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南斯拉夫玉米种质BC8241Ht的改良效果评价1-3

摘要: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BC8241Ht种质作为核心育种材料所实施的一系列改良选择,对提高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效果是明显的。以配合力或实际测定值作为评价依据,其评价效果是一致的。

褐色叶中脉突变体在青贮玉米中的应用4-5

摘要:对玉米褐色叶中脉(brown midrib,BMR)突变体的发现、作用、饲用效果和育种利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加快其在青贮玉米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自交系外源DNA导入后性状变异的初步探讨6-9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刍草的DNA导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中,连续3年对其后代的部分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性状的变异和转化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导入大刍草DNA后,会降低黄早四的出苗率,使出苗时间延长,同时会使植株的株高、穗位高降低,并对果穗性状产生影响。处理后株系性状的变异范围均大于对照,证明导入大刍草的DNA会使自交系性状的变化范围增大,类型增多,扩大了育种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筛选机会。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10-12

摘要: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摩擦禾与玉蜀黍属内物种间的分子显带分析13-15

摘要:分子显带是一种研究物种间共享的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分布特征的简便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进行的。本研究中,我们以摩擦禾基因组DNA为探针,对玉蜀黍属的几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在玉蜀黍属的儿个种中都检测到了信号明显的4种带,分别为中间带(interstitial band)、着丝粒带centromerie band)、端粒带(telomerlc band)和染色纽(knob)。通过分子显带与DAPI显带比较,阐明了供试种间保守的重复DNA序列的分布特征。

玉米引种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16-18

摘要:对24个热带玉米引种材料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上位叶面积、穗位叶叶面积、穗下位叶面积、抽雄期、粗蛋白和粗脂肪等20个性状进行了测定,对得到的各性状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和产量因子、生育期因子、穗行数因子、低产因子、脂肪含量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和穗长因子这7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3.149%。依据主成分向量将24个热带玉米引种材料聚为6类。

玉米产量抗旱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19-23

摘要:利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系统地研究了玉米产量抗旱性状在正常条件和水分胁迫下杂种优势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杂种优势明显;高抗种质×低抗种质的杂种优势最高,其次为中抗种质×低抗种质和高抗种质×中抗种质杂交模式;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为59.06%。

玉米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24-26

摘要: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一号与不同基因型的母本材料杂交,对获得的单倍体雌雄穗育性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率高达90.52%,而雄穗的自然育性要低得多,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存在很大差异,散粉株率低的仪为3.03%,最高的达50.00%。因此,雄穗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的限制因素。

玉米SSR指纹技术反应体系的优化27-29

摘要:SSR指纹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遗传分析技术,在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和品种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SSR技术简单、重复性高、采用银染显色技术等优点,为SSR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可行性。在SSR扩增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如Mg^2+,dNTPs、Taq polymeras、引物等。本实验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不同浓度梯度的比较,得出优化后的SS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积中包括2.0mmol/LM^2+,0.1mmol/LdNTPs,0.25μmol/L引物,0.5UTaqDNA聚合酶,10×PCR buffer 2.0μL和40ng模板DNA。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1min,60℃2min,72℃2min,35个循环,最后72℃5min。

玉米基因组DNA的提取及SSR分析30-32

摘要:采用改良的CTAB法,以玉米的黄化苗叶片为材料提取玉米基因组DNA,提取的DNA经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快速、高效、DNA质量好和纯度高等优点。对所构建的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群体的双亲进行了SSR—PCR检测,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SSR标记,为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33-34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利用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的比较研究35-39

摘要:利用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1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16个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多态性、重复性均比较好的随机引物13个,检测到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标记的多态性条带分别为30条、34条和112条,分别占总带数的83.3%、85.0%和86.8%。3种标记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所得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7、0.541、0.554)基本一致,RAPD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标准差最小(0.080),相对较可靠。依据醇溶蛋白、盐溶蛋白和RAPD分子标记分别将16个供试自交系划分为3类、3类和4类,聚类分析结果都与系谱分析大体相似,同时也存在与所知系谱不符的现象。

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40-41

摘要: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结实长、穗长、行粒数与轴粗、穗粗、穗行数是最主要的因素。高产水平下结实长起最主要的促进作用,穗粗起最主要的限制作用。通径分析表明,单穗粒重主要受果穗的长度和粗度影响,在高产水平中结实长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选育高产组合时,要重视果穗结实长和穗行数的选择。

玉米抗仓储害虫种质资源的研究初报42-43

摘要:对从国外引进的10份抗玉米象种质资源进行模拟仓储试验,结果表明:GP129具有较强的抗虫性,是一个优异的抗仓储种质资源。GP124、GP128、GP138在抗玉米象方面表现较差,在资源应用上应注意改良。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评价44-46

摘要:研究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自交系组合的子粒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阑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抽丝期〉百粒重〉穗粗〉株高〉出籽率〉穗行数〉穗长。

玉米科学杂志广告·信息
本刊消息46-46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品种资源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47-49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主要参试品种的产量、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牢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重〉穗粗〉出籽率〉轴粗〉茎粗〉干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因此,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要注重选择单株粒重高、穗比较粗、出籽率比较高和茎比较粗的品种,而对于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可适当放宽要求。

灰色局势决策在玉米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50-52

摘要: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分析了2004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中的13个较为重要的性状指标,对9个参试品种(系)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局势决策法是分析玉米新品种的一种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