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银行家杂志 省级期刊

The Chinese Banker

  • 14-1290/F 国内刊号
  • 1671-1238 国际刊号
  • 0.5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银行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银行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语、特别关注、专稿、封面人物、专题、行长视点、商业银行、全球视线、金融市场、道口观察、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史话、地方工作、金融法苑

银行家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银行家杂志刊首语
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凯恩斯?2-4

摘要:1883年是一个能给所有经济思想史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马克思逝世,凯恩斯出生。逝去的是一个饱尝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之苦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者诅咒者.出生的则是一位父母均为博士一生春风得意享尽富贵荣华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和缺陷修补者。

银行家杂志特别关注
聚焦信贷高增长——票据融资超常增长机理分析10-16

摘要:2009年2月12日,央行公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着实让不少人吃了一惊。在前有元旦,后有春节的2009年1月短短17个有效工作日内,人民币贷款竟然增加1.62万亿元,创下了月度新增贷款的历史纪录。倘若根据前期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目标估算的2009年信贷总量,1月份新增信贷已占全年的35%。让人们惊异的不但是1.62万亿元这个总量上的数据,其结构也颇让人关注,

多重因素共推信贷高速增长17-20

摘要: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从2008年11月份开始逐月加速.2009年1月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213%,增幅比上年束高26个百分点.为五年来的新高;当月新增贷款高达16万亿元,分别为上月和2008年同期的21倍和2倍.创历史新高。这种爆发式的信贷增长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信贷超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发生了新的结构性变化,未来选种高增长能否持续?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些分析。

推动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保增长、调结构”的一个关键命题21-24

摘要: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体充裕只是保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合理引导银行体系资金及时有效地流入实体经济部门,才是下一阶段“保增长、调结构”的关键命题。

关于信贷高增长的四个问题25-29

摘要:理论上,银行业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即经济上升期,贷款需求旺盛,银行放贷也就较多;经济下行期,贷款需求减弱,银行贷款减少。最近连续三个多月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是发生在宏观经济持续深幅下滑.微观经济步履艰难的经挤背景下,这种信贷反周期现象,值得深思。

信贷高增缘何而来?30-31

摘要:市场和政策双重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对信贷需求的结转。统计检验表明.贷款增加额与同期GDP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2008年GDP超过30万亿元.扣除对当年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的贷款(如土地购置贷款和年底突击放贷等).经测算,相对于经济增长所需资金耐言,2008年贷款少放了5000亿~8000亿元,这些贷款藉求是刚性的,直接结转到了2009年,引起了年初贷款增长过映。另外.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2008年贷款增长11.4%.比上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资金需求,大约有1500亿~2000亿元结转到2009年。

银行家杂志银行家论坛
信贷高增长的“表”与“里”——史原:信贷高增源自信心的恢复32-33

摘要:继2008年11月、12月银行信贷激增4770亿元、7220亿元以后,2009年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又创记录地猛增了1.62万亿元。这一数据立刻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近期银行信贷的高增长?信贷高增长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判断未来银行信贷的走势?如何界定信贷增长可能伴生的风险?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行客观、理性,深入地分析研究。为此本期银行家月度论坛邀请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业务一线的人员以及长期关注中国货币市场动向的研究人员为我们一一解读。嘉宾发言仅代表其个人,与所在单位无关。

汪晓帆:应重点关注后续信贷的投放与管理34-35

摘要:从数据上看,2009年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萁中票据贴现增加约6300亿元.对公贷款增加约8800亿元-2008年同期新增贷款8960亿元,其中对公贷款增加8795亿元,票据贴现8795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2009年1月贷款增量主要体现在票据贴现上,对公贷款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票据贴现大幅度增长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08年底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大幅度增加,超额准备金利率仅0.72%,银行超额储备急需寻找出路。

刘小宇:在信贷高增长中防控风险35-36

摘要:对1月份信贷高增长怎么看?个人看法有三条:一是银行信贷高增长来自于政策面的大力鼓励。为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中国政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国十条”,“金九条”以及各行业振兴规划相继出台,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各个政府部委不断出台配套政策,其全面、协调和配合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部门主动调整优化监管政策,

彭兴韵:信贷扩张并不意味宏观经济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36-38

摘要: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恢复信心上采取了较其他国家更加迅速和有力的政策及措施.不仅决策快.执行也快,在许多方面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最近两三个月来的信贷增长变化,一定程度上就是国家相关政策效果的体现。应该说,从2008年央行放开了信贷规模控制之后,全国信贷增长的变化至少已经远远超出了研究工作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预期。在其他国家纷纷陷入信贷紧缩的背景下,

宋效军:以平常心看待票据融资“井喷”39-40

摘要:在1月份银行信贷数据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6239亿元票据融资占到新增16000万亿贷款总量的40%以上,成为近年天量。对于票据融资的高企,不少人担心会带来流动性泛滥、银行业绩虚增以及挤压了应该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等问题。在我看来,除了对公众异乎寻常的关注表示理解外,对于这种现象需要客观看待。

韩忠伟:关注信贷投放中的三“坏”问题40-41

摘要:通过对1月份新增1.62万亿元贷款的结构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票据融资高涨。二是M2增长迅速,和M1形成剪刀差。信贷的增长一般会引起M2的增长,但M1与经挤的活跃程度、居民消费程度和信心有关,所以M1增长慢,说明经济活跃程度还没有上去。仔细分析1月份的新增信贷数据以及数据结构,我认为至少可以说明两方面问题:

叶勇:信贷增长有非市场化的因素41-41

摘要:对比一下近期银行信贷增长的数据,我们看到2008年11月份本外币贷款余额(较上月)减少3200亿元.12月增加7300亿元.2009年1月份增加1.62万亿(人民币贷款)。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这一数据基本来自三个方面:

银行家杂志封面人物
胡怀邦:走两化道路,建一流银行42-45

摘要:1月20日至21日,交通银行2009年工作会议于上海召开。这是胡怀邦履新之后。交通银行召开的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胡怀邦正式向全行明确了交通银行新的战略目标:“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

银行家杂志行长视点
汇丰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汇丰银行总部考察报告46-49

摘要:在金融风暴云谲波诡之际,汇丰银行(HSBC)能“独若其身”吗?在全球经济唱衰悲鸣之时,英伦三岛能“鹤立鸡群”吗?于是,正值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恶化之机,带着这些困惑和疑问,我于近期奔赴伦敦,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考察之旅。通过这次“零距离”接触,让我真正领略到一家国际级大银行在战略思维、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我在这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为中资银行的未来发展、银监部门更好地做好监管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50-5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家庭和个人财富快速积累.富豪群体日益壮大,财富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军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私人银行业务受影响相对较轻,因此未来私人银行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然而,在中国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只有有效识别自身的比较优势,劣势和难点,科学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

银行家杂志商业银行
记2008年度中国金融营销奖54-58

摘要:2009年2月28日,由本刊主办的2008年度“中国金融营销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银行界保险界的28家金融机构的52个案例分别获得了“金融产品十佳奖”“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奖”和“最佳企业形象奖”。“本次颁奖活动由本刊主编王松奇教授致辞,著名金融学家赵海宽、秦池江、吴念鲁、曹风歧等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出席了颁奖典礼井进行了精彩点评,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李民、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也出席了颁奖典礼。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与未来59-61

摘要:近年来,金融租赁业务在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粗赁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