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新闻媒体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责任和使命——读第三期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的体会与建言4-8

摘要:本文从新闻传媒业和新闻学研究的角度,解读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章强调在学习、教育和实施人权行动计划时,新闻媒体对保障和发展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应有担当,指出当前报道中的不足与难点。解读人权行动计划中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规范时,从知情权与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建设推进入手,强调做好相关法律准备,为国家尽快批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创造条件。文章强调在推进实施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新闻业界和新闻学界应负起责任,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舆论支持。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个性化新闻推送对新闻业务链的重塑9-13

摘要:本文分析了个性化新闻内容推送在新闻生产和受众两个层面对新闻业态的重塑,以及个性化新闻推送机制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技术重点。个性化推送有望通过基于用户的社交数据和相关关系“定义”潜在需求,走出“茧房”效应。而新闻同质化的问题,也可通过“聊新闻”等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对个性化精准信息服务起到扩张和挖掘作用。此外,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下的信息增值服务将是个性化新闻推送发展的另一趋势。

两万余政府网站去年关停上移13-13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组织开辰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近期完成。据抽查情况的通报,各地区和71个国务院部门共抽查本地区、本部门政府网站7535个,占全国政府网站运行总数的16%,总体合格率91%,比第一季度的81.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我国反恐战略传播机制初探14-21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恐怖组织越来越成熟地利用媒体来传播极端思想、恐怖信息、发展组织成员、策划恐怖活动。打击恐怖主义除了借助传统的外在的硬性手段外,更需借助内在的柔性手段,从思想上、舆论上瓦解恐怖主义生存和扩散的基础。将战略传播引入反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国家反恐战略传播机制,可以将反恐传播工作与政治、外交、国防、宗教等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深度整合,大幅度提升反恐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超七成青年患有“手机依赖症”21-21

摘要:出门不带钱、不带卡、不带包可以,唯独不能不带手机;家里断电、断水,可以叫外卖,唯独断网不行——随着“指尖上”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有类似“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不在少数。2月13日的《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患有“手机依赖症”的青年比例为73%甚至更高,超出人们的想象。

再论“新闻事实”——技术中介化的新闻事实及其影响22-30

摘要:新闻学界主要在两个维度上界定新闻事实: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本体论)和作为文本中陈述的事实(认识论或新闻实践论);前者是后者的根源,二者在内容上应该具有统一性。作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事实,在新的技术环境中,有了新的技术中介化呈现方式(中介事实),对新闻报道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由于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的形成,使得新闻事实的衡量与认定获得了多元化的标准,从而使新闻事实世界的呈现、新闻符号世界的形成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德国被曝监听外媒路透社、BBC、《纽约时报》“中枪”30-30

摘要:德国《明镜》周刊2月24日独家披露,德国联邦情报局(BND)自1999年起开始监听路透社、BBC和《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监控名单上至少有50个上述媒体记者使用的手机、卫星电话、传真和电邮等通信方式。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随笔
传统与挑战:网络时代的媒介伦理31-34

摘要: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对于传统媒介伦理的冲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大块:其一是老司机遇到了新问题:旧的地图还灵不灵?旧的交规还用不用?在没有交通信号的路段又该如何行驶?其二是原本只通公交车的道路,冒出无数私家车,而开车的是一没驾照二没经验三不懂交规的“吃瓜”群众。

我们需要这样的新闻学院院长——读张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院长》有感35-36

摘要:读了张昆教授的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院长》(《新闻记者》2017年第2期),颇有同感,也不禁引发一点感想。说来这点感想也是由来有年,而非突发奇想,只是一方面觉得此事好像“微”不足道,一方面觉得不同院系情况千差万别,校园政治更是一言难尽,应然实然隔着鸿沟,“不说白不说”而“说了也白说”,故而“隐”而不发。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教育
技术仿真 思维跨域 伦理嵌入——新闻业裂变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的三维方向37-42

