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世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世界杂志

《新闻世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声屏世界、播音.主持、论坛、报刊经纬、传媒e时代、广告在线、经营方略等。
  • 主管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5-5932
  • 国内刊号:34-1090/G2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00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综合影响因子:0.04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世界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世界杂志新论摘编

2010年报业布局的“四个着力点”

摘要:目前,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中国报业应从一个个具体的"着力点"入手,推进报业的调整与转型。
1-1

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期刊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适应,还有许多制约期刊业发展的问题尚待解决。
1-1

世博的理念和环境对世博宣传工作的启示

摘要: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使世界各国及我国各地的展团云集沪上。同时,世博的理念和环境也给我们做好世博宣传工作以启示。
1-1

业界短信

摘要:《新闻世界》在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评选中再创佳绩 2009年度安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评选结果于日前揭晓。本次评出获奖作品一等奖10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6件。参评作品共有74件,分别发表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现代传播》等新闻学术杂志。
2-2

话语

摘要: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比是本内刊;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 ——一份对微博价值给予夸张性评价的广告语
3-3

社会底片

4-5

广播电视与农村受众

摘要: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该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效果如何?对农民的媒介接触行为有何影响?广电媒体如何借助这一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本刊特刊载安徽大学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成果。
9-9
新闻世界杂志专题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样本区域——安徽肥西县三河镇的特点,从目前"村村通"工程中存在的信号覆盖、节目内容、管理体制以及城乡传播失衡等方面论述该工程的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并从政府和媒体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0-12

农村受众传媒接触行为与需求分析——以肥西县三河镇为样本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样本区域肥西县三河镇的农村受众基本情况、媒介接触情况以及需求情况,认为广播电视仍是农村受众接触的主要媒体,在选择媒体节目的偏好上,表现出很强的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取向,但是接触传媒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制约了农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12-13

对“无线喇叭”广播模式的思考

摘要:笔者从调查的样本区域三河镇看到,它所在的整个肥西县的广播"村村通"建设采取的是一种变通的方式——智能数字遥控无线方案,该方案具有全自动播出管理功能,具有较多的优点。本文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普及广播覆盖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解决当今广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14-14

涉农节目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涉农节目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转变农民视角,提高农村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村通"工程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涉农节目的发展带来障碍。本文从"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角度对涉农节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5-16
新闻世界杂志探索与争鸣

时事评论中的公民身份构建——以《南方都市报》的时事评论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4日—2008年3月4日的南方都市报时评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讨论了传播媒介对公民社会构建之可能性。
16-17

从“双核”到“双螺旋”——试论新时期舆论传播主体的变化

摘要:接二连三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对当今的舆论引导提出挑战。新旧舆论传播主体构成当前舆论引导的"双核"结构,"双核"化的舆论引导主体存在自身的局限,同时又面临舆论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本文由此提出实现"双核"舆论引导结构向"双螺旋"结构的转化,以此更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18-19

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从“封口费”事件说起

摘要:近年来,"封口费"事件屡禁不止,不仅损害了记者的形象和媒体的公信力,也损害了民众的知情权和利益。要彻底根治这一弊病,必须解决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新闻舆论监督"之监督的缺失,力求对症下药,探寻一些加强监督舆论监督的措施。
20-21

浅谈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公共新闻”实践

摘要:"公共新闻"自上世纪末在美国发端以来,引发了我国新闻界的思考和实践。"公共新闻"植根于公民社会,其诞生地的社会环境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全面了解"公共新闻"内涵,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和制度环境,深切关照当下国情和公共事务,恰当定位其在我国新闻实践中的角色,将是我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应有之义。
21-22

网络表达机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杨元元事件”的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天涯社区、《南方周末》、《社会能见度》对"杨元元事件"的解读,认为网络舆论表达依托网络的工具属性,通过网民的归因偏差和侦探推理式的校正机制,形成通过弱化感性提升理性而得到的社区意见气候,启发传统媒体要敢于质疑、多方采访、反复求证,杜绝为升华立意而牺牲新闻真实性。
23-24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表达——以“俯卧撑”、“躲猫猫”等为例

摘要:从2008年初的"艳照门"到2009年初的"瓮安事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几乎每个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催生出一个网络流行语。一个普通词汇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了它原本没有的意思,并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
25-26
新闻世界杂志业务探索

牢牢把握党刊生命线——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刊宣传的若干思考

摘要: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市场的竞争日趋加剧。尽管党刊仍处于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但其面临着多重压力与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认识目前党刊所处的环境,调整思路,大胆改革,从而培育更强的竞争力,塑造更良好的形象是党刊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