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遥感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ional Remote Sensing Bulletin

  • 11-3841/TP 国内刊号
  • 1007-4619 国际刊号
  • 3.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遥感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7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遥感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大气遥感、技术方法、遥感应用

遥感学报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遥感学报杂志遥感应用
冬季浙闽沿岸水分布的短期变动与风的关系初探452-458

摘要:利用1999年7月至2003年5月期间的遥感数据,包括AVHRR海表层温度、QuikSCAT风场和风应力数据,在分析4年内月平均遥感温度场和风场特征与历年现场观测所获得的认识一致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002- 008天这一连续晴空的时段,尝试建立简单的沿岸冷水影响面积表征方法,初步探讨了冬季台湾海峡浙闽沿岸水分布的短期变动与风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是决定冬季台湾海峡海表层温度逐日变动的关键因素,日平均SST与风应力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0.采用温度法(SST≤17℃)和温度空间距平法(≤-1℃)表征的浙闽沿岸水影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影响面积的逐日变动与风应力显著相关,二者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0和0.91.

GMS5红外卫星云图参数化及在降水预测中的应用459-467

摘要:从大气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2001-2002年4-10月逐时的气象卫星红外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云图进行参数化估计,得到一些参数化估计结果,分析了不同视场条件下各类参数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发现测站降水强度和其上空一定视场范围内的平均亮温、亮温方差、等效云量、亮温面积指数(1级、5级、6级)关系较明显,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小区域降水强度的预测方程,检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资料估算未来6h的降雨强度其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分析视场大小对预测效果影响不大.

DMC+4小卫星在国际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468-474

摘要:针对国际灾害监测星座应用技术和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着重研究了DMC(Disaster Monitoring Constellation)星座应用技术和DMC+4小卫星的数据特点,研究了利用小卫星星座对防灾、抗灾救灾的突出作用,研究了小卫星地面系统集成技术和星地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控制体系,以便进一步推动国内小卫星技术、遥感应用技术、卫星星座技术、天地一体化运管控技术和机制创新的发展.促进中国灾害监测星座的研制,最终实现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

DMC卫星图像MTF分析及其复原方法研究475-479

摘要:复原退化模糊图像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研究重点.对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调制传递函数的基本理论.讨论了一种近似测定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方法,通过有限采样,曲线拟合,傅立叶变换,规格化的一系列处理得到图像获取、传输过程中的点扩展函数(PSF).提取完整光滑的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在频域中对图像进行去卷积复原,分析和评价了复原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DMC卫星图像,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收到较好的复原效果.

DMC遥感小卫星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480-485

摘要:DMC遥感小卫星1G级数据产品虽然经过了波段配准、辐射校正和系统几何校正处理,但尚不能作为海啸灾害解译和评估的基础图像.为了满足图像解译和目标几何量测的要求,研究DMC小卫星数据产品中噪声、拼接缝以及色调不均匀去除的方法,以提高DMC小卫星图像质量.通过对其形成原因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消除噪声、拼接缝和几何精校正,以及制作色调一致的真彩色三维影像图的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示例.

海啸地区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定量评价研究486-493

摘要:图像空间分辨率是图像质量评价的一项关键性指标,也是图像应用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参数.由于图像的成像方式不同,同一幅图不同方向的空间分辨率是变化的.由于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迄今为止尚无统一、有效的定量评价图像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和方法.该文基于熵理论和图像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变率信息熵的概念和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特性分析.经过对模拟生成的条形码靶标图像和2004年印尼海啸地区的DMC等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实验,验证了此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一幅图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印度洋海啸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494-497

摘要:介绍了运用新一代中分辨率小卫星数据--英国灾害监测小卫星(DMC,Disaster Monitoring Constellation)数据源,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采用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对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印度洋海啸灾害进行了监测评估.所获得的小卫星图像预处理后,通过对图像中受损失地物的光谱信息分析、受损失信息与环境背景信息的对比分析,进而建立其判读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损失程度分级判读、统计分析等,实现了从小卫星图像上对海啸灾情损失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估.其监测评估结果为中国开展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依据,其技术方法为海啸灾害及其它灾害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思路,也为中国即将发射运行的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及中国DMC小卫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经验及技术支持.

基于DMC卫星影像对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分析498-502

摘要: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研究表明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2004年印度洋海啸印尼亚齐省灾情遥感监测与分析503-508

摘要:2004年12月底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沿岸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先后遭受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是遭受海啸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评估海啸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2005- 01- 07英国DMC小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收集到的该地区灾前(2001年)Landsat ETM+ 遥感影像,对亚齐省进行了监测和快速评估.监测结果表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的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遭受影响较严重,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由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遭受严重影响,而苏门答腊岛东海岸则影响较轻,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市附近.经统计,整个亚齐省遭受海啸严重影响的地区面积约为483km2,其中城市建成区受淹面积约为26.2km2,乡村(镇)地区受淹面积约为430.5km2.文章的最后还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对海啸灾情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因海啸而受淹地区高程低于20m.

苏门答腊岛DMC多光谱数据地质应用初步分析509-512

摘要:利用灾后苏门答腊岛DMC32米多光谱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校正、主要地名标注、波段B2(R)、B1(G)、B3(B)组合和直方图正态增强处理制作了影像图,图像总体纹理信息较弱,但对海啸受灾区有突出作用.为了突出不同区域植被的色差和纹理信息,对影像图进行比值增强组合处理实验,比值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对空间纹理有增强效果.依据DMC增强图像显示的纹理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图像中有较明显规律的线状和环状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和制图,作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构造活动及与之相关地质灾害的基础依据.通过对图像的纹理信息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线形纹理信息和一些环形和火山机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特征可能与该地区的一些地质活动有关,如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火山机构等.结合已知的地质、遥感三维立体图像和早期的TM图像资料,根据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线性纹理分布特征和典型地质体与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部分线性影像和环状影像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解译,认为北西断裂为岛内的主干断裂,其次是与其相垂直配套的北东向断裂.初步分析了可能控制或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断裂分布特征,推断出三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易发区和两处火山活动可能区域.所推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具备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形成、流通、堆积等先决条件,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影响,极有可能诱发上述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区均处于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根据地质构造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推断,区内地震及火山活动有可能受板块活动地震影响而再次激活,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以上遥感地质信息,在进一步经过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后,对岛内灾后重建及减灾、抗灾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