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3-7

摘要:西南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但该区玉米育种和生产用种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潜伏着玉米病虫害的大流行和大暴发的巨大危机,同时狭窄的种质基础还导致了玉米产量水平徘徊不前.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在地方种质、野生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在玉米种质利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植物SSR标记的发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8-11

摘要: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作为第二代基于PCR的一种新型DNA分子遗传标记,广泛分布于整个植物基因组.对SSR产生的机理、SSR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或QTL的定位、物种进化与分类、品种遗传多样性、品种保护与亲子鉴定、纯度鉴定、杂种优势的机理及其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态性及杂种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12-15

摘要:描述了SSR分子标记的基本概念,简述了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态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以及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适用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单粒种子DNA快速提取新方法16-17

摘要:研究了玉米单粒种子DNA的提取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DNA,液氮、研磨、离心、沉淀、SDS、CTAB及氯仿都不用,一个工作人员提取100粒种子(1个检测样品)DNA只需30 min左右,一天可以提取1600粒种子(16个检测样品)的DNA,并且提取的DNA分子量大,不降解,完全可以满足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分析的需要,为DNA指纹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及真伪快速鉴定中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玉米育种18-21

摘要: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作物育种家有可能直接根据基因型而不只是表现型进行选择,在作物育种工作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图谱构建、目标基因的标记与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真实性鉴定、杂种优势预测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22-25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以宁夏自育的14个玉米自交系和2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与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塘四平头、旅大红骨这5个亚群的代表系Mo17、丹340、掖478、黄早四、B73为父本,进行了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掖单19的亲本掖478与掖5210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以掖52106最高,宁58、郑22、宁70次之;特殊配合力较掖52106×掖478高的组合有4个,仅占配制组合的5%,说明多年来宁夏自育的玉米自交系在性状上还需进一步改良.试验对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产量与穗长、穗粗及行粒数的配合力相关性较大,提出了自交系性状选择应以穗行数为主,行粒数、千粒重次之,对产量直接选择效果较小.

旅大红骨群自交系杂种优势研究26-28

摘要:以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旅大红骨群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旅大红骨群与Reid、Pa、Pb群之间的杂种优势均随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杂交组合不同后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也不同;在种质改良过程中Pa×旅模式后代的杂种优势较强,从抗旱性角度来看,Reid×旅模式具有显著优势;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作为父本对后代在多个性状上的影响大于母本自交系,在利用不同性状对后代进行改良时应注重旅群与其他群不同组合模式的应用.

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29-30

摘要:通过对2001~2003年期间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丹玉系列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每年递增150 kg/bm2,才能赶上中国未来对玉米的需求.并提出将来的玉米育种思路:由现在的单株大穗型转移到靠群体增产的中熟、中晚熟型上来.

优良玉米自交系选育新方法31-32

摘要:针对超级玉米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的育种目标和以耐密植为核心的多抗广适稳产性育种路线,提出优良玉米自交系选育新方法:新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强胁迫、变换地、严选择.同时提出理想株型是紧凑型玉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冀玉8号雄性不育化的选育和利用33-34

摘要:以优良玉米杂交种冀玉8号(冀257×冀161)为背景,以S组的S、M、R与21A及C组的Es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为试材,完成了母本冀257不育系同核异质体的转育,不育性稳定.因父本冀161不具备对该CMS的恢复能力,目前可采用掺和方案,以获得杂交种子的生产应用.

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35-38

摘要:与温带骨干系相比,P群自交系苗期叶色、叶鞘特征特性明显,株型缺乏紧凑类型,生育期偏晚,单株产量低,抗性强,子粒百粒重和容重较高.P群自交系的光敏感反应主要表现在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几个性状上,如株高、穗位和雄穗分枝数等.在生殖生长性状上光敏感反应比较迟钝.在温带玉米区适应性较好.但是一些P群自交系如沈137、齐319、1127等各项指标光周期敏感仍反应强烈.

8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39-41

摘要: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用NCⅡ分析方法,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9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系331、红系327和红系326的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而红系325和红系328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利用;红系326×K10等4个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对玉米的生育期等6个性状宜早代选择,而对单株粒重等3个性状应进行晚代选择.

同异分析方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42-44

摘要:采用同异分析方法对16个参试杂交种进行了13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切实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漯湘玉1号的选育报告45-46

摘要:玉米新品种漯湘玉1号是河南省漯河农科所与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6~2003年在河南省、湖南省各类玉米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全生育期夏播90 d、春播105 d左右,适宜在黄淮流域夏玉米区和长江流域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南斯拉夫玉米种质在新疆的利用研究47-48

摘要:从南斯拉夫引进各类玉米种质为我区玉米育种和生产上所利用,并育成了新玉6号、新玉7号、新玉8号、新玉10、新玉13等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SC704的引进和新玉6号的选育推广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淀粉、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正红115的选育研究49-51

摘要: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通过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48-2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115(K169×48-2).正红115子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5.7%,并具有综合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及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正红115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极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选育、评价及利用52-53

摘要: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玉米极早熟品种的产量低和抗逆性差,如何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成功选育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现状.介绍了早熟玉米自交系kl3的选育过程、特点及应用情况.

玉米新品种新单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54-54

摘要:新单23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2000年以自选系新04为母本,新77为父本育成的中熟玉米新品种.根据河南省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