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遥感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Remote Sensing Bulletin

  • 11-3841/TP 国内刊号
  • 1007-4619 国际刊号
  • 3.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遥感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7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遥感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大气遥感、技术方法、遥感应用

遥感学报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前言-

摘要: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空间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支新兴的空间信息队伍活跃在救灾第一线,不断向各级指挥部门提供灾情信息,各种遥感图像和数据不断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令科技界和社会各界耳目一新,得到了充分的认同和肯定.……

汶川震灾中遥感的应急与反思-

摘要:  2008-0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整个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部门、各单位的遥感力量作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支生力军,积极主动,快速反应,活跃在抗震救灾的一线,为最终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危受命,共赴巨灾-

摘要: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四个多月,中国人民已从地震灾害的巨大悲痛中走了过来.回忆起那撕心裂肺的日日夜夜,至今仍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深深祈祷.痛定思痛,坚强的灾区人民在全国的支援下正在谋划灾后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城镇将会在地震的废墟上重获新生!……

空间信息技术用于汶川地震救灾841-851

摘要: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各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空间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地震灾害快速响应的空间信息需求以及汶川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2个角度,从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灾害信息变化检测与次生灾害监测等3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具体发挥的作用.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汶川地震救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抗震救灾中航空摄影测量的应急响应852-857

摘要:在抗震救灾行动中,航空摄影测量可提供高分辨的正射影像图、精确的DEM和三维景观图等测绘产品,并能提供各种直观、精确的可视化量测工具,帮助救援队伍及时制定出有效的救援计划并进行合理的人员调度.但在应急响应中,航空摄影必须沿着主要道路、河流、桥梁等重要交通干线进行,甚至在城市上空还需进行盘旋飞行,以获取居民区更多的地面信息.因此,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对这种"非常规"海量航空摄影数据进行处理,及时生成各类测绘产品,成为抗震救灾中航空摄影测量应急响应的关键.结合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系统对震区海量"非常规"航空影像快速处理的流程,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汶川地震应急监测评估方法研究858-864

摘要:以汶川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评估过程为例,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巨灾灾情进行应急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重点对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受灾较重的152个县(市、区)进行了应急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房屋倒损严重,受灾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受灾程度总体上与断裂带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山区受灾重于平原,农村重于城镇.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12个县(市、区)受灾极为严重,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勉县等受灾相对较重,利用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证明了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研判、空间分析外推技术的自下向上、逐级汇总的应急评估技术路线,能够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也能保证应急评估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协同运行与综合结果生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巨灾灾情遥感应急评估工作.

多源雷达遥感数据汶川地震灾情应急监测与评价865-870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和图像立体感强的优势,在汶川大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对汶川地震灾区各城镇和次生灾害进行了快速、系统、连续的监测,并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房屋损毁情况、滑坡和堰塞湖的分布与规模等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估,建立了相应的解译标志.监测成果及报告呈送了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救援队伍,为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871-876

摘要:结合此次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与评估工作,着重探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在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中的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集成多平台和多传感器数据.根据不同区域受灾严重程度不同的情况,研究制定了地震灾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监测指标;通过综合震前震后多源数据,制定了快速几何处理、快速数据质量综合分析、快速变化提取、快速目标判读和次生滑坡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流程,实现了汶川大地震震区灾情综合地理信息的解译、制图和统计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汶川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灾情监测信息的综合管理、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877-884

摘要: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堰塞湖库容分析方法研究885-892

摘要:快速准确计算堰塞湖库容,对了解地震堰塞湖险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的三维水面的计算动库容的方法,能准确计算水面为曲面,包括动库容在内的总库容.该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水体边界线,与DEM求交后可得到带高程的边界点,利用空间插值技术获得三维水面,然后利用库容计算模型求解.同时,在分析该算法计算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河流分段的库容计算优化算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汶川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893-899

摘要: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研制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应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于虚拟四又树技术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技术,同时给出了一些实际使用效果,指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抗震救灾各类需要提供服务,能够为山区遥感影像的解译提供辅助手段.

