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News Research

  • 61-1022/G2 国内刊号
  • 1003-3629 国际刊号
  • 0.3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知识是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探索与争鸣、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媒体、视听研究、研究生之页、业务研究

新闻知识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新媒体时代都市报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3-5

摘要: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不断压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和话语空间,都市报亟须围绕内容做好新闻信息生产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内容品质,才能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具体来看,都市报“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方向是要坚持纸媒优势,做可信赖的信息生产者;对接用户需求,做信息服务的“多面手”;深挖信息价值,做负责任的话题制造者;巧妙引导舆论,做接地气的政策解读者。都市报可通过强化内容生产专业性、适应传播渠道多元化、打造信息价值稀缺性、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等措施,实现行之有效的“供给侧改革”。

“汉语盘点”年度字语义运作与受众心理6-8

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所处的社会语境。本文以20HD6—2015年十年间“汉语盘点”活动评选的年度字为视阈,探讨其语义运作模式所隐含的受众社会心理特征。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框架视野下的农村征地拆迁报道——以《人民日报》近10年有关报道为例9-12

摘要:本研究采用框架分析和媒介近用权理论,以《人民日报》近10年的农村征地拆迁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体裁、议题范畴、消息来源、归因框架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在农村征地拆迁议题上的框架选择以及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民日报》优化农村征地拆迁报道的原则理念。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有效传播的方略13-16

摘要:在当下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才能在“互联网+”引领传统媒体走向全媒体的竞争大潮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实现有效传播,这是令广播人焦虑的问题。纵观媒介发展史,只有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传播介质优势,广播才能立足差异化竞争勇立潮头。作为传统媒体中唯一依靠声音介质传播的广播新闻,音响、细节与修辞建构的声音“蒙太奇”是其吸引受众的独特风景。

试论报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17-19

摘要:媒介融合发展是数字化时代信息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从传统媒体到新兴主流媒体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漫长发展过程。从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选择。发展模式是媒介融合的要素构建,发展路径是融合发展通途选择。因此,本文尝试从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的角度来探讨媒介融合发展之路,并从中揭示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内在构成和现实问题。

汉语“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吗?20-24

摘要:30多年来,绝大多数广告学者一直认为汉语“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这一考证结论已渗透到其它众多学科之中,成为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可是,该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转述欧美观点的语误,更属于词源关系表述上的语误。基于“广告”一词拉源之说的语误,个别学者也曾予以纠正,结果却又滑向另一种词源考证错误:“广告”一词属于英源外来词。其实,“广告”一词在音、形、义、来源都不是受外语影响而创造的新词,而是我国唐代以来的既有之词,汉语古义与新义一脉相承,并与现代西方广告含义一致,因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语自源词。

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一把“双刃剑”25-27

摘要:“大数据”从出现至今,一直是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的对象,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本文探讨大数据的优点和隐患,并且从组织、政府、个人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对策。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气美论视角下的编辑活动28-30

摘要:从气美论视角看,编辑选择稿件、组织稿件、审理稿件、完善稿件的过程,就是理气、气化的过程。编辑活动过程是编辑主体理顺作品文气、将主体之气化生于编辑客体之中形成媒介有机生命体之气的过程。

社交网络传播情境下的网络群体规范研究——对两个案例的考察31-34

摘要:在社交网络传播情境当中,群体的恒在意味着规范的恒在,群体规范对于个体意见观点的影响也许不大,但对于个体语言行为上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回忆专用小马甲”与“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这两个案例,很好地表明了在社交网络传播情境下,中心化群体与非中心化群体的群体规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对群体成员产生影响。

浅论娱乐报道的“反新闻”性35-36

摘要:娱乐报道以其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悬念性及煽情、八卦等特点颇受普通市民欢迎。然而,此类新闻因底线意识淡漠,常以低俗的品位和恶俗的关注点去迎合或引偏读者,成为舆论领域“黄赌毒”泛滥的“特区”,有明显的“反新闻”趋势,值得研究者关注。

关于“8·12”天津港爆炸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为例37-39

摘要:本文以“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为切入点,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通过比较《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从基本框架构建特点、新闻框架类目构建特点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两份报纸对于此次爆炸事件报道框架的异同。

新闻知识杂志新媒体
新媒体视阈下的公共关系范式研究40-41

摘要:21世纪是新媒体的时代,媒体的变迁改变了整个公共关系运作的范式,公关的范式在传承与嬗变中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本文试图从解构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范式困境出发,结合新媒体给公关带来的时代机遇,最后从三个维度提出新媒体视阈下的公关范式的创新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我国哲学图书贸易模式和数据分析42-44

摘要:哲学图书贸易的发展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云计算环境下,我国哲学图书贸易的发展内容、形式产生了质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我国哲学图书贸易的模式,并对我国哲学图书海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云计算方法分析处理哲学图书进出口贸易数据,并对中国未来哲学图书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微信朋友圈“红包图片”的传播研究45-46

摘要:2016年1月26日微信推出的朋友圈“红包图片”功能以迅猛之势霸占了朋友圈,引发了网络社会的大众狂欢。在视觉文化主导的当代社会,“红包图片”将图像符号主导的文化转向勾勒清晰,深刻地掌握了用户心理,成为图像转向中的一次创新尝试,更借助熟人社会的强关系、非线性的传播模式、累积效果带来了爆炸性的反响。同时,本质为UGC的“红包图片”造成的图像奇观和信息过载使得它在道德伦理的边界游离。

浅谈融合媒体时代广播路况节目的发展47-49

摘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节目如何优化节目采集制作流程突出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受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广播节目演变的过程也是媒体融合的过程,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借鉴式汲取为广播节目带来全新动力。以广播路况类节目为例,传统的播报道路是否通畅已经无法满足个体听众的出行需求。如何通过新媒体采集信息丰富的节目内容,如何结合新媒体信息达到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深层的渗透力成了当务之急。

“雅痞”青年亚文化的风格意义——以微信公号“玲珑”为例50-52

摘要: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公众号“玲珑”为案例,来分析“雅痞”亚文化的风格及其意义,“玲珑”建构起新的网络社区,将“雅痞”们聚集在一起。在这里,通过微信公号的推送可以看出他们对时尚的追求、生活态度、对一些当下的观点或者是对女性成见的消解。“雅痞”亚文化的风格集中体现在追求智趣,极度张扬个性及对探求世界的好奇心。这一文化实践具有一定的仪式抵抗含义,表现出他们对消费社会、“技术理性”至上的单向度社会的抵抗,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身份构建。但是这种文化实践仍然面临着被商业收编的危险。

新闻知识杂志视听天地
反乌托邦电影的哲学思考53-56

摘要:本文以反乌托邦电影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进行感性解读,包括分析其含科幻元素的原因、对自由的追寻主题及对科技与生活的思考。结合具体电影,浅析电影蕴含的哲学思考,包括反乌托邦思想中的反绝对理性主义、反建构论理性主义、反一元论这三项主义。

真情实录——电视新闻评论访谈节目录制感受57-59

摘要:随着媒体节奏的不断加快,全媒体在行动,电视媒体虽然在时效性上受到了网络和自媒体等新媒介的冲击,但是在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和舆论的引导力上却占据着一定优势,如何把握好电视新闻评论的方法和基本规律,如何利用电视的优势将各方面信息筛选整合,从而传递社会正能量?本文结合笔者主持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今日点击》周末特别节目《秦风在线》的实践经历,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访谈节目的表达特点,以及播音主持中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