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期专题
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4-14

摘要:一、2018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经过2017年的“略显沉寂”,2018年特别是下半年来的虚假新闻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截至2018年年末课题组搜集到的虚假新闻案例,与前一年相比,不仅数量出现很大增长,而且类型也更为多元。一些往年经常出现的虚假新闻类型仍然频频出现,而一些新的造假类型也在不断涌现.

2018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15-29

摘要:技术变迁对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新技术引发的媒介融合,不仅止于媒介形态的融合,也不仅仅是社会形态的融合,而且是技术与人的融合。①这意味着新媒体不仅仅是社交工具,更是人类的存在方式。而传媒机构正在从相对专业化的社会子系统,转变为社会网络的一个节点。

2018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30-40

摘要:2018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853个,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基本法律规定之后,对媒体体制改革与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均为2018年。

新闻记者杂志实证研究
新闻学子的职业伦理观及影响因素41-5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8所高校1430名本科新闻学子的问卷调查,以"狗仔队手法"、"暗访手法"等争议性采编手法和"写作失范"为例,考察他们的职业伦理观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闻学子职业伦理是非观念相对清晰,其中对"狗仔队手法"和"写作失范"容忍度低,对"暗访"较能接受。新闻学子在"争议性手法"的某些方面比新闻从业者更为宽容。在影响因素方面,新闻认知和周边环境发挥着显著作用;新闻教育产生积极的抑制效应;职业取向所代表的个体信念是影响学生职业伦理水平的最主要因素,首份工作想去媒体的意愿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伦理约束。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论争与演进:作为一种网络社会思潮的改革开放——以2013-2018年2.75亿条微博为分析样本51-62

摘要:本文依托新浪微博2013-2018年六年间共计2.75亿条随机微博博文,使用大数据文本分析和博文质性解读混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的网络论争与议题演进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网民对改革开放的整体态度倾向呈现波动向好的局面,国家立场、底层或弱势群体立场往往成为改革开放正负态度的分野标志:改革开放从思想理论界的争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甚至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空间表现为一种国家战略与生活体验兼具的社会存在:作为一种网络社会思潮,改革开放是多元、立体、变动的存在,从内部论争走向对外关系,“如何看待西方”成为网络论争的新维度。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网络生态演进影响议题走向,“党的领导”在论争进程中影响深远,改革开放是具有“中国底色”的网络社会思潮。

中国传播学研究迈向本土化/中国化过程的脉络——从14次中国传播学大会的角度63-70

摘要: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启程的我国传播学研究,已经走过40个年头。“四十不惑”。传播学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40个年头中,中国学者坚定不移地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迄今召开的十几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从2008年第十届会议起称为中国传播学大会)综述文本的梳理,从中透视这一目标。经过这种梳理,本文发现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传播学理论体系的目标之追求,呈现出迈向本土化/中国化的脉络。

透视微信公众号传播71-78

摘要:微信公众号产生于“去中心化”的浪潮中,而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又将信息传播引向“再中心化”。作为意见领袖的头部公众号在发展中建构了“垂直知识型”和“情感共振型”两种备受欢迎的文本风格,前者通过文化资本的积累为用户提供功能性满足,后者通过情绪极化来实现注意力经济收益。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微信公众号在虚拟空间中建构了一个自由表达与互动的准公共领域。然而,受制于政治经济结构,其传播内容甚至是运作形式都容易陷入过度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的困境,致使公共传播的意义被消解。但正因如此,微信公众号更应自觉发挥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

新闻记者杂志马新观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党报的文化转型——基于《人民日报》情绪化表达的个案分析79-86

摘要:本文采用语言学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对《人民日报》主报及微博文本的情绪化表达策略进行分析,尝试以语言为中介,归纳党报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文化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情绪化表达策略有着鲜明的语境限制,其实只是软化传统党报传统语态的辅助性策略,党报显然无意于对自身的核心精神气质进行超出实用性考虑的“改造”。本文进而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党报的党性原则正在逐渐从一种纯粹的理念性概念体系转化为一套务实的操作性概念体系;党报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转型将朝向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形象设定进行;党报正在形成的人格化的特征将深刻而有力地重塑着主流媒体、舆论和大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闻记者杂志报海钩沉
旧官员与新媒体——袁世凯与《北洋官报》之关系初探87-96

摘要:清末新式报刊的崛起,对于清政府而言,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新媒体现象,更是一场治国理政的大考。清末新式官报的崛起可以看作清政府对此的仓促应对,袁世凯则是积极的响应者。《北洋官报》的倡办,为其树立了改革大员的形象,他也摸索到在晚清舆论中明哲保身的办报方式;《北洋官报》也成为其蛰伏期东山再起的重要凭借。《北洋官报》为袁世凯权势之获取助有一臂之力,但是新式官报却难突破旧体制的束缚而有改造体制之功。本文在此展现的是旧官员与新媒体相遇时那种相生相克、新旧杂陈的复杂关系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