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校园心理杂志 省级期刊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 14-1326/R 国内刊号
  • 1673-1662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校园心理是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校园心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人物专访、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休闲沙龙

校园心理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校园心理杂志论著
不同地域大学生性别角色差异研究3-6

摘要:以黑龙江和陕西两省大学生为被试, 了解两地大学生的性别分化现状, 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性别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运用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 问卷, 以 300 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测试, 并进行相关分析, 从总体上数据看传统占主要分量的单性化已让位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不理想的未分化同步增长;从生源地角度看, 农村符合传统性别分化, 而城镇正好相反, 城镇男尤其在女性因素中的同理心和勤俭心细上高于城镇女; 从籍贯角度看, 籍贯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这 2 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 在理性、 男子气和勤俭心细的发展上有差异,如黑龙江男在勤俭心细和理性上高于其他类别等现象.并据此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与体质量指数 视力 睡眠质量的关系7-12

摘要:调查大学生社交网络 (SNS) 使用与其体质量指数 (BMI)、 视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 为高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抽样, 共 891名大学生完成社交网络使用问卷、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问卷、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 BMI值 [ (20依4)kg/m2] 在正常体质量范围内,68.2%的学生为正常体质量;近视度数随着年级而增高, 72.8%的学生为近视,女生近视人数和度数比男生高; 17.8%的学生有 SNS 成瘾倾向, 大二学生的成瘾倾向最高; 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好 (6.5依2.9)分均约7 分, 33.7%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戒断、 强迫、 SNS 成瘾倾向与 BMI 水平均无相关性 (r=-0.01, 0.02, -0.02, P均〉0.05) .强迫能够预测近视度数和睡眠质量, 使用 SNS 时间越长, 越可能增加近视度数、 影响睡眠质量; SNS 成瘾能够预测睡眠质量,成瘾学生睡眠质量更差. 可认为社交网络使用不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 BMI水平; 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及成瘾倾向会负面影响其视力和睡眠质量.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多运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认识社交网络使用的负面影响,理性使用社交网络.

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3-15

摘要:探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留守经历人口学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四川某二本学院 409 名有过或正在经历恋爱关系的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192 名, 无留守经历大学生 217 名)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 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416, P〈0.05) ;相较于无留守经历组,有留守经历组“害怕型依恋” 的比例较高, 而 “安全型依恋” 的比例则较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 (P〈0.01) .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 留守期间父母关系、 留守期间与父母之间联系频次、 留守期间与父亲的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发展有影响.

大学生情绪调节 归因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16-19

摘要:为探讨习得性无助感与情绪调节、 归因之间的关系, 采用问卷法对某高校 200 名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维度与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负相关; 归因方式的能力归因、 情景归因、 运气归因三个维度与习得性无助感呈正相关.归因方式的运气归因、 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对习得性无助感有预测作用.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重新评价有利于减少习得性无助感, 大学生归因于运气、 情境等因素时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重新评价和运气归因对习得性无助感有预测作用.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19-19

摘要: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大学生自尊与爱情态度的关系研究20-23

摘要:探讨大学生自尊水平、 爱情态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爱情观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在东莞某独立学院抽取 197 名大学生, 进行自尊以及爱情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东莞某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尊得分为 (23依4) 分,理智爱得分为 (14.6依2.5) 分和同伴爱得分(13.7依2.6)分最高, 混合型和理智型爱情观人数最多 (35.1%, 29.9%)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激情爱、 游戏爱、 同伴爱、理智爱和奉献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激情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有无干部经历大学生自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恋爱经历大学生同伴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8, P〈0.05) . 自尊得分与同伴爱得分呈负相关 (t=-0.223, P〈0.01) . 与占有爱和奉献爱呈正相关 (r=0.314, P〈0.01; r=0.141,P〈0.05) .自尊得分负向预测同伴爱 (b=-0.144, P〈0.01), 自尊得分正向预测占有爱和奉献爱 (b=0.227, P〈0.01; b=0.116, P〈0.05), 其中自尊对占有爱的解释度最高 (R2=9.8%) .大学生自尊水平对爱情态度的同伴爱、 占有爱和奉献爱有-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死亡提醒条件下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注意偏向24-27

摘要:采用交通事故视频作为死亡提醒材料, 依据大学生生命意义量表选取生命意义图片, 采用 2(组别 死亡提醒组、 中性刺激组)伊2(图片配对条件:生命意义一中性配对、 中性一中性配对)伊2(探测点位置: 探测点位置与生命意义图片同侧、 异侧) 的混合实验设计对 69 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点探测实验, 探讨死亡提醒操作下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恐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所选取的死亡提醒材料能够唤起大学生的死亡恐惧, 大学生在死亡提醒条件下有更高的死亡恐惧水平, 并且对生命意义有更多的关注.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28-30

摘要:本研究以 346 名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及其各个维度对创业意向都有预测作用, 其中自我效能、 希望和韧性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乐观对创业意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此外, 性别、 学校层次和年级也是大学生创业意向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31-34

