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玉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1-5

摘要:简要介绍了玉米基因组学发展背景,概述了玉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在结构基因组学方面,新发展的DNA编码序列富集与过滤技术大大推动了玉米基因组学测序工作的进展,目前已获得基因组中80%的编码序列.功能基因组学在EST计划、Mu-tagging技术、芯片技术和TILLIING技术的推动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水稻和拟南芥等的比较基因组学,有助于解读基因组序列,推测未知基因的功能,并促进了基因作图.生物信息学则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库并呈指数增加,新软件开发、数据的解读和图谱的整合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讨论了基因组学发展对玉米育种的影响.

玉米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6-9

摘要:以R15(抗)和Ye478(感)为亲本配制F2分离群体并以该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778对SSR引物对亲本R15、Ye478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筛选出159对多态性SSR引物用于F2群体分析.利用这159对(20.4%)多态性标记构建玉米的遗传连锁图谱,其中有9个SSR标记没连锁上.其余150个标记分布于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覆盖玉米基因组1 775.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8 cM.

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分析及类群鉴定10-12

摘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50个糯玉米自交系的18个性状的表型平均值标准化,然后进行协方差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因子,按主成分因子评价糯玉米自交系的优劣,并按照50个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大类群.结果表明,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小与其表型差异、地理差异、亲缘关系并无必然联系,进行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选配和杂种优势的预测应以亲本间遗传距离大小作为重要依据.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性研究13-16

摘要: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5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对穗长和穗粗不宜进行早代选择.5个穗部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穗粒重、行粒数除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和穗行数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玉米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现状17-19

摘要:准确鉴定和定位玉米的重要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的基础,传统的分析群体遗传背景复杂,很难对单个数量性状基因位点进行准确鉴定和定位.在简述作物近等基因系研究的基础上,讨论玉米单片段导入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概况,并对单片段导入系这一玉米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平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20-24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群体改良、地方种质资源潜力的挖掘、热带亚热带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野生玉米的驯化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途径.

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25-29

摘要: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这5个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2、K12、丹340和870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 HO、SYN DO 4个高油群体的2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4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并对高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BHO和SYN DO群体的自交系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并且这两个群体的高油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均较高.因此,利用这两个群体的自交系作亲本较容易组配出高产组合.BHO和SYN DO群体的自交系是杂种优势利用最高的高油自交系.20个高油自交系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包括BY4846、RY697、GY462、SY1077、GY923、GY798、RY2830;第二群包括BY815、BY843、SY3073;第三群包括BY807、BY832、SY1039、RY740、RY783;第四群包括GY220、GY302、RY2846、SY1032、SY2985.

云南省黑甜玉米种质鲜果穗主要产量因子的遗传效应分析30-33

摘要:以云南黑甜玉米种质材料20份,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法配制的90个测交种或组合为材料,采用朱军QGA软件及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分析被测试材料的鲜果穗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6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鲜果穗重和穗粗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长和穗行数受加性-显性效应制约,秃尖长和行粒数的加性与显性作用不明显,6个性状遗传力均偏低.综合被测试材料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组合或测交种显性效应值(特殊配合力),筛选出2、7、8和11号4个优良材料及2×8、8 ×10、8×9、4×5和4×8共5个优良组合或测交种.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种玉米Ⅵ.笋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效应与育种34-35

摘要:简要介绍了笋玉米的来历与概念.对笋玉米如何利用突变基因做了分析,以供选用.在育种途径着重论述了无花丝种质的应用,最后阐述了笋玉米栽培要点及对笋玉米开发市场的展望.

我国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36-39

摘要:利用FOOS公司的1241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2~2003年的1 360份早代玉米自交系、554份玉米自交系和643份玉米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子粒的3种品质在不同材料、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2002~2003年早代自交系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3.85%和3.80%,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1.16%和10.41%,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2.98%和73.96%;玉米自交系粗脂肪含量为3.74%,蛋白质含量为11.62%,粗淀粉含量为72.95%;2002~2003年玉米杂交组合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4.41%和4.35%,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12%和8.65%,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3.3%和70.52%.

转基因抗虫玉米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40-41

摘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Bt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Bt毒蛋白在玉米乳熟末期的第15叶中表达量(0.225%)最高,在花粉中表达量(0.011%)最低.叶、茎、髓、花丝、穗轴及粒的Bt蛋白含量及比例随着作物的生长呈上升的趋势.Bt毒蛋白最低检出量为0.5 ng/mL.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42-45

摘要:近年来,包括玉米在内的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基因的定位、序列和表达产生全新的认识.基因差异表达技术的日趋完善,也为从发育和动态的角度探讨特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以其假阳性低、敏感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差异表达.论述了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46-48

摘要:糯玉米起源于我国,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分析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几点育种研究对策:育种工作者应将种质资源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合理制定育种目标,确定合适的选育方向;加强新技术应用;育种与成果转化并重,调动育种积极性.

超强优势杂交玉米组合的选育途径与理想性状49-52

摘要:利用杂交种的3种组配方式研究其组配效果.结果表明,农大108至今仍是一个适应性广、产量高、性状优良的国家区试对照种.普普单交、普糯单交、普普三交均有可能选育出超级玉米组合.3种方式的组配效果是:普糯单交>普普单交>普普三交.不同生态区超级玉米组合有不同的性状结构.

玉米科学杂志广告·信息
《玉米科学》征稿简则52-52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普×爆 F3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53-55

摘要: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普通玉米自交系与爆裂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59个F3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3家系膨爆特性较差,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的几率较小;膨爆特性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膨爆特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膨爆特性与穗粒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爆花率通过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正效应,穗粒重通过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

3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56-59

摘要:选用Tuxpeno、Suwan和ETO 3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与Mo17、自330、丹340和掖478共4个中国温带骨干自交系进行GfiffingⅡ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GCA和SC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叶片数、粒长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等13个性状的GCA方差大于SCA方差;单株产量和ASI的SCA方差大于GCA方差.3个供试热带、亚热带群体产量组分性状一般配合力综合表现以Suwan最佳,其次为ETO.而ETO植株性状一般配合力及ETO×温带自交系组合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都较为突出.

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玉米子粒品质与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60-62

摘要:利用FOSS公司1255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0~2001年的686份玉米自交系和2001~2004年的2 517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子粒3种品质成分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大,粗淀粉含量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较小,年份之间有差异.自交系中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24%~4.27%,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75%~12.17%,粗淀粉平均含量为71.04%~71.10%.玉米杂交组合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45%~4.86%,粗蛋白平均含量为9.65%~10.05%,粗淀粉平均含量为72.53%~73.49%,并对玉米品质育种和近红外技术的利用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