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网吧里的农民工——新媒体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新贫困问题研究4-16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城之后对上网十分热衷,且对网吧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低限度的新媒体使用能力并不能满足其网络化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满足的仅是娱乐消遣的欲求。新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所造成的这种新的社会不平等,正加剧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使得缺少网络化生存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等底层群体尽管被网络连接着,但始终被排斥在网络社会的边缘。这不仅限制了新媒体赋权的效能,而且导致其社会网络出现了内眷化的问题而强化着他们社会资本的劣势积累,使之陷入了一种“饿不死,富不起来”的新贫的困境之中。都市街角形形色色的网吧则成了这一新贫阶层共处的空间。

新闻记者杂志本期专题
新闻生产社会学视角下的田野观察和案例研究——从博士论文《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谈起17-25

摘要:本文以作者的博士论文《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为例,从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田野观察的主位和客位意识、媒体案例研究的主要经验等三个方面来展开。文章指出,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来研究新闻媒体,建立“问题意识”是关键的逻辑起点,而选择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之间必然紧密勾连。在田野观察时,要有效把握好“主位”和“客位”的关系,既进入田野获得在场的真切感受,又在研究中保持对田野的批判观察和独立反思。最后,本文从重新定义“新闻”、探寻新的研究问题、聚焦“新行动者”、强化政经路径四个方面,针对后续中国媒体的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给出建议。

田野调查的身份转变与调适——新闻生产田野观察的方法学反思26-33

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者田野工作的反思性回顾,展示了作者在《南方都市报》进行田野观察的过程,其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所得与所失。研究者基于自身的个人经历指出,在新闻机构进行田野观察成功的关键是与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田野观察可以提升研究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但也会造成研究者往往难以保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在希望的田野上步步深入——基于地方新闻网站红网之民族志研究的反思34-44

摘要:据学者对近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观察与反思,使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生产”出来的民族志传播研究文本给研究领域带来了鲜活的气息,也反映出其较大的应用空间。作为一种方法的民族志,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雕琢的手艺,已有研究经验对于后来实践者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回顾所进行的关于一家新闻网站的民族志研究经历,就研究者如何入场、在田野场地中的身份与位置、如何通过观察与访谈等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时间对于民族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犯错与纠错、步步深入的经验与反思。

新闻室观察的“入场”与“抽离”——对财新团队参与式观察的回顾及思考45-53

摘要:本文回顾了作者对财新传媒编辑部进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过程,指出:要考察新闻组织内的“人”,仅仅依靠文本分析、深度访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编辑部现场进行近距离观察,才能深刻体会其编辑部文化,作为行动者的新闻人是如何互动的。文章还从观察方法上探讨了应投入多少时间、如何观察编辑部结构特征、如何解决内部人/外部人角色冲突等问题。最后,文章指出,作为个案研究的新闻室观察,必须要处理好“入场与抽离”“个案与共性”以及“行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有声阅读成为新时尚 去年人均听书花费7块钱53-53

摘要: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铂略有提升,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8.2%,

雾锁“田野”:如何在媒体机构内做田野调查——兼对《什么在决定新闻》的方法学梳理61-69

摘要: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方法入手,并结合被誉为“新闻室观察研究经典之作”的赫伯特·甘斯的《什么在决定新闻》一书中关于研究方法的介绍,尝试着对在媒体机构内部做田野调查的方法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希望能够澄清对相关方法的某些模糊认识,进而能够促进相关研究。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随笔
穿新鞋走老路:数字时代传统媒体的“创新”为何会失败70-74

摘要:如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算起,媒体融合这锅饭已经热炒了二十多年。各种高大上的炊具用了不少,各种诱人菜谱也尝试了N多个,包括跨平台出版、全媒体呈现、众筹新闻、中央厨房、大数据等等,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行有效的盈利模式,结果是赔本连吆喝都没赚到,连原有的资本和人才也几乎消耗殆尽,传统媒体感觉分分秒秒在被掏空。从线下状况来看,

