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远程教育杂志

《远程教育杂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念、管理、文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开放大学
  • 国际刊号:1672-0008
  • 国内刊号:33-1304/G4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12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92
  • 综合影响因子:5.3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远程教育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远程教育杂志本期特稿

庆祝3.0:设计、学习与社会群体——从2011AECT年会审视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作为AECT2011年会的参与者与组织者,首先对本届年会的主题内容,包括大会的主题报告、主席专场报告和主席论坛、分会的研讨交流、圆桌专题论坛和论文研讨等,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回顾;然后在深入剖析会议主旨的基础上,根据亲身经历与体会,谈了对本届年会的感悟及本届年会折射出的教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最后,全面论述了中国与会学者对该年会的认识、看法以及他们对中国大陆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3-17

2011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远程教育杂志》复合影响因子居同类学科第11位

摘要:【本刊讯】2011年12月22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版)》会暨"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演示报告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召开。来自《远程教育杂志》等400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等,参加了这次会。
17-17

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逐渐深入,学习管理系统已经获取并存储了大量的有关学生复杂学习行为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改进教学系统、提升学习效果的信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数据以改进学习的角度,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学习分析技术进行解读。首先,学习分析技术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环境的数据,用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的环境的技术。接着,综述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指出其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学习分析技术可作为教师教学决策、优化教学的有效支持工具,也可为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危机预警和自我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还可为教育研究者的个性化学习设计和增进研究效益提供数据参考。最后,提出学习分析技术也存在隐私、准确性和兼容性等诸多挑战和问题。
18-25
远程教育杂志理论前沿

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其方法论

摘要: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将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直面人类的学习问题,探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过程,设计新的学习情境,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催生了学习的新科学。学习科学是指面向复杂的真实世界需要的"整合"科学,涉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元领域,它不仅发展了学习理论,而且对教授科学也做出了贡献。通过围绕知识的本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方式与形式、以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环境及其支持、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学科方法论,进而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6-36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摘要:自组织理论包括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教学设计的产生直接得益于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老三论",遂将其置于四大理论基础中的首位。近几年,后现代课程研究中已经率先引入了自组织理论分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领域引介与应用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也势在必行。当前引入与借鉴的落脚点,主要表现在自组织理论为数字化学习理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核心理论支撑,并对整个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面。如果在一个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下看待自组织理论与教育技术研究的结合,发现人脑(或认知结构)中知识的自组织演化问题也很有研究价值。
37-45

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网络课程研究

摘要: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本源性存在,有着独特而多变的系统组织和运行机制。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缘起与发展解析,以及复杂性科学与教育教学和网络课程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网络课程这种复杂科学理论与课程研究领域相互吸引、碰撞和融合所涌现的崭新课程系统已清晰地呈现出来。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要素组成,从课程目标、课程环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运用代表性复杂性科学理论加以对照和分析,探寻复杂性科学视阈下的网络课程重构,希冀寻找到关于众多网络课程问题的解决之道。
46-51
远程教育杂志学术视点

辩论干预应用于科学素养培养的综述研究

摘要:在科学教育中,辩论干预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具有很大潜力,因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引起科学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为此,通过依据一定的筛选标准,从关注科学素养培养的核心期刊上选择了31篇文献,从辩论干预在科学教育中应用的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研究发现,尽管辩论干预在科学素养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呈现多样性,但其在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模式主要呈现三种形式:浸入式、结构式和社会科学式。此外,还对研究中涉及的其他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52-61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成为热点。目前,我国教育云建设的舆论接受度较高,但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云的标准亟待研制,教育云环境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研究,教育云的运行管理机制尚需探讨。各类被教育云连接的教育主管部门、供应商、学校、学术研究团队以及教师和学习者必须在教育云热的大环境中保持理性并积极应对,才能促进教育云应用实践的良性发展。
62-67

