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寅的施钾量可使春玉米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较强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各处理在春玉米主要生育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为K2〉K3〉K1〉K0,这一规律与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一致。

欢迎订阅2009年《现代园艺》49-49

花期干旱胁迫后限源疏库对玉米光合性能和茎流的影响50-54

摘要:开展玉米花期干旱限源疏库试验,探索减轻花期干旱胁迫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去根叶组叶片可显著减少植株前期茎流,抑制叶片蒸腾,对穗5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影响不显著,正常灌溉情况下还有利于延缓玉米花后穗5叶的衰老,并促进后期茎流超补偿;去耕作层1/4根系会加剧前期植株水分的散失,干旱时浅中耕的措施是不可取的,并抑制后期茎流,增大Fv/Fm;去穗虽然可以显著减少茎流,抑制叶片蒸腾,但是因缺少库需求而加速花后穗5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Fv/Fm和Fv/Fo下降,促使叶片衰老。品种间对花期干旱胁迫后不同的限源疏库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这是生物节水和作物补偿生长的生理基础。

欢迎订阅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54-54

氮胁迫和非胁迫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5-57

摘要:以农大108、四单19、龙单26、丰禾10和东农250为材料,在施氮(N^+)和不施氮(N0)两种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氮胁迫相比,施氮能明显提高玉米干物质生产量、子粒产量、子粒粗蛋白含量和淀粉含量,但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农大108和四单19干物质积累能力强,但农大108没有表现出产量优势。

低温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及磷养分吸收的影响58-60

摘要: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低温对春玉米苗期根系生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降低了玉米对磷的吸收。同时,低温胁迫下玉米苗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均低于对照,且根际土壤磷素与非根际土壤磷素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