新闻的真实面孔——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寻找“真新闻”75-77

摘要:新闻记者的确是“做”新闻的。他们并不是“找到”新闻,他们亦无法直接“发表”现实世界的文字稿。他们尽其所能也不能为大众提供一份现实的翻版,而只能提供置于某种框架下的现实,某种增强版的现实,某种被版面或是屏幕限定的现实,某种被“出版”本身的魔力染指过的现实。

新闻记者杂志书林一叶
摇摆不定的李普曼--读《公众舆论》眉批录78-89

摘要:不要带着“成见”去阅读,但这又是多么的不可能。(扉页) 1.能被称为“舆论”的意见,乃是特殊的一类意见:社会公众的意见,针对公共问题的意见,呈现在公共领域中的意见(民众的意见未必如此)。要点看上去很清晰,但问题却被隐藏在每一个关键词中。若要真弄明白,还是从读经典开始吧。(译者前言P3)

现代传媒与混合现代性的迷思——评洪长晖的《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90-96

摘要:一 无论我们如何理解和定义现代性,无论你是赞美还是批判,充满着暧昧(ambiguity)与矛盾的现代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理念和后果,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日常生活实践。所以,在现代性面前,我们确实无处可逃。

付费用户一年涨十倍,《卫报》怎么做到的?96-96

摘要:《卫报》在2014年推出了数字付费会员计划,并于去年1月加大宣传力度,以抵消广告收入下40据comScore数据显示.卫报在2016年付费会员数已从l_5万人跃升至20万人。虽然不能与付费用户已达到185万白《纽约时报》相比,但一年12倍多的涨幅也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暴力与微笑F0002-F0002

摘要:2017年4月10日,美国第101届普利策新闻奖揭晓。《芝加哥论坛报》摄影记者杰森·沃姆伯斯甘斯(E.JasonWambsgans)的《塔文和子弹》(Tavonandthebullet)组照,荣获专题新闻摄影奖。作品讲述了1O岁男童塔文在芝加哥遭受枪击后,他的母亲拼尽全力挽回了他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评方毅华《新闻编辑》F0003-F0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编辑的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方式已经趋于落后,新闻编辑的工作所面临的社会责任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究其根本,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此时由方毅华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编辑≥一书用非常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构建和旱现一个编辑所需要的知识库,该著作还全面研究各类媒体在新闻编辑领域的基本原理、活动规律以及编辑技巧,以适应当今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

影视艺术传播价值研究——评《影视艺术传播学》I0001-I0001

摘要:影视艺术媒介产品是文化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内容,而影视艺术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耍实现价值的转变。人们在针对影视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同时兼具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身份。人们消费的不单单是影视艺术的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产品。影视艺术传播价值是在沟通、交流、互动之间产生的,影视艺术生存与消费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此影视艺术传播价值将会在人们解读接受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在影视艺术传播过程中,情感的形成与审美的享受是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传统艺术文化网络传播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评韩高路《网络艺术设计》I0002-I0003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逐渐走进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迅速得以传播。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开放性、时效性可以说为现代的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开启了创作与想象的艺术大门,为设计者提供了海量的创作源泉和设计的艺术空间,为人们旱现了网络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效果,有效提升了大众的审美视觉。这种科技力量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为每一位设计爱好者带来了挑战。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思考一一评《传播与文化》I0004-I0004

摘要:中国当代钢琴教育中钢琴文化较为缺失和不足。因而有必要在文化视角下对我国钢琴教育中的文化、学生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钢琴文化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之下,研究西方钢琴文化对我国钢琴教育产生的影响,探讨西方钢琴文化在我国钢琴教育中作用和解决钢琴教育之道,都有利于我国高校钢琴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对两方钢琴文化教育中渗透着的思想与文化精髓,我们应该汲取其精华,再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体现于钢琴教育之中。把我国优秀钢琴文化通过当今新兴媒体向西方国家进行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