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遥感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技术方法、环境遥感、资源遥感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7-4619
  • 国内刊号:11-3841/T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24
  • 创刊时间:199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18
  • 综合影响因子:2.09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遥感学报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遥感学报杂志基础理论

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框架初探

摘要:作为新一代地理分析工具,虚拟地理环境对于增强人类地理认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框架、实现技术均有较多论述与成果。但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方面尚缺乏有效指导。为提高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虚拟地理环境现有概念的分析,提出从系统论角度进行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观点;并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地理认知、地图认知等相近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间的相似性入手建立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框架,该框架从思维相似、感觉相似、几何相似、特性相似和离散相似5个方面探讨了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目前的着眼点,并将思维相似作为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该框架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问题置于一个更广泛背景中进行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虚拟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地理实验研究新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强调了人的作用,对深入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79-187

基于ASTER的蛇绿混杂岩带岩性识别

摘要:本文运用ASTER遥感数据识别与提取新疆南天山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岩性信息。首先,利用比值法快速区别岩性,并比较了识别同一种岩性的不同指数的性能;然后,将对数残差算法应用在ASTER数据的短波红外波段上,在区域尺度上把蛇绿岩杂岩体同围岩区分开来;最后,运用标准光谱数据和光谱角填图法识别出多种蛇绿岩成分及其空间分布。现有地质图和野外验证反映出该方法有一定效果。利用混淆矩阵对光谱角填图法分类结果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把ASTER的可见光一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岩性分类,可以达到比单独用短波红外数据分类更高的分类精度。
195-208
遥感学报杂志技术方法

基于语义特征的堤防外坡激光脚点分割

摘要:在缺乏影像等辅助数据的情况下,本文直接利用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提取水系边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语义分割的堤防外坡激光点云提取方法。分两步进行边坡的提取:首先获取LiDAR数据中水体边缘轮廓线,进一步获取堤防边坡的下缘线;然后以下缘线为增长基线,通过最小二乘平面拟合,利用区域增长的方法,将边坡平面提取出来,从而获取边坡脚点。
209-218

约束非负矩阵分解框架下高维自适应粒子群端元提取

摘要:传统基于约束非负矩阵分解NMF(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高光谱端元提取算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以固定惩罚系数方法处理端元提取的约束优化问题,难以较好权衡目标项与约束项间的关系,影响提取效果;另一方面,求解过程通常基于梯度算法,依赖于初始值和步长的设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约束NMF框架下高维自适应粒子群端元提取算法HAPSO(High-dimension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该算法在端元距离最小约束的NMF框架下,利用粒子群算法PSO替代原梯度算法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采用高维PSO方法解决了多波段高维问题,并结合种群信息构建自适应惩罚机制以实现端元提取中目标与约束的合理权衡。通过模拟影像和真实影像的实验,证实该算法与传统的NMF端元提取算法相比能够更合理地权衡约束和避免局部最优,具有较好的端元提取效果。
240-253

压缩感知窄带自旋目标雷达成像

摘要:对于高速自旋目标而言,为了获得聚焦效果良好的图像,通常要求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当PRF不满足采样要求时,雷达接收到的通常是方位欠采样的回波数据,从而影响目标识别。本文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结合自旋目标回波信号稀疏性的特点,建立方位欠采样的成像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的窄带雷达高速自旋目标成像算法。该算法在对信号进行重构迭代中,采用回退策略,并结合回波信号稀疏性的具体参数,选取最优的支撑集,提高了算法的重构质量。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回波欠采样的情况下能很好地重构图像,尤其是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采用"误选数"和"均方误差"两个指标对CoSaMP算法重建信号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受雷达PRF和信噪比SNR的影响较小,算法稳定性好。
254-262
遥感学报杂志遥感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易位在尤因肉瘤家族肿瘤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在尤因肉瘤家族肿瘤(Ewing family tumor,EFT)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R1基因易位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例EFT疑难病例,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并采用EWSR1双色分离型探针检测EWSR1基因是否断裂。另以15例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作阴性对照。结果4例EFT疑难病例的EWSR1基因均出现易位,对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或免疫表型不典型的EFT病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论 FISH检测EWSR1基因易位可作为EFT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诊断时仍需结合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302-318

MODIS短波红外水分胁迫指数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植被土壤水分状态的微小变化能引起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的巨大变化。利用MODIS第6波段和第7波段构建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地物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规律,提出MODIS短波红外水分胁迫指数MSIWSI。利用实测20 cm土壤相对湿度验证MSIWSI、EVI以及MPDI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关系并对比分析不同指数敏感性,利用不同物候期春小麦土壤墒情分析MSIWSI指数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指数相比,MSIWSI模型与实测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更高;MSIWSI能够反映不同物候期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性水平。
319-327

南海及周边海域融合海表温度产品的验证与互较

摘要:利用2008年—2009年Argo、Argos现场观测海表面温度SST,对OSTIA、MISST、MWSST以及NGSST4种融合SST产品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验证结果表明,4种融合SST产品在外海的均方根误差RMS介于0.3—1.0℃,bias介于-0.1—0.6℃;除了NGSST在近岸出现明显暖偏外,其他3种融合SST与现场SST基本一致,OSTIA与现场SST的偏差为最小。对4种融合SST产品彼此间的互较也表明,它们在水深大于80 m的海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彼此间的偏差会随水深变浅而增大。此外,各产品间偏差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本文为具有高时空覆盖度的融合SST产品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328-338

基于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的钱塘江海塘形变分析

摘要:形变监测是海塘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杭州地区2006年-2010年获取的31景Envisat—ASAR影像,根据MTInSAR(Multi-TemporalInSAR)方法,综合提取Ps(PersistentScatterer)和DS(DistributedScatte·rer)点,得到密集的钱塘江海塘形变的InSAR测量结果。与28个点的水准数据对比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为0.436mm,最大误差为5.016mln,验证了InSAR技术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通过这两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塘的沉降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其空间分布呈现为单峰下沉曲线;在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伴随有短时间范围的小幅度波动。
33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