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期专题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新技术时代的理念与实践原则

摘要:科学传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推广科学知识,而是塑造知情的公众。当新技术打破科学信息扩散流通的传统权力逻辑时,公众科学知识需求的增加与多样化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理念与实践原则今天正在经历强烈重塑。鉴于科学议题的专业性和高门槛,在科学新闻报道实践中,要格外警惕“虚假中立”。科学记者今天面临的挑战,在于提供更为严谨、更具批判性的新闻报道。使得公众更为清醒、更加知情,更愿意投身到关于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进程和科学技术伦理的公共辩论中,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4-11

公民记者与科学报道的张力与交融

摘要: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和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等作品为例,分析了公民记者与公民科学的特点,提出公民科学新闻需要克服维护公共利益的道义制高点对科学报道专业主义的影响,需要尊重主流科学结论和重视文献证据,也需要避免情感的宣泄造成对权威结论的刻意对抗。
12-18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国家版权局规范网络转载新规

摘要:4月22日,国家版权局《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就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出台了9条新规。
27-27

互联网上的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整合视野的思考

摘要: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是目前研究互联网公共讨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却相互矛盾。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认为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公共领域最终形成的是同质群体;另一方面,群体内成员的观点必然有所差异,从而可以形成理性的讨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给群体关系和公共讨论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从整合的视野,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讨论与真实生活感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控制因素和互联网讨论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28-35
新闻记者杂志采编谈艺

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评论之变——以17家媒体评论人访谈为基础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17家媒体评论部的访谈,梳理出移动互联时代中国新闻评论界发生的主要变化:1.平台方面,微博式微,微信崛起;2.人员上,评论员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倾斜;3.版面方面,部分媒体取消评论周刊,并加强独家原创评论;4.评论环境方面,纸媒空间受限,自媒体言论勃兴。
36-42

亚洲的调查性报道:使命、方法与未来——来自首届亚洲调查记者大会的信息

摘要:由全球调查记者网(GIJN)①、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lung)和菲律宾调查记者中心(PCIJ)联合主办的首届亚洲调查记者大会于2014年底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300多名调查记者、数据新闻工作者、媒体法与信息安全专家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43-51

转型环境中的美国调查报道

摘要:本文探讨了作为关国经典新闻体裁之一的调查报道的转型。调查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迎来鼎盛期。进入21世纪,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急剧衰退,原因在于:首先,传统媒体业务重心日趋功利化;其次,裁员几乎波及整个美国新闻业,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团队是重灾区;第三,调查报道受到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的打压。另一方面,美国非营利性新闻媒体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开始关注调查报道。在赋予调查报道这一经典新闻体裁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特点,包括获取新闻线索的开放性、阐述报道对象的系统性、直指事件本质的尖锐性、报道推广的公益性。美国新闻业界认为,非营利性新闻机构和新兴数字新闻媒体正推动调查报道走向新生。
52-57
新闻记者杂志舆情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报纸媒体是最大赢家

摘要:美国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4月20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宣布2015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信使邮报》的系列报道《至死不分离》获得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
57-57

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造谣者研究——基于影响较大的118条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公共事件网络造谣者的社会身份特征、传播谣言情况、造谣心理特点和传播技巧选择的相关分析,探究我国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者特点和谣言发生规律。研究发现,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造谣者具有一定的聚合性身份特征;造谣行为一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我表现和提升自我成为网络造谣行为的主要心理动力;多媒体的佐证形态和新异性的话题塑造成为谣言信息制造的重要手段;谣言多传递恐惧和愤怒的负面情绪;信源的提供情况与谣言的热度和持续时间相关。
58-65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

美国社区报:近五年里的“创造性破坏”

摘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拯救社区新闻”项目持续关注了美国社区报在2009年至2014年之间应对数字化挑战的转型策略。结合项目报告内容与实地调研成果,本文试图阐明美国社区报在近五年里探索削减成本、增加盈收、推行“付费墙”制度以及重塑读者阅读习惯的具体措施,对社区报而言最大的利好消息是:读者忠诚度依然高企。
70-74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新论

上海专业财经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简析当前传统媒体发展困境下上海传统媒体整体改革举措,提出应有针对性地深化探索专业媒体发展路径,实现点上突破。通过案例分析,以彭博社为目标形成启示,从模式、通路、资源三个融合层面对建设上海专业财经媒体提出建议。
78-82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的气候变化报道策略——以中国媒体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报道为例

摘要:气候争端问题,表面上看是各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和对环境变迁话语权的争夺,实质上却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各国对承担公共环境责任的领悟和对自身发展权益的维护。对于中国新闻采编团队而言,要报道好国际气候问题,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了解国际环境问题的历史脉络。充分厘清各国的利益范畴,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最终找到气候问题的本质所在。
83-87

突发事件微博话语权威建构路径探讨

摘要:通过微博突发事件,常需借助话语策略,提高话语权威和可信度。微博主要通过@、引言和附上链接网址等技术手段,诉诸官方话语权威、亲历者的经验权威、权威人士的社会权威及正义感权威等话语路径,建构权威。在话语路径方面,官方微博在借助正义感权威,表迭正义谴责肇事者的同时,常整合各方面因素理性地判断和表达,综合运用多种话语权威。草根微博主要关注亲历者经验权威,有意远离官方性的话语权威,理性地引用多种权威的能力也尚需加强。
88-92
新闻记者杂志读图札记

瘟疫与愤怒——第99届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参评标准及影响

摘要:当地时间2015年4月20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公布。两个摄影奖名化有主:《纽约时报》的丹尼·波拉克(Daniel—Berehulak)凭借一组“埃博拉疫情”荣获专题新闻摄影奖,
93-96

2015年普利策奖获奖摄影作品选

摘要:备受国际新闻界瞩目的普利策新闻奖2015年获奖名单当地时间4月2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在颁布的众多奖项中,摄影类的两项大奖一突发新闻摄影奖和专题摄影奖,分别被《圣路易斯邮报》和《纽约时报》获得。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