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期专题
媒介再思:报刊史研究的新路向4-13

摘要:已有的中国报刊史研究,继承的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所蕴含的媒介观,即以工具论为前提,以报刊性质为尺度,以报刊内容为重点,从中显示报刊对于社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之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媒介观,不仅与当前的传播实践相牴牾,而且也严重束缚了研究的想象力。文章将麦克卢汉等的论点与戈公振的做比照,并结合最近的一些研究,力图从媒介理论的角度,为改变现有报刊史研究状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文章提出,报刊史研究者要敞开眼界,吸取不同学科的理论养料,改变考察媒介的思维和视野,同时转变观念,跳出已有的研究范式,从再思媒介切入,以辟出一条中国报刊史研究的新路。

“版面”之物:“媒介”想象中的超越与返归14-22

摘要:"新报刊(媒介)史"的范式变更,是要倡导一种与物质相联系、具身化媒介实践的视角,其"媒介"想象同时在"碎片"与整体、具体与抽象、特殊与普遍之间不断超越与返归。所谓"超越"在于,从"版面"这一报纸最感性直观之"物"出发,质疑并打破二元对立下的重内容轻形式、观念中心论的偏执,视之为由"物"的技术形式限定着的世界网络之"聚集";"返归"则是将此深广的整体想象回返至具体情境,审视寓含"独特性"的"版面"如何塑形/转换着交往的时间、空间与身体感知。报刊史书写由此以厚重深入也是更为丰富生动的特定面向,展现媒介实践及其所"筑造"社会秩序的历史复杂性。如此不断往复的"超越与返归",也意味着报刊史研究者对自身"手"与"艺"的重新联结。

祛除透明:一份报纸的感性实践与报刊史研究的“超视觉”23-29

摘要:报纸具有透明性。报纸以文字符号报道事件、再现场景、传递思想,“自然而然”地将身体与感性场景抽出。报刊史研究往往着眼于报纸作为再现窗口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对窗口模式中固有的透明性不加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游戏报》重访报人和他眼中/笔下的人事物共同寓居的世界。以身体为中介,看者与所见之物不断交换角色,坦露自身的内面并共同创造都市体验的表达。新闻不再是纯粹的现实复制品,它能够使城市世界未被再现为可见的内面可见。《游戏报》提出了对窗口再现模式和透明性本身的反思,去身体化并非报纸与生俱来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避免被报纸再现内容的表面束缚,发觉潜藏在报纸文本之中与之外的剩余的意义。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媒介技术演进脉络的哲学考察30-44

摘要:技术既不是某个目的的手段,它本身也不是一个目的。技术是人类确认和强化自身的方式。媒介技术是延伸人体,又强化和提升人体。人类创造媒介技术的初衷是为“我”、为“我们”的自由与解放,所以媒介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要件。那么,寻找事实真相,化解极化分歧,谋求共识共存,就是未来媒介技术突破的方向。

搜索引擎中的新闻呈现:从新闻等级到千人千搜45-57

摘要:本文以谷歌搜索引擎中的新闻呈现为例,讨论影响用户搜索引擎使用的技术要素与社会机制。谷歌通过新闻等级体系建立起了网页间的静态秩序,新闻媒体主动采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配合技术呈现,而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社交关系的搜索算法则带来了千人千搜。搜索引擎的社会意义在于,其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下重新定义了真相,通过主动反馈用户搜索结果进行"有文化依据的组织形式重构",促进了一种新的"混合价值"的生成,既结合了传统的社会与文化目标又提供了新的机制。但搜索引擎建立起来的知识-社会秩序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知识水平,而是具有一种"膨胀的知识感"。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研究
不存在“旧媒介”58-65

摘要:尽管“旧媒介”这一概念在时下学术和大众出版物中无处不在,但相对来说鲜有人质疑它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将这一概念置于媒介与传播学研究理论交锋的语境中进行探讨。从物件、技术和社会使用层面界定旧媒介都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媒介在不断变革,无法下一个与时代相关的明确定义。因此本文认为应将新媒介视为关系的概念:不把媒介描述成某种属性,而把它看作影响人们感知和想象的要素。修辞、日常经验和情感成为重新定义“旧媒介”的关键语境。

新闻记者杂志视听界面
重新界定视觉素养——以“柯达文化”到“脸书文化”转向中生产型消费者的素养为基础66-79

摘要:随着数字摄影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媒介素养四要素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对于生产型消费者的视觉素养研究和教育。本文采取文献批评的方式,以生产型消费者的视觉实践为切入点,借鉴素养研究的文化转向的理论成果,探讨视觉素养的当下内涵。由于技术变革和传播平台的革新,普通人的视觉实践完成了从“柯达文化”到“脸书文化”的转向,大众传播领域中视觉文本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挑战了新闻传播与社会关系的传统观念。基于创作和传播的上述变化,本文提出了生产型消费者视觉素养的三个轴向,分别是社会向度上的传播责任与伦理,文化向度上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同,以及技术向度上的个体表达与美学创新。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与法
知情的法治意识:媒体人对信息公开法规的认知、态度与依赖度——对20位媒体人的访谈笔记80-87

摘要:媒体人法治意识是传媒法治建设的内在精神保障,如何看待保护知情权的信息公开法规是媒体人法治意识的重要体现。笔者通过对记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媒体人对我国信息公开法规基本不知晓、无信任、轻依赖,足以反映媒体人法治意识薄弱。具有法学背景、从事政法领域报道、接受一定法律知识培训等均会增强媒体人知情权的法治意识,而涉及法律的不良体验又会削弱、消解其法治意识。因此提升法律认知、完善法规、改善法律实践环境有利于媒体人法治意识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传媒法治建设。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
产业收缩性结构下的增长模式——朝日新闻集团业绩分析与数字化转型特征88-96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传统报纸出版为主营业务的朝日新闻集团近十余年来的业绩,及其在产业收缩结构下的盈利模式。同时梳理其数字化转型特征,以求对我们媒体转型产生启示借鉴意义。

新闻记者杂志默认
新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研究——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F0003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核心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语境日益复杂化,新闻舆论的把握迎来了新的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求新闻工作者和学习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发挥新闻传播的正能量,起到引领社会风尚、凝聚人心和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新闻舆论作用.

用漫画悼念漫威之父-F0002

摘要: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2日,流行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漫威漫画之父斯坦·李(Stan Lee)在洛杉矶辞世,享年95岁。在长达70多年的漫画创作过程中,斯坦·李创作出大量深受全球受众喜爱的超级英雄形象,很多被改编成电影,包括蜘蛛侠、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绿巨人、X战警等。次日,巴西报纸纷纷以漫画形式悼念斯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