汶川地震重灾区堰塞湖次生灾害危险性遥感评价900-907

摘要:地震堰塞湖的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直接破坏,开展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估,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辅助数据,确定了汶川灾区52处主要堰塞湖的名称、空间位置,识别出其鲜明的线状空间分布特征.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价,分为极度危险(1个)、高度危险(5个)和危险(46个)3个等级.遵循溃坝威胁区确定原则和方法,对堰塞湖溃坝威胁区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重灾区受堰塞湖溃坝威胁的总面积为963.27km2,涉及18个县市(区)的134个乡镇.最后,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重建规划和堰塞湖风险规避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基于知识库和空间信息耦合模型的北川县震后土壤侵蚀分析908-916

摘要:基于土壤水力侵蚀分级标准,考虑地震造成的特殊土壤侵蚀类型,构建了地震重灾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知识库;综合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专家知识判断,快速提取了四川省北川县土地利用、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基于EcoHAT系统中的知识库和空间信息耦合型土壤侵蚀模型,快速完成了北川县震后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使北川县土壤侵蚀加剧,相比2000年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震后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了275.13km2,增长量为23.83%;特殊侵蚀类型面积占北川县面积的2.48%;林地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占总侵蚀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土壤侵蚀比例为98.95%;坡度是北川县土壤侵蚀的主要贡献因子,植被则是主要控制因子,坡耕地治理是今后北川县土壤侵蚀控制的重点.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毁坏耕地的遥感快速评估方法——以北川县唐家山地区为例917-924

摘要:以四川省北川县唐家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6-11-10的SPOT卫星影像数据,依据NDVI和地形信息进行耕地识别,辅以少量的人工修正,快速获取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应用2008-05-14的FORMOSAT-Ⅱ卫星影像数据和2008-06-04的ALOS卫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快速获取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信息.灾前耕地分布信息叠加地震次生灾害数据及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实现耕地损毁的快速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崩塌滑坡533处,面积1408.20hm2,堰塞湖水面面积已达604.69 hm2.共毁坏耕地86.88 hm2,耕地毁坏率8.84%.崩塌滑坡、被毁耕地分布与断裂带分布一致,断裂破碎带内耕地毁坏率达18.74%,占研究区被毁耕地面积的74.53%.

机载激光雷达在汶川地震应急响应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925-932

摘要:就机载激光雷达在"5·12"四川地震灾区快速获取数据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的一般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对影响数据获取和最后成果精度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这次四川灾区的实际情况,比较详细介绍了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机载激光雷达在中国广大西南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及激光雷达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汶川地震公路损毁遥感监测评估与信息集成933-941

摘要:针对汶川地震导致灾区公路多处中断,提出了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源及已有交通基础数据库,辅助提取公路损毁信息,进行交通应急监测及其信息集成的技术与方法,开展了大量应用实践,获得了重灾区主干公路被损毁的第一手数据;借助遥感空间信息软件平台,将公路损毁监测信息与基础信息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再现了震后地面交通现状,不仅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地面交通宏观灾情信息,还使应急指挥人员和公众可以感受真实的场景.

基于RPC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影像正射纠正942-948

摘要:在分析TerraSAR-X、COSMO-SkyMed等高分辨率SAR影像成像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RPC模型拟合SAR影像的成像几何模型,拟合的精度在1%个像素以内;在1∶5万DRG上选取1个控制点对RPC模型参数精度的改进,结合1∶5万DEM对TerraSAR-X、COSMO-SkyMed数据进行正射纠正,纠正结果能满足1∶5万DOM的精度要求.从而说明RPC拟合雷达成像几何的正确性以及利用RPC模型进行高分辨率SAR影像正射纠正的可行性.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汶川地震道路损毁评估949-955

摘要:强烈地震造成道路基础设施的损毁,严重影响应急救灾工作.因此,及时准确地对灾区道路损毁情况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汶川特大地震道路损毁评估工作为例,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地震灾害道路损毁评估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灾区20个县(市、区)国/省道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北川等6个县道路重度损毁,3个县(市)中度损毁,11个县(区)轻度损毁.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应急期间缺乏地面调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道路震害损毁进行快速及较为准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