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银行家杂志 省级期刊

The Chinese Banker

  • 14-1290/F 国内刊号
  • 1671-1238 国际刊号
  • 0.5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银行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银行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语、特别关注、专稿、封面人物、专题、行长视点、商业银行、全球视线、金融市场、道口观察、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史话、地方工作、金融法苑

银行家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银行家杂志专稿
如何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10-13

摘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年平均增长近10%,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开始从投资推动型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过渡到以消费和服务业为重心、以技术为导向的新型增长模式上来。这个转型任重道远,但意义重大,它不仅将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视角与逻辑(上)14-17

摘要:根据穆迪评级公司2003年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以未来产生应收账款的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向资本市场投资者发行结构化的债权,实现再融资的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出现之前,商业银行的债权类资产除了持有直至到期以外,没有其他选择,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在资产到期之前打开了腾挪资产的通道,发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实现了流动性转换和资产分散化,彻底终结了持有直至到期的经营模式。

银行家杂志特别关注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18-21

摘要:股权管理是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股权管理不仅有助于保持银行的经营稳定,也有助于保护股东自身的利益。2018年1月5日,原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从穿透式监管、关联交易、金融产品入股、股东结构和社会资本准入等方面对我国银行股权管理行为提出了要求,凸显了对商业银行股权管理的重视。

中小银行股权管理的几点思考22-24

摘要: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多次银行危机或多或少与公司治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因此不管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还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都不时针对变化的情况出台了多个版本的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原则。作为后来者,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表现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国际要求的变化和中国的实践,引入了诸多银行公司治理的规则或指引或通知或办法。

新时代城商行公司治理新进展:理念升华、体系完善25-27

摘要: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自身努力下,城商行公司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城商行公司治理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回顾,为后续城商行公司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率 城商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治理主体职责,促进“相互分离、各司其职、制衡有效”的良好运作机制的形成。

银行家杂志封面人物
行路有方 游刃有余--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28-31

摘要:2006年底,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村镇银行为标志的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拉开序幕。自2011年3月在部级贫困县湖北蕲春设立第一家机构以来,由中国银行与富登金控联合发起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一跃成为村镇银行的领头羊。

银行家杂志银行家论坛
高广春:消费金融须在规范、创新和发展中寻得平衡32-33

摘要:近年来,得益于消费拉动、创新驱动和互联网三大引擎的发动,消费金融持续升温,不断受到热捧。尤其在目前经济下行和结构转型压力日渐加大的背景下,消费金融所肩负的期待尤其令人振奋不已,形形色色的业态形式和竞争万象俨然给当下沉闷的经济和社会态势增添一抹难得的亮色。那么在当下的时间窗口,三大引擎对消费金融的驱动究竟还有多大劲头儿呢?首先看消费拉动这个引擎,据笔者测算,截至2018年9月30日经年化处理的个人债务与GDP的比已经逼近60%一线,而美国、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在人均GDP与我国相当的水平上的这个比例约为45%。

么毅:风控能力决定服务客户的能力33-34

摘要:北银消费作为首批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往主要以线下延展模式为有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如今,随着消费场景极大程度地线上化,作为依托场景服务消费的金融服务也要因时而变,线上模式已成为发展的必然。2017年,北银消费明确了未来三年发展方向,提出了三个并重的发展策略,其中之一便是“线上与线下”并重,持续稳步推进线上业务开展,目前已与业内一些主流机构开展合作,实现了线上全天候审批,相较以往业务,在客户结构、笔均贷款金额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黄方平:线上消费金融须练好四项内功34-34

摘要:2017年,我们对消费金融进行了一项研究,调研了许多消费金融公司,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消费金融特别是线上消费金融,要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据。互联网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获得客户身份、行为、消费、社交等各类数据,通过关联第三方征信以及自有沉淀数据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与大数据运算,能够精准地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

刘鑫:消费金融的核心是生产方式的变化35-35

摘要:针对消费金融,我想谈几点问题。一是场景。场景不等于贷款用途。做消费金融,核心还是做消费信贷,与贷款风险直接相关的是贷款用途。虽然一定场景中产生的客户和数据有助于反欺诈,有助于对客户的判断,但仍不能将贷款用途与场景等同。二是线上和线下。包银消费作为在线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商,线上和线下也是我们持续讨论的问题。

王彦博:以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35-36

摘要:消费金融的主体是消费,金融作为载体,拓宽了消费交易的方式,同时也对消费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线上消费金融遵循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的业务发展逻辑。首先,以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物联网金融、区块链、虚拟现实、远程银行等形态作为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接触渠道,发挥了“出口”和“人口”的作用:一是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随时随地、便捷、标准化业务服务的出口;二是客户标准化业务数据、行为数据、言论数据等信息留存于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入口。

戴纬:“小”业务也有大作为36-37

摘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消费金融看似是“小”业务,实则可以有大作为。从前,消费金融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市场。因为业务金额小、笔数多、客户多、需求分散,难以集中运营,导致其运营成本高、服务效率低、经营难度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已成为当前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剑:线上模式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佳选择36-36

摘要:从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之间做了很多探索。目前除了几家公司以线下业务为主之外,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选择了线上为主的模式,我认为是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虑。一是获客渠道和运营模式的选择。如果把消费金融业务流程按照线上、线下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线下获客、线下运营”,比如传统的房贷和车贷,由于抵押登记等手续必须在线下进行,所以运营流程目前还无法实现线上化。

曹颖:持续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是消费金融的终极课题37-37

摘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无论是线上模式还是线下模式,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或方式,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甚至超越客户的需求。目前,伴随着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电商平台的崛起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线上消费以迅捷、方便、安全的方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全面记录消费者各类数据的科技公司也因此占有了线上消费金融最核心的资产——数据资产。

银行家杂志专题
加速对公业务转型成就智能化精品公司银行——访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姚贵平38-39

摘要:交易银行作为面向交易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回归经营本质,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2018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将原有的公司网络金融、贸易金融和离岸金融三大事业部合并,全新的“交易银行事业部”宣告成立。为此,笔者对平安银行进行了专访,对平安银行在交易银行领域的探索和经验进行了深度挖掘。

科技赋能重塑对公业务“中央厨房”——访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副总裁许红辉40-42

摘要:2018年上半年,一场公司业务变革在平安银行内部悄然发生,原有的公司网络金融、贸易金融和离岸金融三大事业部被合并,全新的“交易银行事业部”宣告成立。论部门成立时间,这家银行的动作并不算快,早在2014年,“交易银行”这一概念就已引得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说纷纭,各自探路。

智能化带来敏锐的感知力43-44

摘要:我们有幸身处一个人类共享各种科技成果的时代。这些年,金融科技成了热词,大家都在谈论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业务变革,各种新概念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妨把这个话题的“颗粒度”调得更细一些,把一些问题探个究竟。例如,发展金融科技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哪些科技成果可以为我们所用,技术手段具体应该怎样运用等。

科技驱动贸易金融智能化升级45-46

摘要:贸易金融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交易活动,发生频率高,经历各种经济周期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尽管单笔创利没有那么抢眼,但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应,它能为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结算存款、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基础客群,因此常常被喻为银行业务的“稳定器”。近年来,企业对贸易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融资和结算,他们希望银行能基于企业经营交易特点,提供集流动性支持、营运资金调度、财资管理为一体的“交易银行”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