地平线报告(K-12)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摘要:新媒体联盟(NMC:New Media Consortium)于2002年启动的"地平线项目",该项目以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六种新兴信息技术为核心,采用重复的基于德尔菲(Delphi)方法,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研究成果。在"地平线总报告"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新增了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The HorizonReport:K-12 Edition)。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核心趋势、五个重大挑战和六种新兴关键技术。通过介绍"地平线报告"的研究过程,对比分析了从2009到2011年地平线报告(K-12)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68-73

2011数码游戏化学习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

摘要:【本刊讯】2011年12月10-11日,主题为"游戏化学习与教育变革"的2011数码游戏化学习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主办,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协办,《远程教育杂志》等媒体支持,
73-73
远程教育杂志深度阐述

论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基本问题

摘要:将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时,总会遇到一些绕不开的重要问题,通常将这些重要问题称之为基本问题。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基本问题,也就不可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既然是绕不开的问题,就一定要解决。然而,正是因为它们是基本问题,所以,解决起来就会具有一定难度,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就会存在多元化的不同观点,就会存在分歧甚至争论。多元化地认识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学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试图从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设计的若干基本的、核心的问题,即关于教学设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74-78

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马氏理论”对“布氏框架”的超越

摘要:布卢姆的分类学开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先河,影响了20世纪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分类而教"已成为教学设计者的共识。2001修订版的布氏分类学沿袭了1956版的基本思路,对各要素进行了重新思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布氏分类的重大发展。而与2001修订版产生于同期的马扎诺分类,则以更为独特的视角,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以人的意识控制程度作为依据,将人类学习活动的自我、元认知、认知和知识四大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构筑了一种层次分明而又合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新分类力图打破布氏分类的"框架"局限,致力于"理论"的构建。他的分类理论反映了信息社会主流的知识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统一的心理学基础,提升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地位与作用,并把"自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最高层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突破了以往教育目标分类"要素模式"的局限,丰富了分类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对原有的"布氏框架"的超越。
79-84

网络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及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

摘要:在分析网络教学特点、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出发,采用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社会认知理论等,对国内网络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将学生按照学习风格进行分组,识别出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对于网络教学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网络教学策略,对网络教学服务提供者改善网络教学适应性和教学效果具有借鉴作用。
85-91

《意义学习设计》一书新近出版

摘要:【本刊讯】由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盛群力和马兰共同主编的《意义学习设计——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学习资源》一书,新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编,计39万字。
91-91
远程教育杂志学习新论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

摘要:从个体认知到分布式认知的转变,是人类适应信息社会复杂性的重要思维特征。分布式认知是一个看待认知现象的系统化视角,"分布"不是认知结构的增强,而是认知功能的中介。分布式认知可以作为学习领域、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机协同工作设计的理论基础。认知分布现象是客观的,对分布式认知的背景、分布内涵、个体与人工制品的地位、交互等内容的系统化梳理,有助于把握分布式认知的研究脉络与趋向。目前,对分布式认知在时间、空间、群体、人工制品中的分布形态研究较多,已有成熟的研究案例出现。但是,对于分布式认知的心理结构模型、认知分布的过程性特征、认知任务的分布式表征方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92-97

泛在学习活动中知识分享的动机与效果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形成调查分析的初始量表及德尔菲法确立最终变量及量表,从信息传播和学习的理论视角,对泛在学习活动系统中学习者知识分享的动机与效果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其具体步骤包括:形成调查量表、确定分析样本、确定内容分析的类目、样本评定以及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形成结论。
98-105

GCCCE 2012会议注册报名时间截止4月20日

摘要:【本刊讯】2012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12),将于5月28日—6月1日在台南大学召开。目前,全球华人已经形成创意社群,我们所面对的是如何永续这个引领世界的学习型社群。在科技面上,云端与学习的整合,
105-105

第二语言习得一般路径的构建及其启示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语言学习者最多的国家。基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得出了语言习得的一般模式是输入→输入过滤→有效输入→输出过滤→输出。但在不同语境下,阶段性语言习得会呈现出两种基本模式:输入导向和输出导向模式。这两种模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确定不同语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路径,这对我国英语的教与学两方面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构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路径有助于改进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完善语言习得考核机制,为选择妥当的学习策略提供借鉴,最终提高学习者语言习得效率,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