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远程教育杂志

《远程教育杂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念、管理、文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开放大学
  • 国际刊号:1672-0008
  • 国内刊号:33-1304/G4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12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92
  • 综合影响因子:5.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远程教育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本期特稿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

摘要:《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项目(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ELI)合作完成,于2016年2月在新媒体联盟的官网上正式。报告指出在2016-2020年间,18项极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6个关键趋势、6个重大挑战和教育技术领域的6项重要进展。其中,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是:推进创新文化、重新思考高校工作、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向深度学习方法转变、日益关注学习测量、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广泛应用;可能制约高等教育中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是:平衡连接与未连接的生活、保持教育的适切性、不同教育模式的竞争、个性化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提升数字素养;重要的技术是:情感计算、机器人技术、增强现实、创客空间、自带设备、学习分析和适应性学习。报告立足于可能会对高校核心使命产生冲击的情境,以简洁、非技术性、公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这18项主题的具体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政策、领导力和实践方面的基本问题。
3-10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创新及其启示——基于五轮(1996-2016)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美国教育部公布了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 2016),引发全球教育界尤其是教育技术界的关注。该计划从学习、教学、领导、评价、基础设施五个领域展开阐述,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比较美国不同时期五轮国家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分析它们不同的侧重点,从而深刻理解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规划。这不仅有益于我国教育技术界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动态与热点,而且也为我国教育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11-18
远程教育杂志理论前沿

从“开创局面”到“全面推动”——从两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看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走向

摘要:前不久,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了重要讲话。这是继2012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后,三年来,国家领导人就教育信息化再次做出具体指示。通过对比两次讲话内容,可以充分把握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在借鉴2016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基础上,进而梳理下一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厘清方向。
19-25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深度学习——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学校的传统教学受到"推力"和"拉力"两股力量的冲击与挑战,慕课(MOOCs)和翻转课堂作为应对这种挑战所进行的两项教学创新,在扩大教育的受益面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并促使教育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促进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学习。
26-31

移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工作坊学习模型的构建

摘要:工作坊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实践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如今,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移动社会化网络为工作坊学习模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可能。借助移动社会化网络环境构建新的工作坊学习模型,为实践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习过程中交互的方式,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坊学习。将该模型应用于具体工作坊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结果显示,模型的使用提升了工作坊实践学习的效果。
32-38
远程教育杂志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视域下的无缝学习环境设计

摘要:无缝学习环境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与物理学习环境深度融合的智慧化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分析远程学习环境变迁、泛在学习现状及大规模在线课程应用(MOOC)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无缝学习环境的概念,并指出无缝学习环境构建的宗旨是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发生;然后,刻画无缝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视点是学习者自由、学习者发展、学习资源中心、支持服务中心、评价中心和文化中心;再次,阐述了无缝学习环境的七个构成要素,从教与学呈现角度剖析这个七个要素的有机关系;最后,提出无缝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信息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正式学习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个别化学习空间与社会化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
39-48

开放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与展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探索

摘要:开放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办学类型的多样性、办学组织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模式的混合性、教学手段的技术性都契合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通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确立办学定位、着眼普通民众开展学历教育、立足多种需求提供非学历教育、适应全民学习趋势推进教学改革、深入社会基层构建办学系统、针对终身教育需求开发学习资源、满足终身学习需要建设"学分银行",开放教育实现了服务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实践创新。面对未来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开放教育要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从而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49-53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知识图谱分析视角下学习分析的学术群体与热点追踪——对历年“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的元分析

摘要:"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是反映学习分析研究现状与趋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通过以历年会议论文为研究样本来源,以元分析、知识图谱、社会网络分析为研究方法,从研究者国籍、学科背景、关键文献、关键词、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六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主导的国家引领学习分析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了以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为主导学科的学术群体合作研究态势;(2)历年研究关键词分别呈现出社会网络分析、教育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数据挖掘和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演变趋势;(3)通过聚类分析,形成了以生成预测模型、数据集驱动的研究、语义对话与自动作文评分、知识建构与能力转化等为代表的研究主题;(4)以设计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混合研究法、教育数据挖掘等为代表的研究方法,呈现为新型研究范式。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学习分析研究热点进行了讨论。
54-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

