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News Research

  • 61-1022/G2 国内刊号
  • 1003-3629 国际刊号
  • 0.3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知识是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探索与争鸣、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媒体、视听研究、研究生之页、业务研究

新闻知识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不稳定的主体——1920年-1937年《申报》女性新闻研究3-6

摘要:在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史上,民国现代报纸媒体首次进行了女性新闻报道。《申报》作为民国媒体的典型,报道了大量的女性新闻。这些新闻呈现了现代女性的主体性,以及这种主体性的不稳定之处。本文首先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新闻的主题分类与话语结构,来阐明民国媒体呈现现代女性主体性的方式,其次结合《申报》自身的媒体功能定位,以及民国时期的整体意识形态来分析这些新闻中的主体性及其不稳定之处产生的原因。

新媒体舆论场的身份辨析7-10

摘要:传统媒体传播活动中有明确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这一二元相对的身份属性。相较而言,新媒体中很难做出如此清晰的界定,代之而起的是融合互动的身份关系。身份的模糊化、混杂化、不确定化正是新媒体传播中,特别是新媒体舆论场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借助传播者、受众、把关人等传播学传统概念,可对新媒体舆论场的所有参与者进行相对的身份辨认,大致可分为专业媒体、社会机构、意见领袖、网络推手、黑客、独立新闻人、普通网民这七种,这些身份体现了组织和个体、专业与非专业、规制与自由的统一。多元混杂的身份特性显示了新媒体舆论场平等、共享、互动的关系模式,乃至这种模式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党媒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以“人民论坛网”为例11-13

摘要:时至今日,微信已经发展成为集社交、资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媒介平台。传统党媒为了增强传播影响力,适应用户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增强微信舆论引导能力,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以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为个案,其运营优势体现在尊重用户、精耕内容、善用媒介三方面。党媒微信公众号提升影响力面临着粉丝数量增长缓慢、与粉丝互动与反馈不足、对粉丝的持续吸引力不够等困境,可以从加强统筹规划、创新党媒话语体系、锤炼出一支高素质的微信采编团队这些方面来提升影响力。

新媒体图解新闻的“悦”读体验14-16

摘要: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各新媒体平台在拼速度、拼力度、拼广度之外,更重视关注度的相互博弈。在信息碎片化阅读常态下,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如何用形象化的呈现方式解读新闻,如何将有用信息传递到目标人群手中,成为每一个新媒体编辑必须直面的问题。将抽象的文字及数字转化为可视性阅读的图表、图片,让读者真正体味"悦"读的乐趣是新媒体人的奋斗目标。

张若愚著作《历史印记》出版16-16

摘要:陕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张若愚所著《历史印记》一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的多篇论文涉及新闻传媒和经济理论领域的一些重大话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创新性。文学大家贾平凹为该书题写书名,中央网信办专职副主任任贤良作序。

网络电视台的管理政策与制度优化研究17-19

摘要:网络电视台的开播实行"许可+牌照"制(需同时持有国家广电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网络广播电视台牌照")。截至2014年3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全国共有22家广电播出机构持有了网络广播电视台牌照。这些牌照持有者既包括中央级的中央电视台,也包括部分省级电视台,还有以联合体形式获得牌照的城市台(只颁发一个牌照),这样的"三段格局"能突破以往"四级办台"的窠臼吗?另外,虽然部级网络电视台"出身"不凡,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内部机制是否符合市场化的需求?以上两个问题分别从外部体制和内部机制两个方面,对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提出了疑问,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

论当代文艺的创作思想与传播途径20-21

摘要:文艺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文艺的创作与传播对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增进世界交流都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国当代文艺创作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纸媒传播、影视传播、微信传播、造型传播是当代文艺传播的重要途径。

