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知识杂志

《新闻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研究、探索与争鸣、媒体观察、业务研究、视听天地、新闻教育等。
  • 主管单位:陕西日报社
  •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国际刊号:1003-3629
  • 国内刊号:61-1022/G2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88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38
  • 综合影响因子:0.09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知识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2011年网络新媒体研究热点:主题、视角与评析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网络新媒体研究适逢可贵的战略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党中央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5

流行文化中的文化软实力较量

摘要: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与提升中,流行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行文化不仅包容了对一个国家日常文化场景的细致描绘,而且暗含着一个国家民众共同理想的文化愿景展示。流行文化有利于促成一个良性互补的文化生态圈,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必须要重视流行文化产业的潜力。
6-8

试论中国新闻史的特殊性——兼谈创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中国新闻史研究存在着本体迷失、过度依赖外来学术等实际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本文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充分关注到中国新闻业时代背景、历史角色、办报主体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培养研究的自信力,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学。
9-11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媒体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对微博的不当转发为例

摘要: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一员,内容传递常以转发实现。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切入,浅析了微博的不当转发这一现象。转发微博是一种示范,而非一种行为模式。微博的不当转发不利于新媒体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引起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关注。
12-14

西部地区对外传播优势及影响力提升路径初探

摘要:本文旨在观照西部地区对外传播的沿边优势、历史与文化资源优势、多民族特色优势及旅游景观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对外传播影响力提升的可能路径展开探讨。
15-17

论新闻真实性的文本策略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在读者接受的层面往往表现为真实感。新闻文本要让读者产生真实感,除了被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记者要进行扎实的采访,还与他们在文本写作时运用的策略和技巧有关,如明确交代新闻来源、尽量少用全知叙述视角、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等。
18-20

个人、媒介与社会——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发展历程、理论分殊,试图阐明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以回应目前学术界传播效果量化研究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两者都从社会现实出发,但对个人、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各不相同,此外,由于方法论的差异,两者分道扬镳。但是传播效果研究仍然可以从芝加哥学派汲取养分,以弥补其方法论取向所带来的不足。
21-22

转型时期现代传媒产业的优化战略——河北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数字化相伴的是就是传媒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2010年12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无疑为传媒产业增添了新动力。同时也给转型期的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思考。通过构建融合性的产业链、确定产品的分众定位、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参与型经济促进现代传媒产业的优化。
23-25

从网络流行语看舆情之嬗变

摘要:南唐李中《献乔侍郎》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 宋秦观在《与苏公先生简》:“伏乞为国自重,下慰舆情。”
26-27

媒介权力与网络媒介权力

摘要:媒介权力研究是西方传播学理论中直指媒介本质属性的核心议题,在我国则属于方兴未艾的新课题。本文在追溯西方传播学界对媒介权力内涵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权力的生成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并首创性地提出了“网络媒介权力”的新概念,为新时代的媒介权力研究建构了理论框架。
28-30

基于社会化媒体之公益传播“翘尾现象”探析

摘要:社会化媒体以其独特平台属性正在影响我国公益传播之行进发展,公众基于社会化媒体对公益话题的自主选择、自主传播以及自主参与,激发了更多的用户群体对公益传播的参与热情。就公众对公益传播的参与度而言,已呈现我国公益传播发展之“翘尾现象”。本文分析了该现象及其成因,认为社会化媒体正在促成以公众为基础的全民公益时代的蓬勃发展。
31-32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搭便车与公地悲剧

摘要: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搭便车和公地悲剧。搭便车在竞争中是跟风模仿,或者借用研究机构的成果,在传媒集团内部则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传媒联盟中比较普遍,应当警醒。而传媒合作的公地悲剧则昭示:传媒合作应当利益共享,共担风险。
33-34

危机传播中的受众心理与品牌传播策略——以2010年乳业“诽谤门”事件为例

摘要:危机传播是危机中信息沟通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危机事件发展始终,受众作为关键要素,对危机传播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受众角度出发,对危机事件发展各阶段信息传播特点与受众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品牌的危机传播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企业和品牌带来的损失。
35-37

“国家公关”时代的国家形象传播——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为例

摘要:本文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进入国家公关时代进行国家形象传播的必要性,并提出要从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三个角度改善国家形象传播。
38-39

小议电视环保频道在我国绿色文化产业构建中的作用

摘要:2008年6月美国“绿色星球环保频道”问世,该频道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绿色环保节目的电视频道。2010年1月,旅游卫视正式变脸为我国首家专业电视环保频道,亦走上了绿色、生态的“绿色之路”。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此,各界普遍认为,其乃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一种物质能耗低、环境污染少、最具有创造力的朝阳产业。然而,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因此,构建“绿色文化产业”,即致力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产业,已是当务之急。究其实质,绿色文化产业的“绿色”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绿色意识的文明与进步程度,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体,电视环保频道的诞生无疑能够为“绿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理念基础。“绿色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最终必须依赖全社会绿色、生态意识的全面普及与推广,必须经由全民广泛参与,对此,电视环保频道责无旁贷。
40-42

网络传播环境下传播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重点课题。网络传播环境下,网络“把关人”依然存在,“把关人”变为了“引路人”;网络传播仍需要“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呈多元化;网络传播的“培养”作用依然存在;“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消解。
43-45

大众传媒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的功能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的逐步完善明确了大众传媒的权利归属,即作为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大众传媒传播成本低、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赋予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的角色。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大众传媒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的功能拓展了空间。大众传媒是政府信息的传播者、解释者、监督者、反馈者,同时还承担着代言公众寻求政府信息,建构政府形象,塑造传媒公信力的功能。
46-48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给媒介舆论监督的启示

摘要:《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轰动全球,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舆论监督,即“揭丑”是“窃听”的目的之一。不止《世界新闻报》如此,许多传媒在信息资源争夺愈加激烈的今天,为获得阅读率和收视率,践踏新闻职业道德。本文着重研究“窃听门”事件给传媒舆论监督的启示,并对传媒舆论监督的未来进行预测。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