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银行家杂志 省级期刊

The Chinese Banker

  • 14-1290/F 国内刊号
  • 1671-1238 国际刊号
  • 0.5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银行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银行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语、特别关注、专稿、封面人物、专题、行长视点、商业银行、全球视线、金融市场、道口观察、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史话、地方工作、金融法苑

银行家 200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银行家杂志评论
央行不是宏观调控的中枢10-11

摘要:8月18日,央行决定自8月19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均提高0.27个百分点,加息本是在意料之中,但时机又在不少人意料之外。7月份数据显示,投资虽有所减速(从6月份的33.7%跌至7月的27%),但货币信贷却在7月继续保持了高增长(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718亿元,同比多增2032亿元。而中长期贷款新增成为主力,7月增长1493亿元,同比多增1339亿元)。7月21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在8月15日(也就是上周)生效。这样一来,银行系统等于是在一周内遭受了两次紧缩政策。央行在如此短的时间间隔内就采取行动颇有些出其不意。

银行家杂志特别关注
新农村建设:最优金融支持路径——新农村建设:最优金融支持路径12-15

摘要:建设新农村,关键在路径。金融支持路径就是其中之一。而现行农村金融支持路径尚存一系列误区,这些误区正在对新农村建设构成难以逾越的约束,所以我们应首先对目前已有的农村金融支持路径进行纠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高效率的新农村金融支持路径。这正是本期的关注所在。本期“特别关注”栏目聚焦目前农村金融支持中的若干误区及其应对之策,农发行的功能转型和最优金融支持路径,以及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桥头堡的中国农业银行改制路径的选择等问题。在“农村金融”和“地方工作”两个栏门中,也一起配发相关文章。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新农村建设与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16-19

摘要:今年年初以来,农发行的业务拓展正按照国务院“增加功能”等原则稳步推进。本文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政策性-合作商业性”农村金融体系的选择和定位问题为切入点,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而临的国际挑战和农产品交易条件不断恶化两个约束条件,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特别是对培育不同地区间农业比较优势的意义。

农行改制的第三种思路20-21

摘要:目前公开讨论的中国农业银行改制方案基本可概括为整体改制和分拆改制两大类,其中分拆改制方案又分为按区域分拆和按业务分拆两个子类。但每一种方案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操作难度和风险都很大。我们根据自身多年从事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改制思路即以分流员工作为战略投资者,国家注资分步到位的整体改制。基本操作思路如下:

扶植龙头企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22-24

摘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重要措施。作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从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看农行如何准备股改路25-27

摘要: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中国银行业位居第二,是中国日前惟一一家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已经改制的中、工、建而言,中国农业银行由于起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改革的方案迟迟没有明确。但,农行这块国有商业银行之最后的“堡垒”已经走上股份制改造的“百米跑道”,该行所作的只有加快准备的步伐,提高准备的质量,以求后来跟上。

银行家杂志封面人物
“三农银行家”陈耀芳28-32

摘要:1978年,经过8年泥土历练的陈耀芳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广阔田野里的各式农活他早已驾轻就熟。同时他也深深体尝到了农民的艰辛、农村的沉重。这一年,正值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十年后开肩了改革开放的漫漫征程。正是在这一年,陈耀芳带着泥土的芬芳来到了鄞县农村信用社。陈耀芳是幸运的,在短短几年后,他就走上了基层信用社的领导岗位。也是天道酬勤,此后鄞县农村信用社的几步改革郜走在了全国几万家信用社的前列:1987年成为全国首批实施与农行脱钩的农村信用社;1998年又成为首家实施统一法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

银行家杂志银行视点
合规管理模式的变迁路径及其启示34-38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内部合规管理的规定。2003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咨询文件;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至此,国际社会基本确立了银行业合规管理的新模式。至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国际动向对于银行业合规管理模式而言意味着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为什么这种变化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并迅速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性地借鉴有关国际经验,推动我国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模式改革?

银行家杂志商业银行
综合经营——商业银行准备好了吗?40-43

摘要:综合化经营不是口号,而是一项工程。商业银行做足准备迎接这个挑战了吗?作者的思考很冷静,也很实际。

挖掘投行业务的潜能44-45

摘要:国内投行业务以股票发行与承销为核心,主要收入来源于股票发行手续费。在国际著名投行业务中,虽然股票的发行承销也是其主要业务内容,但其他业务收入在投行总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投行业务涉猎十分广泛:股票、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兼并与收购顾问;项目融资服务;委托理财服务;财务顾问服务;投资咨询和投资中介服务;债务融资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一个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好方法——说说产业集群贸易融资的优势46-48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闸题,必须突破传统融资渠道,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贸易融资模式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而言,无论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还是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部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着力发展贸易融资,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瓶颈”因素已成为我同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关键所在。

多管齐下发展私人银行服务49-51

摘要:关于什么是“私人银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根据我们的理解,所谓私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或称为高净资产客户)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其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已成为当今国际知名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

跨行查询收费宜慎重施行52-53

摘要:今年五六月间,交、工、农、中、建五大行先后宣布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取手续费,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此前,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对跨行取现收取手续费,对小额账户及银行卡收取管理费。这些涉及银行对大众服务的收费业务(以下简称银行大众服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银行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但由于其收费决策影响甚广,每每引起热烈的讨论和较大的争议,上升到人大代表的质询甚至司法诉讼、公益道德的层面上,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对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其他业务活动造成连带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高度重视,在深入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审慎采取对策。

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在我国的应用54-57

摘要:在货币发行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价格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来影响实际经济,而货币政策工具则是中央银行用来影响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价格的工具。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业务、准备金、信贷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各种官方利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分为:利率路径、信贷路径、财富路径、汇率路径、货币学家路径,

银行家杂志金融市场
紧缩难抑债市充裕资金58-61

摘要:在央行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或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时,部分流动性较紧的商业银行为维持正常的流动性需要,将可能抛售部分收益率较低的债券,这对债市将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整个银行系统来看,存贷差不断创新高使整体流动性仍将比较充裕,债券遭大幅抛售的可能性不大。

债券市场呼唤合理定价机制62-65

摘要:从我国实际看,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基准建设上也比较落后,已有的场外债券市场价格信息建设一直徘徊于一个怪圈:只限于业内人士查找,不供社会浏览,使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大市场”。

流动性过剩挥之不去?66-69

摘要: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M2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3%,增幅同比提高2.76个百分点。据国研中心测算,2006年一季度我国货币总体流动性同比增幅高达93.4%,说明境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上市公司问题研究70-72

摘要:自“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命题提出以来,有关公司治理的研究曾一直集中在由于股权高度分散而导致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问题上,即高度分散的股东具有“免费搭车”行为,从而无法有效监控管理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股权不是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因此,当代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已转为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