摘要:【本刊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研究报告,呼吁全球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这是继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简称《富尔报告》)和1996年《教育: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简称《德洛尔报告》)之后,又一份重要的报告。报告指出:学校教育目前的产业模式的确是为了满足一个多世纪前的生产需求而设计出来的,
63-63

国外近十年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引文分析及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随着学习科学领域的兴起,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运用基于引文分析与共词聚类分析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5-2015年收录的45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探析近十年来国外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并进一步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几点启示,以期对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64-72

泛在学习活动的知识流模型建构——基于信息传播过程模式

摘要:近年来,泛在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大多是从技术应用或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甚少从其信息传播本身进行考察。通过文献分析、模式化研究和德尔菲调查法对泛在学习活动传播过程模式进行建构,并采用ISM模型方法进一步构建泛在学习活动的知识流模型,结果表明:(1)传播要素及模式:泛在学习信息传播包括信息传播者、教学信息、教学媒介、受众等四个基本要素,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存在复杂的互动结构关系;(2)知识流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系统最底层)、知识共享风险、信任和承诺的能力、知识共享的态度、知识资源投入、学习者的学习期望(系统最顶层)是影响泛在学习系统中知识流动的六个要素;(3)知识流模型:泛在学习系统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产生知识的流动,其知识流模型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知识流,在外部环境和学习者内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知识产生共享、应用和创新。
73-81
远程教育杂志深度阐述

“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种社会"操作系统",并且与具有创新性、颠覆性特征的新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有的研究缺乏系统地、全面地理解"互联网+"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通过介绍技术与教育发展史,分析了互联网与远程教育的关系演进过程,以及新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特性以及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在分析当下远程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原因后,从远程教育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来探讨远程教育的发展新阶段、互联网思维的融入、远程教育理论的重构、新技术的融入、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创设等内容,以期对当下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82-89

“互联网+”时代STEAM教育应用的反思与创新路径

摘要:变革教育组织形式、建设科技创新类课程,培养具有综合科技素养和深度创新能力人才,已成为一种科技教育战略。STEAM教育应用多体现在开展多种项目、拓展应用领域、搭建教育平台、研发教育产品四个方面。STEAM教育应用创新需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该系统架构包括"一个中心、两种机制、三种资源库、四种技术和用户"。目前,STEAM教育应用存在实施方案匮乏、教育资源短缺、专业师资及培养机制欠缺、硬件设备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在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际,STEAM教育应用应与"互联网+"融合,制定顶层战略规划,与创客空间融合、与3D打印技术携手、创建创新实验室、搭建电子书包平台,以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90-97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在线学习社区培育与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线学习社区成为一种具有典型社交特性的学习形态,正逐渐受到教育领域专家的热切关注。它是依托互联网创建的一种学习环境,有共同学习意愿的学习者,能够聚集在这里一起建构知识、交流情感。在线学习社区不同于现实环境下的学习社区,它具有虚拟性、教育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兰迪·加里森等人对探究性学习社区进行了深入地探究,提出了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在线学习社区培育和发展的价值在于:社会临场感是在线学习社区形成和存在的心理基础,它是以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为基础,社区成员交互程度越高,社会临场感则越强;教学临场感是促进和引导社区成员认知与社交过程的催化剂,它直接影响着社区教与学目标的达成;认知临场感体现了社区成员在社区中建构知识意义的程度,它反映着成员的认知水平。这三种临场感理论,不仅为在线学习社区的培育与发展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在线学习社区培育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98-105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未来课堂架构研究

摘要:相对课堂教与学传统与未来的分界,思维可视化视角的必要性和独特性日益显著,值得塑造。可视化标识当代文明演进的特定领域,思维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时间临界、空间临界、人员临界,表征了思维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对立统一联系。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未来课堂,映射了思维可视化教与学活动和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环境两元要素所缔结的未来课堂架构。未来课堂架构思维可视化的设计与开发模型,描述和说明了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教与学活动及其环境。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活动,展现了思维可视化教学与思维可视化学习的协同;未来课堂思维可视化教与学环境,体现了思维可视化有形技术与思维可视化无形技术的融合。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