摘要: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的媒体融合背后暗含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新闻业裂变悄然而至。它体现为:“融媒型”传播平台建设中的行业裂变;媒介微化与角色分化中的职业裂变;传媒产业图景下新闻专业主义被“边缘化”问题中的专业裂变。行业裂变与职业裂变体现了技术与思维变革的两种朝向,即表现在物(或渠道)的技术更新与人(或传播者)的思维跨越相结合的外在与内在因素,加之专业裂变所暴露的新闻伦理淡漠问题,为新闻院校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的三维方向与路径:技术维度下的全媒体人才“仿真实验室”、“思维跨域”下新型传媒人才的打造、专业维度下的“全课程伦理嵌入”教学模式。

新闻记者杂志视听界面
生态与心态:中国广电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发展之困——基于对25位省级广电新媒体负责人的访谈43-51

摘要:传统体制内的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多有布局,但囿于机制体制惯性难以突破,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家国内领先的省级广电媒体新媒体板块负责人访谈,梳理他们对平台主体性与开放性,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的互动耦合,人才流失与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等问题的思考与困惑,试图为回答中国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提供实证的材料和思考。

新闻记者杂志数据报告
谁在使用视频直播?——网络视频直播用户的构成、行为与评价分析52-62

摘要:本文通过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在线问卷调查(N=2978),描述和分析了网络视频直播用户的基本构成、行为特征与感知评价。调查发现:曾经或正在使用视频直播的用户规模已接近网民的六成,呈现男性多、年轻化、高学历特征;用户平均每天使用视频直播约半小时,主要在住处、晚间、睡前场景下使用;用户观看最多的是唱歌类直播,最多的互动行为是点赞,用户使用视频直播的动机以娱乐放松为主,也包括表达社交;用户关注主播以女性为主,逾半用户有过打赏行为;网民对视频直播在社会上的普及率感知较高,总体上不认为视频直播中充满色情和暴力内容,对视频直播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研究并检验了个人背景、感知变量和需求动机对视频直播采纳和使用的影响。

超六成自媒体人未盈利62-62

摘要:2017自媒体高峰论坛上《2016自媒体白皮书》显示,在一些顶级自媒体年收入过千万甚至数千万的同时,有超过六成自媒体人都未实现盈利,在盈利的自媒体人中也有七成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中美新闻框架下的上海形象建构——基于《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的对比研究(2007-2016)63-70

摘要:本文以中美两家报纸《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2007—2016年对上海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框架理论,综合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样本话语和框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纽约时报》对上海报道存在报道偏好,而中国媒体的报道空白,加剧了受众的刻板印象;(2)中外媒体的内容彰显文化共通性与认识差异性;(3)中国媒体采用温和的报道框架及单一的报道主体,削弱了上海城市形象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对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建议。

四大门户网站转型升级新业务催生门户网站新业绩70-70

摘要:中国互联网的传统四大门户开始转型升级。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网易和搜狐这两家传统概念中的门户,就通过新业务的开拓,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日前搜狐公司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全年搜狐总收入为16.5亿美元,新闻、视频、搜索、游戏等主要业务线的发展势头良好。

新闻媒体的社交化发展趋势研究71-75

摘要:新闻的社交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目前,新闻媒体的社交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三种:建设和完善基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新媒体,打造或升级新闻APP的社交化信息传播功能设计,基于视频直播技术的在线视频新闻直播功能升级和产品开发。

新闻记者杂志采编谈艺
融合新闻中的沉浸式体验——案例与分析76-83

摘要:融合新闻报道中,为读者与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是其重要内容,本文呈现了国内外融合新闻中的沉浸式体验与报道案例。在专业新闻报道方面,沉浸式的理念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专业数据与资讯。在综合性新闻议题的报道中,沉浸式的理念与多媒体手段相融合,能够使读者与受众获取更加丰富与多元的信息。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沉浸式新闻报道更为受众增添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受众体会到全方位的新闻现场带入感。本文对国内外媒体的沉浸式报道实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也提出未来沉浸式新闻报道在受众接受意愿、新闻价值增值、受众使用行为与浸入度,以及新闻伦理等几方面的研究议题。

时事资讯类微信关注度提升策略简析84-87

摘要:本文结合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甘肃陇东报微信公号的分析,研究如何提高微信资讯关注度。本文提出,标题深挖事件特点,聚焦用户兴奋点;引发情绪共振:满足社会认同,塑造心仪形象;国际时政贴近民生,政策科技注重关联;满足求新好奇,激发强烈关注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