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遥感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Remote Sensing Bulletin

  • 11-3841/TP 国内刊号
  • 1007-4619 国际刊号
  • 3.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遥感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7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遥感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大气遥感、技术方法、遥感应用

遥感学报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遥感学报杂志基础理论
SAR图像中不同特性条纹噪声的滤除1-12

摘要:分析Burst工作模式星载SAR系统中,采用全孔径成像算法会产生周期性明暗条纹噪声的原因,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一维频域滤除算法,并给出包含该操作的改进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流程。对于因雷达系统本身原因而产生的一些非周期不规则条纹噪声进行讨论,针对此类噪声提出一种二维频域区域滤波的算法。通过对实际星载SAR数据的处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高光谱图像目标检测的核信号空间正交投影法13-28

摘要:针对非线性混合下的亚像元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函数的信号空间正交投影方法(KSSP)。该方法作为信号空间正交投影方法(SSP)的非线性推广,首先将原空间中像元矢量经非线性映射转换到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特征空间中用线性信号空间正交投影进行目标检测。通过核技巧,核信号空间正交投影不必知道具体的非线性映射形式。经模拟数据与真实高光谱图像数据实验证明,KSSP方法在目标检测性能上优于SSP,且对噪声的抑制也有很好的效果。

遥感学报杂志技术方法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湖信息的遥感自动化提取29-43

摘要:在"全域-局部"分步迭代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体信息提取指标——水体指数的物理特性的分析实现了算法中全域阈值的自动选择与局部阈值的自适应调整,并结合DEM生成的山体坡度和阴影信息,减少局部迭代过程中对其他地表特征与水体信息的误判。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合于高山地区冰川湖泊的自动化提取方案。试验采用Landsat数据对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湖白进行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大区域范围内的冰川湖泊制图,并能最大程度地消除高山地区湖泊水体识别中冰川和山体阴影的影响。

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构建方法44-59

摘要:针对ETM空间分辨率高和MODIS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选择官厅水库上游为实验区,基于对STARFM方法的改进,构建不同时空分辨率NDVI的时空融合模型-STAVFM,使用该模型对ETM NDVI与MODIS NDVI融合,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STAVFM根据植被变化特点定义了有效时间窗口,在考虑物候影响的同时改进了时间维的加权方式,通过MODIS NDVI时间变化信息与ETM NDVI空间差异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缺失高空间分辨率NDVI的有效预测(3景预测NDVI与实际NDVI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2、0.90和0.91),从而构建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其时间上保留了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上又反映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空间细节差异。

HJ-1B B08在轨星上定标有效波段宽度计算的查找表法60-72

摘要:通过构建适用于HJ-1B热红外通道(IRSB08)特性的有效波段宽度计算方法,提高HJ-1B B08在轨星上绝对辐射定标的精度。根据HJ-1B星上定标原理、利用卫星发射前地面实验数据和Planck方程,建立基于定标黑体温度的有效波段宽度计算的查找表法,结果表明查找表法得到的有效波段宽度为2.01μm左右,介于半高宽法1.940μm和矩方法2.394μm之间,且与定标黑体温度的关联性很小,在低温点和高温点之间的相对差异在0.3%以内。半高宽法和矩方法分别低估和高估有效波段宽度,导致定标后的表观辐射亮度分别偏高和偏低,不适用于HJ-1B B08特点,查找表法定标的表观辐亮度与星地同步实验结果非常相近,绝对误差为0.04 W·m~(-2)·sr~(-1)·μm~(-1),对应的亮度温度误差为0.4 K左右,能很好的应用于HJ-1B B08在轨星上绝对辐射定标。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地物形状特征表达73-87

摘要:本文在对傅里叶描述子进行归一化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引入地物轮廓的形状特征描述中,针对建筑物、农田、道路和河道4种典型地物,分别从谱线特征、不同频段描述子对形状特征的贡献率、形状重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谱线图中,直流分量对形状特征的贡献率在70%以上,低频和高频成分共占7%—24%左右,中频成分的贡献率只有2%—4%左右,仅低频成分(第1—5项)便能够很好地进行地物形状重构。最后将第1—5项描述子应用到基于决策树的面向对象分类中,得出实验区总体分类精度为98.48%,Kappa系数为0.9714。傅里叶描述子的方法能够很好的表达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地物形状特征。

空间邻接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88-99

摘要:传统光谱分类法的局限性促使了遥感"图谱耦合"认知理论的发展,使其更加注重了空间信息的应用。然而,已有的分类方法虽也融入了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的应用,在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但在空间规律定量描述、地物实际分布边界跟踪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发展了一种空间邻接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通过基准地物的精确提取进而搜索与其邻接的目标地物,对邻接范围内的地类混淆以及非邻接范围内的目标类误分一并进行修正,并以近海地物分类为例进行试验,获得了更为精确、合理的分类结果,也为后续逐步精确地提取各地物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

