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玉米高频率单倍生殖诱导系吉高诱系3号的选育1-4

摘要:对单倍体诱导系Stock6进行改良,从Stock6与M278的杂交后代中连续6代测交和选择,育成了高频率单倍体诱导系吉高诱系3号。通过对20个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单倍体诱导率介于5.50%~15.94%。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0.40%,是Stock6的10倍;子粒Navajo标记性状明显、稳定,花粉量大、结实性好、抗病性强,是优良的单倍体诱导系。

玉米科学杂志广告·信息
《玉米科学》编辑部地址变更启事4-4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两个热带玉米群体的基因效应分析5-10

摘要:试验以2个CIMMYT热带群体Pob25和Pool26为基础材料,以丹340、掖478及其杂交种F1(掖单13)为测验种,采用三重测交(TTC)设计,对两群体各性状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在两群体中均发现了部分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并提出了各类上位性分量的可能利用途径,为两群体的遗传改良打下了基础。

玉米科学杂志广告·信息
《吉林农业科学》编辑部地址变更启事10-10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11-15

摘要: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点与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②亲本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淀粉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郑58的淀粉含量和GCA效应均较高,是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之一。③所用组合的淀粉含量均表现正向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4.24%,超高亲优势率1.64%。不同组合优势大小不一,变幅分别为0.31%-9.05%和-1.80%。6.24%;选自不同杂优类群的高淀粉自交系易配出高淀粉组合,亲本之一含量不宜过低。④母体效应对F2当代子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

国家玉米主产区预试品种的SSR分析Ⅱ.预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6-20

摘要:应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005年国家玉米主产区预试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分析了参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被分成6类。88.6%的品种分布在相邻的第三和第四类中,这两类囊括了全部优良参照品种和12/13的优良新组合,反映出最新育成的和生产上正在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存在严重的种质趋同现象;黄改系种质成为当前国内应用最多、在新品种遗传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种质。研究还表明,采用SSR方法进行杂交种的聚类分析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21-23

摘要: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出了超级玉米育种目标: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自交系选育方法:新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变换地、强胁迫、严选择。对我国发展超级玉米的重要意义、超级玉米之含义、良种良法配套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还阐述了理想株型、零缺陷品种等概念。

玉米育种发展动态24-28

摘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及现代玉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对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品种选育朝着优质、高产、抗逆、高效、早熟等方向发展。在边缘化的环境中,干旱、土壤贫瘠和病虫草害等生物与非生物逆境对生产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培育和种植耐逆性强、水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是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继续提高产量的途径之一。分子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育种技术不断改造升级,给新品种选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一些内外因素的冲突对玉米生产与科技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强烈。本文简要综述世界玉米育种研究动态,并提出我们的发展对策。

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29-32

摘要:从经EMS诱变并已多代自交的玉米诱变群体中选取6个材料(1个对照),以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广泛应用的3个自交系为测验种,系统测定了各材料在植株性状、穗粒性状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5个突变系在各个性状的配合力上均表现出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突变系2和突变系4的表现尤为明显,在多个性轶上都集中了较多的负效应,尤其是单株产量比对照明显降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化学诱变处理在改造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上难度较大。

单株穗数对玉米后期物质生产的影响33-36

摘要:以多穗型玉米农华103为材料,研究单株穗数对玉米后期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越多,玉米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穗部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穗部干物质占后期干物质积累总量比例越大,去穗植株的单个果穗性状均优于未去穗植株对应位置上的果穗性状。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37-40

摘要: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用6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配制了15个组合,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特征特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存在超亲优势;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叶片数〉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其中穗粗对单穗粒重起主要作用;各性状对成熟期子粒含油率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胚重比〉成熟期蛋白质〉乳熟期可溶性糖〉单穗粒重〉百粒重〉胚油比,其中胚重比对成熟期子粒含油率起主要作用。

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41-43

摘要:对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与单穗净重、单穗鲜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穗行数、穗长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脉数与株高、叶片数和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通经分析表明: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叶脉数依次对单穗净重有直接影响;穗长、穗粗、秃尖长和叶片数依次对单穗鲜重有直接影响。

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44-47

摘要:以15个玉米自交系的56个(8×7)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试材,对6个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亲本问茎秆质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亲本自交系的茎秆质量性状表现不同,可同时具备2个或2个以上优异性状。茎秆鲜重、茎秆长、茎抗折断力、茎抗压力和茎粗在遗传上都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茎皮厚度主要表现为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48-52

摘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省玉米区试2005年平丘1.4组参试的40个玉米新组合及相应对照分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穗长〉适应度〉穗行数〉百粒重〉抗倒伏〉CV值〉生育期〉行粒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和穗长等。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单穗粒重、出籽率、适应性、长穗和多行的选择,同时不要忽略百粒重和抗倒性的选择。

用SSR标记划分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遗传类群的研究53-58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37个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和5个国内主要自交系进行优势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从国内外所用的63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IC值高、稳定的20对玉米核心SSR引物扩增出22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87、标记索引系数MI值9.9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37个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可划分为5大类群13个小类群;少数的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与常见的5大杂种优势群的遗传距离较近,而大多数资源则较远,可形成多个单独的类群,云南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来自不同地区或来自同一地区不同云南糯玉米资源与5大优势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均有很大差异。

玉米子粒含水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59-61

摘要:以17个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对10个穗部性状和子粒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轴粗、出籽率、粒面积、粒深对子粒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其它穗部性状对子粒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通过改良穗部性状,可以选育子粒含水量低的杂交种。

对导入Suwan1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的评价62-66

摘要:试验选用地方常用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017、黄早四导入Suwan1种质选育的自交系5份。分别与选定测验种杂交。通过改良系与未改良系、改良杂交种与未改杂交种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良系生育期延后,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下降、单株产量提高。增产幅度在3.9%-43.5%。改良系与选定测验种的杂种优势表现:甸骨11A改良系与红玉米、红玉米改良系与甸骨11A、长3改良系与海014的产量对照优势显著高于相邻对照;红玉米改良系与C500、M017改良系与B73和444的产量对照优势为正。长3改良系与龙抗11。黄早四改良系与M017和8112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但与相邻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甸骨11A改良系与早大黄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并差异显著。其杂交种丝黑穗发病率25.3%。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5的抑制基因的发现与鉴定67-69

摘要:利用一个含有单基因Rf5的恢复系6233与6个C型不育系杂交,发现杂交组合Cms-C77×6233表现不育,(Cms—C77×6233)×6233的育性表现1:1的分离,推测在不育系Cms—C77中存在一个显性抑制基因Rf-I,该基因只对恢复基因Rf5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选育过程中,为避免不育系背景中可能存在抑制基因的影响,应选择含有恢复基因Rf4的材料作为供体进行恢复系的选育工作,可以克服有些不育系的恢复系选育较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