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杂志社
分享到:

校园心理杂志

《校园心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人物专访、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休闲沙龙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
  • 国际刊号:1673-1662
  • 国内刊号:14-1326/R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129
  • 创刊时间:200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7
  • 综合影响因子:0.07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校园心理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校园心理杂志论著

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宽恕倾向的相关研究

摘要:为考察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宽恕倾向的关系,使用问卷对583名南京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宽恕倾向与中庸思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庸处世信念/价值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宽恕倾向。结合文献分析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工具测量的心理特质存在一定的性质上的差异。
219-222

家庭功能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广州市2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功能中的沟通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223-225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各分量表得分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性等指标均有十分显著差异;偏执、敌对和强迫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做一元方差分析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偏执、人际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性这几个分量表得分最高,高二学生的敌对和情绪不稳得分最高;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相比抑郁得分较高;强迫量表得分初中和高中差别不大,但均值普遍较高。总体来说,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差异,初一至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高中阶段学生的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性状态普遍高于初中阶段。
226-228

时间监控观对被动拖延的影响冲动性的中介作用

摘要: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72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冲动性在时间监控观与被动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时间监控观对被动拖延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冲动性建立起来的间接影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占总效应的60%。
229-232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摘要: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最佳发展期;父亲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母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233-235

研究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要:考察研究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700名研究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①研究生心理弹性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与总体幸福感呈正相关;②研究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由此可见,研究生心理弹性水平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36-237
校园心理杂志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延迟满足水平的自我认知因素初探

摘要:探究不同难度和评价标准的任务下,不同延迟满足水平的大学生的自我预期与自我评价的差异,即从自我认知层面上初探延迟满足水平高低的表现。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低延迟满足被试在不同难度的任务下,不同的评价标准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高延迟满足者在任务前会较为全面地考量任务,在任务中表现较为稳定,在任务后更多依赖于自身的评价体系。
238-242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及优化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独立学院的277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别考察了不同性别、专业类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在心理弹性及其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的差异,并得出相应数据结果,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关注特殊学生群体,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弹性培养。
242-245

大学生情感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探讨大学生的情感风格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对其分别进行情绪调节问卷(ERQ)、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的认知重建因子在SCL-90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上都进入回归,而表达抑制则在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焦虑症状和敌对因子上进入回归。由此可见,大学生情感风格中认知重建的能力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其表达抑制的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部分因子有影响。
245-247

某小学四年级农村儿童社交焦虑的现状

摘要:小学四年级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某小学四年级的农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13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在是否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47-248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摘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积极的维度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而消极的维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248-250

高三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三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征,从而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市重点中学20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三学生面对压力时的主要应对方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250-252

高等职业新生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心理普查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摘要:使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2599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①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Ⅰ类学生占15.97%,有待关注并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Ⅱ类学生占23.66%;②受测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倾向、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强迫倾向等方面;③男、女生在UPI测试结果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建立心理档案,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53-254
校园心理杂志综述

积极心理品质感戴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感戴研究高度关注。感戴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在人际交往的互动中,感戴倾向高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从而避免消极的负面情绪的产生。
255-256
校园心理杂志作者·编者·读者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摘要:有关统计学符号的使用,请按国家标准GB3358—829《统计名词及符号》规定。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小写x,不用大写X,也不用M(以免与中位数M混淆);标准差用s,而不用肋;标准误用sx,不用SE,
256-256
校园心理杂志教育心理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构建

摘要:机制指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中的组织及其规律,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干预机制、预后机制。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大多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体系、模式、对策、方法等的研究,而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研究却很少,缺少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缺乏从机制形成的高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构建。为此,本文从以下方面着力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
257-259

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目的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扩展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1],即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是患者的“病”,更要面对所有有病的“人”,因此除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功能外,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处境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关注医学科学进步、解除患者肉体病痛的同时,还应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关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责任、诚信、仁慈等,从而解除患者伴随病痛而至的精神压力。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的核心,临床医学人才是医学人才的主体,其工作特点是直接接触患者,通过不同的医疗方法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疾病[2]。因此,进一步提高在新时期加强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并拓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势在必行的紧急任务。
259-26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说谎行为及纠正方法

摘要:中国古代有则家喻户晓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讲的就是孩子说谎的事,结果大家都知道,那个习惯于说谎,老是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真的被狼吃了。可见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向把孩子说谎视为大忌。即使在当今生活中,孩子或学生说谎仍然是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