被动微波辐射特征地形效应模拟与实验100-110

摘要:基于地形对被动微波辐射的影响机理研究,利用AIEM模型模拟微波辐射的地形效应,建立实验地貌微缩景观,由车载微波辐射计进行观测,探索影响被动微波辐射特征的地形因子。地基实验表明,在低频波段本地入射角对山地倾斜表面的微波辐射有10K—15K的影响,小于10GHz的观测频率可以消除地形高度对微波辐射的影响。同时,实验验证微波极化受地表形态属性——山体坡向和山体形状的影响显著,地形坡度对极化信息影响不明显。

遥感影像亮度和反差分布不均匀性校正算法的效果比较111-122

摘要:提出能同时消除亮度和反差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分块均值方差变换法,重点对插值匀光法、MASK匀光法、同态滤波匀光法、Retinex匀光法以及分块均值方差变换法的校正效果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表明:分块均值方差变换法既能消除亮度分布不均匀现象,又能消除反差分布不均匀现象,而MASK匀光法、插值匀光法、Retinex匀光法只能解决亮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同态滤波匀光法仅能减弱亮度分布不均匀现象;在匀光效果方面,分块均值方差变换法最好,MASK匀光法次之,插值匀光法紧随其后,接下来是Retinex匀光法,同态滤波匀光法最差。

MODIS 1B影像条带检测与去除123-136

摘要:MODIS 1B影像中存在横向和纵向条带,基于均衡化曲线补偿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和去除条带的算法,给出了条带检测判定参数,即:如果A帧和B帧的10组传感器校正系数C_i值分别位于0的两侧,且ABS(C_i)〉0.008,则存在宽条带;如果10组传感器的校正系数MAX(C_i)〉0.05时,则存在单行条带。去除宽条带时,需以当前列为首列,从其后连续的100列影像中提取各传感器相对当前列的校正系数。结果表明,条带检测模型能有效识别单行条带和宽条带,多行条带需目视识别,单行条带和宽条带去除效果明显好于NASA网站公布数据,多行条带虽未彻底去除,但处理后的影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遥感学报杂志遥感应用
风云三号MWTS/MWHS大气温度与水汽廓线反演——2008年凤凰台风个例试验137-147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国家标准大气(GB 1920-80)与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利用MPM(Millimeter PropagationModel,毫米波传播模型)、ROS(Rosenkranz)模型和本文提出的改进混合模型(MIX,Mixed)计算大气吸收系数。采用西北太平洋地区中国与日本16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836组大气实测数据(海拔高度、气压、大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按MWTS/MWHS的工作参数(中心频率、带宽和波段数目),模拟大气辐射亮度温度,用以验证FY-3A的MWTS/MWHS实测辐射亮度温度。比较了MPM、ROS与MIX 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用MIX模型分析了MWTS/MWHS多通道大气吸收权重函数。进而通过无线电高空探测仪的大气实测数据与MWTS/MWHS的实测多通道辐射亮温数据,构成统计D矩阵,并由此反演2008年7月27日"凤凰"台风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温度和湿度的3维分布。

煤田火区特征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乌达煤田火区为例148-162

摘要: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kappa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异常状况、地貌类型,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即通过提高单一地物的分类精度来提高总体分类精度,突出位于戈壁区的煤田火区土地覆盖的地带性和规律性特征,增加土地覆盖类型的可分性,使得土地覆盖的分类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分类精度。

使用多指数模型的SAR海冰图像偏差场校正163-172

摘要:提出了一种使用多指数模型的SAR海冰图像入射角偏差场校正的新算法,该算法先对SAR图像进行方位向取平均,然后用多指数模型对一维校正场建模,应用熵值最小化方法求取最优的一维校正场,再用推出的二维校正场对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SAR海冰图像的入射角偏差场校正是有效的。与Karvonen的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更好的校正效果,且不需要提供像素的入射角信息。

Hyperion影像分形信号特征研究173-182

摘要:高光谱影像具有"谱像合一"的特征,因而可以从谱和像两个角度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分形分析。本文把计算表面分形维的双层地毯法用于计算Hyperion高光谱曲线的分形维,根据每一像元的高光谱曲线计算出每一尺度的上分形信号和下分形信号,并对分形信号值及分形特征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物其分形信号在某些特定尺度(分形特征尺度)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对于Hyperion高光谱影像,下分形信号可更有效地突出地物特征。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上分形和下分形、起始计算尺度以及原始采样点数目对分形特征尺度的影响。

环渤海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183-200

摘要:基于多期Landsat TM等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实地样点采集相互支撑的方法,完成了环渤海地区2000年、2005年及2008年湿地提取和分类;运用单一类型变化率模型、区域动态度模型和动态转移矩阵,揭示了环渤海湿地的时空格局、变化特点和驱动机制。研究显示环渤海地区的8类湿地中,属于人工湿地类型的盐场和水库坑塘面积比例大且近8年增长速度也最快,年均分别增加205.52 km~2和146.10 km~2,滩地和海涂减少最明显;环渤海地区的三大流域中,黄河流域湿地变化最显著,其动态度接近海河流域及辽河流域的2倍,且仍在上升,海河流域动态度已经呈现出降低趋势;人类活动驱动下的湿地变化比自然驱动更明显,近海域、海涂及滩地开发,用于建设水库坑塘、建筑用地、盐场等,是环渤海湿地变化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