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研究
批判政治经济学与传播资本主义:传统、挑战和抗争4-15

摘要:本文采用了“传播资本主义”的概念,细致地勾勒出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思想资源,及其对当代文化与传播现象的阐释力。讨论内容涉及宏观层面的福利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转型、市场原教旨主义、道德经济;中微观层面的数字圈地、媒介集中化(而非媒介融合)、弹性雇佣制度、消费主义以及媒介研究的物质性转向等。文章呼唤将个体活力、集体组织和公共产品的道德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为建立在社会公正和平等基础上的社会参与提供核心资源。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挑战资本主义迷思和剥削的分析框架和道德体系,批判政治经济学这一学术传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重要和亟需。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弱媒体与强现实:“发廊妹”整容消费的影响因素调查16-27

摘要:服务业打工妹在媒体鼓动与人际互动的合力之下,激起了整容的欲望。在认知层面,她们认同媒体建构的“美”的标准;在行动层面,她们极力靠拢都市社会的身体消费。本文于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语境之中,考察服务业打工妹整容的心理动机与外在刺激,探寻她们如何期待借助身体的改变,适应都市的生活模式,融入城市的消费文化,从而谋求身份认同。

“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28-46

摘要:本文将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新闻图片放置在健康传播的公共沟通体系中,从社会建构论视角切入,以视觉语法和视觉修辞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考察在社会共治逻辑下,新闻摄影图片在建构食安治理及塑造新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向性。本文对2008-2018年这11年期间北京地区食安事件的“首发报道”图片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新闻图片的媒介镜像具有显著偏向性:其立场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般激进'恰恰相反,其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图片使用是较为“保守”的,刻意遮蔽了引发食安事件的最主要动因以及事件受害者。新闻图像生产在忽略受害者的同时拔高了执法权力。媒介倾向使用“社会距离”这一取景框架,试图提升食安报道图片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意识到食安事件的显著性;主要强调信息“给予”,同时策略性地弱化受众对事件的卷入和回应;在通过俯视视角将受众放置在掌控、知晓全局的“上帝视角”的位置的同时,宣扬执法权力的高大,对专业知识社群和受害者的再现则严重匮乏。这样的新闻图片生产实践未能给公众提供一个“道德谴责”的空间,使得受害者无法走出创伤,也使得遭遇“社会分离”的共同体难以修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状态。目前食安报道的图片生产实践,正在进一步加剧我国公众对其他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信任断裂,继而强化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风险感知。

新闻记者杂志默认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六版问世46-46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最流行的传媒法教材《新闻传播法教程》(The Law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n China)第六版,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3《新闻传播法教程》于2002年初版,十八年来再版五次。由于调整传媒领域的法律规范并非单一的法律或法律部门,而是涉及各个法律部门、各种法律法规的规范的综合,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许多法律的颁行或修订,往往涉及传媒领域,这就需要及时对教材进行补充和修改。这也是各国传媒法著作的通行做法。

新闻记者杂志国际传播
新闻框架如何影响“一带一路”传播效果--一项中外比较的实验研究47-58

摘要: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中,新闻框架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公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本文采用两种关于“一带一路”新闻的框架对中国和阿联酋的大学生分别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新闻框架对单个中外大学生认识“一带一路”都有显著影响,阅读个人框架会加强读者对政策有利于个人利益的评价,而阅读社会框架会加强读者对政策有利于国家利益的评价。在中外大学生的对比实验中,两种新闻框架下,我国大学生对“一带一路”的评价都高于外国大学生。对中国大学生来说,阅读个人框架比阅读社会框架的“一带一路”新闻更加有助于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积极评价,而对外国大学生来说,无论阅读哪种框架,都对政策各方面的评价有所提高。本文在对外传播的框架效果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更有效进行对外传播具有启示意义。

日韩政府和主流报纸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话语视角分析59-69

摘要:本文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理论中"话语视角"的概念,考察了日韩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两国主流报纸是如何呈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简称AIIB)的。考察发现"国家利益"是两国政府用来呈现AIIB的主要话语视角,日韩主流报纸虽然使用了更为具体和多样的话语视角,但实质上并未脱离"国家利益",而是丰富了其内涵。通过对四家报纸记者的访谈得知,媒体组织内部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局限性是导致这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

新闻记者杂志马新观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报道中的主体形象与话语框架解析(2013-2018)70-76

摘要:精准扶贫报道对推动精准扶贫实践以及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五年间,《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与《湖南日报》在“意义阐释”、“情感传递”、“理想激励”与“应对策略”四种框架下,持续开展精准扶贫报道。塑造了“负责任、讲科学、有温情”的政府形象,建构了作为“获益者、学习者、感激者”的贫困群众形象,以及“无私奉献、回馈社会”的其他社会帮扶力量形象。从框架的选取来看,我国精准扶贫报道注重教化与实用性,却不够重视情感的传递。这种框架的偏向与社会语境及媒体惯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传播格局急剧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媒体框架的建构也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法治
算法新闻传播主体的法律性质:ICP还是ISP——兼与《算法推荐新闻的法律透视》一文商榷77-86

摘要:算法新闻传播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能够与其传播行为法律性质对应的概念即ICP或ISP,而不能以“出版者”、“发行者”、“传播者”或“转载者”进行界定。算法新闻推荐主体对新闻来源的内容进行改动,以及其删除新闻来源网页上的广告、增添自己的广告和评论等行为,超越了ISP的本分,兼具ICP功能。新闻聚合平台APP的WAP转码中,将他人作品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构成对作品的提供;而其用户协议中的广泛、垄断性授权,使自己成为内容提供者即ICP。“避风港规则”适用的前提是网络用户未经许可上传作品或其他信息,作为ICP的算法新闻推荐主体不适用该规则,且在人格权领域也不存在该规则。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
“我们不是人民的敌人”——美国媒体回应特朗普攻击媒体言论及再思媒体职责87-96

摘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多次称媒体是“假新闻”和“人民的敌人”,《波士顿环球报》在2018年8月号召美国新闻媒体在相同时间发表社论共同回应特朗普相关言论。基于对响应这一号召而刊发的281篇社论的质性分析,本文发现美国新闻媒体认为,特朗普攻击媒体言论的危害呈现出下渗和外扩特征,不仅给新闻记者和媒体带来直接且即时的危害,也从整体上对国家和民主造成长期和根本伤害。这些社论在界定与再界定自身职责和使命时,主要聚焦于三个主题:忠于事实,追求真相,及时更正;监督权力,让当权者负责任;为分裂的美国提供纽带与连接。

新闻记者杂志广告·图书评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信息传播方法论--评《品牌传播理论与实务》-F0003

摘要:品牌信息传播是企业品牌打造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品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建立品牌的独特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时代或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群体更多元,市场竞争更激烈,传媒创新模式更复杂。企业要想做好品牌信息传播活动,且取得更好的营销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掌握更加科学和专业的品牌传播理论与实践方法论。由杜国清和陈怡共同编著的(品牌传播理论与实务>从广告主的角度,专业地构建了品牌传播活动运作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对品牌运作的组织结构、观念、决策、执行以及效果评估等做出了全方位的分析与总结,进而切实增强企业品牌传播的总体质量与水平,更大地提升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相对于同类型的教材或资料,本套教材的亮点在于充分站在广告主的需求角度来进行思考,增强广告主在品牌传播运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推动企业品牌传播运作中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