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News Research

  • 61-1022/G2 国内刊号
  • 1003-3629 国际刊号
  • 0.3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知识是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探索与争鸣、专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媒体、视听研究、研究生之页、业务研究

新闻知识 200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政府信息公开——和谐社会的加速器3-5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即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现实来讲,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追求。但它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的大同社会’。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流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它也不可能是人们心目中的乌托邦。客观地讲,我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共识、可包容、可救济、可调节、即有共同价值观与发展目标,有足够力量和氛围包容差异,有多种手段与能力化解、控制矛盾,以及借用法律术语的可救济所指的,对重大问题有强有力的最后解决手段。它包括提供社会保障、心理调适,更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尊重法律权威,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以法律作为最后的解决手段更容易化矛盾于无形。所有这些目标和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的全面提供、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大众媒体的及时疏导。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政府所拥有的信息占公共信息的80%。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对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和平崛起——中国新形象的对外传播战略分析5-7

摘要: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一种具有一种强大影响力的“软力量”,称之为“国家形象力”。国家形象力看似“无形”,却能产生“有形”作用。2004年9月的“西班牙烧鞋”事件看似贸易纠纷,但根源还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误读。随着新世纪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更新传播理念、利用新的媒介工具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当务之急。

团队采访与主笔制7-10

摘要:报业迅速发展,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正在改变,重大突发新闻,报纸动则大篇幅或数版报道,记者“单打”逐渐让位于集团作战,采访的组织、稿件的写作也跟以前有所不同,建立完善的“团队作战——主笔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何建立“团队作战——主笔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建立这一机制,本文试作讨论。

新闻知识杂志本期专题 世界杯报道
对德国世界杯报道的反思10-13

摘要: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主持人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

挥射之间,绽放精彩——聚焦网络媒体O6年德国世界杯报道13-15

摘要:2006年夏日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事凸显与往不同的热闹,面对这难得的体育盛事,各路媒体竞相使出浑身解数,力求给受众与众不同的足球风味大餐。在世界杯报道的众多媒体中,网络媒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网络媒体同时具备广播的语言信息,报刊的文字图象信息和电视的视频信息,其传播速度与信息含量是其他媒体较难比拟的。而足球盛赛所要求的正是直播和海量的信息,网络媒体没有传播间隔期、不受版面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在盛大的足球赛事当中凸显其优势并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带给受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但与此同时较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报道也暴露了些许不足。综上,笔者认为此次世界杯报道中网络媒体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体育新闻报道要建立公信力15-17

摘要:今年的德国世界杯,人们享受了比赛的精彩。但世界杯报道中的假新闻仍频频出现,似乎难以根绝,它严重损害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以往的体育新闻报道亦然频报假新闻,比如,2004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体育报道竟然占了三条(《“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金钱激出张国政奥运冠军》,《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而2005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也有一条是体育新闻(《越洋电话采访郎平》)。在日常报道中,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假新闻就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做到“真实”、“准确”,重建体育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威信。

新闻知识杂志本期专题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舆论传播体系的重建17-19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此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置身于和谐杜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之上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将推动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改造与创新,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其中正式制度就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包括农村舆论环境和传播体系。目家政策不断的适应农村社会而更新,园此在充分认识农树舆论传播现状的基础上,重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农村舆论传播体系对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媒介文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历史观?20-22

摘要:历史观是如何形成的?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文化起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已经形成共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3种形态。“媒介文化是指在文化大系统中,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历史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对历史有不同的看法?是什么教会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又是什么误导着大众对历史的认识昵?也许从媒介构成的拟态环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

大众传媒要有大众文化意识22-25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大众传媒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就是“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告别了精英文化时代,开始步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大众文化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传播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如果缺少大众文化意识,是很难在传媒市场中立足的。在传播活动中,大众文化意识表现在从媒介功能到文本格调各个不同的方面,每一方面都值得我们树立与强化。

如何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25-27

摘要: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也有人直接把时政新闻定义为关于时事、政治的新闻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也是属于硬新闻的一种,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真人秀,一只生金蛋的鹅?27-30

摘要:“大洋此岸的蝴蝶扇动翅膀,于是大洋彼岸的土地旋风顿起。”这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在今天的电视传播领域得到了最为有力的印证美国FOX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在大洋彼岸的北美窜红之后,大洋此岸的中国便迅速出现了《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一个又一个真人秀节目。一时之间,真人秀已经成为中国最靓丽的电视景观、文化景观甚至社会景观。最近的调查数字显示今年以睐,西安地区电视观众的注意力开始发生“外流现象”,过去主要关注本地节目的陕西乡党纷纷把目光投向湖南卫视、央视二套和深圳卫视正在热播的真人秀节目。今天,普通大众为了释放巨大的压力,于是急切地等待着新的精彩,热切地期盼着成就梦想。观众就是这么实际哪里好玩去那里!市场就是这么势利:谁快速谁获胜!

浅谈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的发展空间31-33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以及收听收看习惯,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使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致广播常常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发展机会。广播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内这几年广播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动电视广告亟待研究33-35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一种新的电视传播模式正在迅速崛起,它就是互动电视(ITV,Interactire TV)。其更高质的画面清晰度、更逼真的音响效果,以及更强大的交互特性对传统电视无疑带来了颠覆性冲击。

浅谈民生新闻的消费主义倾向与市民社会的构建35-37

摘要:曾几何时,当学者们坐在书斋里津津乐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话语时,其实,消费主义已在不经意间渗透进了中国社会,并渐渐地在不长时间里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虚幻的消费主义浪潮,其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无疑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和商业逻辑的支配下,大众传媒的一整套消费主义的话语体系不但覆盖了文化娱乐节目,而且就连一向正襟危坐的新闻也未能幸免。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主导话语的体现者,大众传媒推出的民生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他们们认为这种多元化的众声喧哗实际上在解构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为之叫好,他们认为,民生新闻的风起云涌,不但活跃了荧屏,增强了新闻的可看性,而且有助于市民社会的建立,有助于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电视读报节目的潜在危机分析37-39

摘要:自2003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节目诞生之后,电视读报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受到较为广泛的欢迎,市场反应普遍较好,收视率较高,广告收益也不错。应该说,作为一种低成本运作的电视节目,它是相当成功的。目前,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读报节目,它俨然已是电视台意料之外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成为效仿者的标板。对于电视读报节目的研究也很多,学术文章也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对读报节目具体运作与优势优点的研究,却很少对其存在的劣势及不足深入分析,更谈不上对其前景的前瞻性研究。本文试图就读报节目的潜在危机与风险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希望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未雨绸缪,化弊为利,更好地把读报节目做好。

“春节联欢晚会”世俗神话的建构和消解39-41

摘要: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

地方党报经济新闻通俗化之我见——以《你吃的豆腐健康吗?》系列报道为例42-43

摘要:通俗化是相对专业化而言的。专业意味着深奥难懂,通俗则表示浅显易懂。

试论新闻传播的舆论效应43-45

摘要: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没有特定的反映对象,但各种社会意识,都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舆论中来,并且在舆论中得到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