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书林一叶
“开山祖”的“开山”作——读徐宝璜《新闻学》眉批4-10

摘要:1.形似小书,实则开山,是为经典,可敬伯轩。 《新闻学》是“论用合一”的概论性著述,搭建了理解新闻活动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方法论观念,树立了中西结合的叙述范式。读后印象深刻、启发多多。具体内容,见文中随感眉批。(扉页)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加拿大报纸行业遇冷多家裁员10-10

摘要:在今年的1月底,加拿大报业传来的一条消息让还裹着厚厚棉衣的加拿大媒体从业者感到更加寒冷。在加拿大主要城市拥有多家报纸的媒体巨头邮报传媒集团向自家旗下的《温莎之星》《蒙特利尔公报》《渥太华公民报》3家报纸发出了裁员通知。

“正在消失的报纸”:基于两起停刊事件的元新闻话语研究——以《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为例11-25

摘要:纸质媒体的关闭已经成为传统新闻业陷入“危机”的一个标志。本文以《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的停刊为案例,广泛搜集围绕这两起报纸停刊事件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网络讨论,以元新闻话语为理论视角进行一个探索性的研究,意在揭示不同话语主体对于停刊事件的阐释模式及其意义。总体而言,在危机话语的主框架下,不同的话语主体对于停刊事件的阐释略有不同,又形成了告别、纪念、怀旧、转型等子框架。对危机的认知和应对关系到新闻业的未来,但从围绕停刊事件的讨论来看,还有不少亟待解构的迷思。

微信公众号账号今后可迁移25-25

摘要:3月1日.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迁移”流程开始公测,符合要求的微信公众号,可将粉丝、文章素材、违规记录等迁移到另一个公众号。迁移完成后,原公众号随即注销。不过,账号迁移暂时不适用于个人账号。

重塑“媒介”:行动者网络中的新闻“算法”26-32

摘要:2016年,基于算法的精准化推送已经成为网络新闻分发的重要形式。本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算法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和人类的传播活动编织在一起成了新型的“行动者网络”,它挑战了传统新闻业的“公共性”,使用户置身于“信息茧房”,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区隔。技术时代,媒介不再仅仅充当人的工具和手段。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媒介不仅摆脱了人,反过来以“座架”的方式规制人,塑造人,控制着人和人的生活方式。人成为媒介的延伸。

李东东等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促进学术期刊发展32-32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近日联合71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切实加强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术期刊健康、稳定发展。

从新闻核查到核查新闻——事实核查的美国传统及在欧洲的嬗变33-42

摘要:“后真相时代”触发事实核查迎来历史性时刻。本文从新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事实核查在美国兴起、发展的社会语境与传播生态,以及全球化后尤其在欧洲的落地。新闻事实核查最初是传统媒体机构内部的业务实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新闻事实核查联系起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公民新闻参与和新媒体实践,形成了“事实核查新闻”这一创新样式。其全球化和在欧洲的发展更加多元分化。但后真相时代,事实核查新闻面临从“核查客观事实”到“协助理解现实”的转变。

城市空间中的公共交往——以豆瓣数据下的北京文化沙龙(2009-2015年)为研究对象43-50

摘要:文化沙龙是西方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公共观念产生的重要物质载体,这种典型的舶来品在近年来中国的城市空间中大量出现,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组织和。本文选取中国思想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城市北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豆瓣网上地点在北京的文化沙龙信息,对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和构成关系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城市空间的公共交往形态。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随笔
从把关人到公民新闻:媒介伦理的社会化51-55

摘要: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媒体生态,颠覆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传播的垄断。最能反映这一生态转变的口号便是: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新华网统计数据:逾九成网民对两会持正面评价55-55

摘要:据新华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对全国两会的关注度近四年来逐步上升,今年有超过九成的网民对两会持正面评价,制度自信明显增强。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对话
深度报道的时代遭遇与自媒体转场——微信公号“光谷客”和“孙旭阳”访谈56-62

摘要:本期的两位访谈对象都曾在知名媒体做过多年深度调’查记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媒体人转型的时代大潮下,他们均转向了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创办、运营微信公号的实践中,他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着深度报道新的生存方式。谈及深度报道的未来,光谷客说:“对于深度调查的公共价值和社会需求,我从不怀疑。只是互联网时代,

新闻记者杂志报海钩沉
民国记者在新闻审查制度下的抗争与调适——以陶菊隐为中心的讨论63-75

摘要:民国时期在“弱制度一强关系”的新闻审查结构之中,相对国家政府和军阀政客而言,新闻记者通常自是弱者,为此其发展出一种调适性的日常新闻产制抗争策略。这表现在,当他们遭遇制度化新闻审查的刚性牵掣时,坚决反抗但并不与其彻底对立:当他们面对关系化新闻审查的柔性压力时,适当妥协但决不完全屈服,借此与国家政府、军阀政客围绕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在三边竞合,动态互制之中,艰辛而微妙地拓展其新闻活动空间,维护其新闻专业自主。

新闻记者杂志视听界面
当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以“抓拍”为个案76-85

摘要:新闻摄影观念对于业务教育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多表述都以抽象的规则和条目的方式出现,基于观念形成机理而展开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的探究还较为缺乏。本文以具有本土特征的“抓拍”观念为案例,通过对首倡者蒋铎的深度访谈、代表性新闻作品和相关的论述文章等材料展开分析,将抽象观念置于个体实践和时代背景的具体语境中来研究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方式。本文认为,“抓拍”的新闻摄影观念首先是对此前主导的“摆拍”式摄影报道的反思;这种反思既来自个体记者的能动性实践和思考,同时还借助了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整体政治气氛、“按新闻规律办事”的专业原则和人本主义的文艺思潮等中国独特的历史资源。因此,虽然在观念上与西方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以及媒介的社会功能有若干交集,但“抓拍”更多体现的是特定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下新闻观念的历史延续性和本土起源,有助于发掘和理解中国新闻观念的独特性。

新闻记者杂志数据报告
2017年全国两会网络舆情及传播特征86-90

摘要:在当前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数太奇新闻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以2017年两会相关网络传播内容作为监测对象,抓取微博、微信、新闻网站及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多源数据,以期探究高影Ⅱ向力时政内容传播特征,有助于健全良好的媒体舆论引导机制。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综述
新闻专业教育如何应对融媒科技的挑战?——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综述91-94

摘要:2017年3月18—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为了向日新月异的传媒业输送适用人才,新闻专业实务教育必须从过去单纯的采写编,扩大到音视频制作、数字技术、数据分析和展示、广告营销乃至网上直播等多个方面。

多国民调显示中国国际形象稳步提升94-94

摘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媒频繁使用“中国贡献”“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等热词,折射出外界眼中一个自信笃定、勇于担当的中国形象。美国和俄罗斯等多国的民意调查机构日前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国际形象在稳步提升,中国的突出成就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好评。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新论
浅议把制度文明建设作为网络舆论空间治理的根本之策95-96

摘要:制度文明作为制度建设的成果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进程和水平有赖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制约甚至决定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和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运用,代表了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新高度,也打开了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领域。但由于互联网领域制度文明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评《影视广告设计》F0003-F0003

摘要:目前,数字媒体产业正在逐渐渗透整个影视广告行业,数字媒体技术集合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产业三大主流的优势,在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等多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和扩展影视广告的语言范畴,优化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