摘要: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 对 209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淤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 沟通内容、 沟通方式、 沟通态度、 沟通障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性别、 独生与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 大学生亲子亲密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数因素显著相关; 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 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积极影响; 父母拒绝否认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消极影响.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校园心理杂志调查研究
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35-37

摘要:调查评估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鄄90对江苏师范大学 244 名违纪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比不同性别、年级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 并与国内常模作对照.结果显示 违纪大学生在焦虑、 恐怖、 精神病性因子方面高于国内常模; 除精神病性因子, 男生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 违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大一年级大于大二年级大于大三年级, 且 3 个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护生护理操作考试焦虑研究38-39

摘要:探讨参加护理操作考试的大学护生的考试焦虑源.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 对 270 名不同层次的大学护生进行调查.在考试焦虑总得分方面,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专科生明显比本科生更焦虑, 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对不同层次的护生要有针对性进行预防和缓解他们的护理操作考试焦虑, 正确引导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认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护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调查40-42

摘要:调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护生的焦虑和应对方式状况, 为制订心理压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 Sarason 考试焦虑量表 (TA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调查了某卫生高等职业院校 457 名备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等职业院校五年级应届毕业生.结果发现 高等职业院校五年级护生考试焦虑检出率达 74.0%, 高度焦虑者占 41.1%. 于考试焦虑在生源地、 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是否独生、 是否单亲家庭、 家庭经济条件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时成绩 (F=14.645, P约0.01)和家庭教养方式 (F=5.124, P约0.01) 对考试焦虑则有影响, 即成绩为中、 下游的护生面对考试比成绩上游的同学更加焦虑, 专制型家庭的护生比民主型和放任型家庭的同学更加焦虑.单亲家庭护生的消极应对均分高于家庭完整的同学 (t=1.981, P约0.05) .担任过学生干部者的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普通同学 (t=2.865, P约0.01) .家庭教养方式对消极应对方式有影响 (F=3.448, P约0.05),民主型家庭的护生消极应对均分显著低于溺爱型家庭的同学.考试焦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 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 积极的应对方式使用越多, 考试焦虑程度越低, 消极应对方式使用越多, 焦虑程度越高.有考试焦虑者比没有者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可见, 消极应对能加重考试焦虑, 积极应对则能缓解焦虑. 应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策略、 寻求社会支持等积极、 成熟的方式应对考试压力, 减少回避、 被动接受、 幻想等消极、 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

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比较研究43-45

摘要:探讨小学、 初中、 高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采用调查问卷法, 使用工作价值观量表. 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总体平均得分为 (114依23)分; 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压力大小 (28依6) 分, 得分最低的为家庭与生活 (19依5)分.结论: 小学、 初中和高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 5 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都看重教师这份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工资待遇的稳定;且不同阶段的教师由于工作环境、 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的不同, 使得他们的工作价值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该设立合理的薪资待遇和民主的管理方式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校园心理杂志综述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46-48

摘要: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诞生,与传统心理学研究所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类建设性力量和美好道德品质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1].它主张心理学的工作重心应着眼于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积极促使个体健康并生活幸福[2].短短20余年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3个层面,即主观层面上对个体过去(如满意度、成就感)、现在(如爱、幸福、快乐、愉快)、未来(如期望、乐观)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个体层面上对积极人格特质(如自尊、有爱等)与良好品德(如天分、善良、正义、勇气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组织层面上对学校、家庭、公司、非商业机构等组织系统中有利于发展个体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制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3].我国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研究正是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研究成果的体现,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对于推进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研究与应用也具有深远影响.

社会支持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49-53

摘要:校园欺凌这一词已经让国人谈“欺凌”而色变.而事实上校园欺凌的危害表现不仅是给社会造成伤害,而且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被欺凌对象若不能够及时得到援助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1].校园欺凌已然成为教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是诸多社会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已有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土壤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合力性表现.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联越薄弱时,个体发生越轨行为的概率越高.而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反映了欺凌者与社会联系的削弱[2],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个体与社会支持的关联.在本研究中分析了社会支持系统与校园欺凌的关系,聚焦于社会支持方向、社会情感支持以及社会信息支持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并且基于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重建社会支持正向氛围,整合多层级化社会支持力量,以多样化社会支持形式改善当下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境况.

探析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53-55

摘要: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并出现了特殊结构性社会问题[1].由此,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之一.许多科研人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等.

心理学视角下权力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55-58

摘要:权力是人类社会互动的核心概念之一,时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频发的城管打人事件、狱警虐囚事件、官员贪污腐败事件、老师体罚学生事件等,这些具有权力的人所做出的不道德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究竟权力会不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会不会增加个体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本文梳理了权力和不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揭示了权力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内在的机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校园心理杂志默认
西部地州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59-60

摘要: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师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国师范教育制度逐渐由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过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等师范教育体制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专科和本科层次培养为主的高等师范生培养体制[1].各大师范院校以及综合大学都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扩大招生名额,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大量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较好就业,但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公立幼儿园少,工资待遇低,就业后工作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分析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在就业过程中给予指导,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大学生就业质量,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