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22-25

摘要:2016年年末,《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一词选为年度词汇,颇具深意。近年来"后真相"也成为一些不良媒介现象的真实写照。当下时代,随着新兴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传统信息生产模式发生改变,传统媒体开始追逐新媒体特性、受众群体地位也发生巨大改变,这些变化使得公众舆情发展状态瞬息万变,舆情反转事件屡见不鲜。即使当初已被媒体机构定论的新闻报道,也存在随后被完全逆转的可能。而"后真相"时代的来临则让新闻事件的事实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舆论发展也愈发难以控制。本文将结合"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一典型的舆情反转事例,对"舆情反转"这一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其成因并阐述几点思考与启示。

新闻知识杂志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报体制的形成26-27

摘要:本文从五个阶段分析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报体制形成的经过,分析各个阶段内党报的作用,探寻其本质特征。

:《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28-29

摘要:《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这篇文章中对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特点、现状、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释,批评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党报理论文献:《本报创刊一千期》30-31

摘要:本文通过对博古为纪念《解放日报》创刊1000期撰写的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进行简单梳理,旨在对党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借鉴。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西安佛教文化传播方式的嬗变32-37

摘要:西安佛教文化传播方式的嬗变经历了"古代西安佛教文化传播时代""超越人际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呈现口耳相传、文献传播、神异传播、文艺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旅游传播"变动出新,叠加演进"的特点。当佛教文化的社会角色从"神赋王权"和拱卫王化之治的政治工具过渡到社会动员的手段,再到一个文化分支和文化产业时,其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因此,其嬗变的原因在于各时代的官方对西安佛教文化社会角色的定位发生改变。把握变化规律,深入发掘佛教文化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安重新成为世界级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的"城市梦"。

融媒介时代舆论传播和引导新常态38-40

摘要:新旧媒体进一步加速融合发展,使整个媒介生态以及舆论环境都在发生巨变,信息分享已经逐渐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不断转移。融媒介使广大民众能够广泛参与信息的传受,缘此舆论的表达形式、舆论引导的时空建构以及渠道重塑和体制管理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舆论引导工作者只有正视融媒介时代的舆论传播和引导面临的新常态并做出积极应对,才能够在融媒介环境下使舆论引导取得预期效果。

《2017年书业白皮书》国际出版市场版图有变40-40

摘要:近日,全球最大的书展集团法兰克福书展集团了由行业顾问吕迪格·威斯伯特执笔的《2017年书业白皮书》。《白皮书》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描绘了世界各大出版市场激烈竞争的现状,并指出畅销书愈发成为出版公司的营收支柱,电子书市场不断分化。

危机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自我呈现”41-43

摘要: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2003年,"非典"不期而至,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机构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制度。这一年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大推动力。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愈发成熟,但是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8·8九寨沟地震"积极的舆论应对为例,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事件中所承担的角色、面对的陷阱及应对策略,探讨在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新闻发言人"自我呈现"对舆情进展的影响。

从《圆桌派》看“聊天式”节目的谈话场建构44-46

摘要:《圆桌派》是优酷"看理想"系列中一档全新的"聊天式"节目,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主持人窦文涛与三位嘉宾就某一话题展开谈论。作为兼具娱乐与文化功能的"聊天式"节目,通过对两季内容的观看思考,笔者拟从话题的流动性、话语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话场的张力三方面分析《圆桌派》节目的谈话场建构,浅析《圆桌派》何以成为具有"可亲"的文艺气息的节目。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负面化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47-50

摘要:当今新闻媒体只要报道女大学生,大多都是负面新闻,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负面舆论场,造成女大学生在媒介上的形象日益负面化,进而形成了严重的刻板印象。为减少对女大学生群体的舆论伤害,尽快扭转其媒介形象负面化的强大势头,本文运用框架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负面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构建女大学生媒介形象负面化的治理策略。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摄影
4P时代手机摄影技巧与后期51-55

摘要:本文从手机拍摄的技巧、手机的镜头语言、手机拍摄的角度以及手机摄影的构图等方面出发,为人们拍出满意的照片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