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期专题

传播治理的市场化困境——从媒体融合政策谈起

摘要:本文从近来国家推行的媒体融合政策谈起,剖析了市场化媒体的文化生产逻辑,讨论了媒体商业机制带来的政治影响。作者着眼于正当性政治、公共性政治与媒体生产机制及其培育的消费文化之间的矛盾关系,指出媒体的市场化发展路径不仅不是传播治理的有效手段,反而会带来基层组织力消解、正当性规范消散和传播民主化程度降低等问题。
15-20

最美好的时代?最糟糕的时代?——对崛起的中国互联网络民意的反思

摘要:互联网在中国20年的发展既为中国网民挑战传统与权力结构带来了契机,同时其本身特有的技术特征也使很多人天然预设了“网民”对“人民”的代表性。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厘清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同时也通过分析网民的社会阶层以及影响网络舆论产生的因素,说明网络民意无法真正代表现实民意。由此,本文主张对网络民意客观理性的尊重,既认可其风向标的特征,更提倡非乌托邦式的思维。
21-26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2014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摘要:2014年的中国新闻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乏亮点,但是困惑与惶恐却在难以遏止地蔓延。在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急剧变革的时代,坚持对虚假新闻的批判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认为,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管新闻业的形态、媒体的样式如何变化,这些攸关新闻业文化权威的质量、标准、价值,仍是新闻业在日益变幻的媒介环境下安身立命之所在。从这个意义来看,本刊持续多年的对虚假新闻现象的观察、典型案例的评论及通过这一例行的年度分析报告,不仅仅是一家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也是对新闻业界同行重视职业操守、行为规范和新闻质量的呼吁。新闻业的形式在发生变化,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但新技术的扩散不应降低媒体的品格、新闻的质量,而应该使其表现得更加卓越、更加出色。
27-38

哥大新闻学院开设大数据和编程课程

摘要:数据和算法正在改变着各个行业,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现在起,讲故事也该靠数据了。据recode的消息,哥伦比亚大学新开设了一个名为Lede项目的新闻学硕士学位项目。完成的学生将获得一个数据新闻学位。这是新闻教学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参加这个项目的记者们将学习如何编程,如何处理数据图表等技能。当然,所有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都将以社会学和人文科学为背景。
38-38

如何杜绝新闻“烂尾”与“悬疑”?——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事件为例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39-43

“身份的焦虑”与“标签化”的隐忧——以“女干部骂保安”的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女干部骂保安”相关报道的分析,提出媒体的报道逻辑应警惕“因果关联”的陷阱,新闻叙述应超越“标签化”思维。对于现时代的新闻人而言,只有全面理解了新闻工作的“建构性”与“创造性”,才能在结构新闻、叙述新闻时,保持一份冷静与节制;只有充分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和事物的复杂性,才能在判断新闻的意义与建构关联时,保持一份理性与专业。
44-49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法治

2014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摘要:2014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820件,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政策之后,对媒体体制改革与行政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均为2014年。
50-60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时活

媒体可以为依宪治国做些什么?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并且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宪法日。我们刚刚过了第一个宪法日,首都和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学习和宣传宪法的活动,媒体也发表了若干有关的报道和评论,这对于全民进一步领会和贯彻中央《决定》的精神,监督和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无疑很有意义。
61-64

微博大V活跃度明显下降 舆情总体向好

摘要: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的《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中称,我国移动用户规模在2014年进入迅速增长期,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重心。2014年,微博上“意见领袖”即“大V”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整体发博量减少四成,并出现部分向微信公号迁移的现象.
64-64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香港“占中”事件中的新媒体运用及思考

摘要:本文对“占中”事件中的新媒体运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认为“占中”运动并非是一场市民的自发行动,而是组织方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等动员、部署的社会运动。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借助“新媒体”强大的组织动员功能,一场社会运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低强度”的“新样态战争”。
65-73

网络集体行动视角下的“周亮解说门”

摘要:2014年10月1日,上海足球解说员周亮辱骂苏北人一事在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均引发争议。本文试图从网络集体行动的概念出发,思考不同地域网络社群针对“周亮解说门”的讨论方式与传播路径。文章认为,苏北社群的网络反击、上海社群的论坛发声与外省社群的意象挪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鼓励个人信任符号化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地缘因素的社区认同感,借此促进网络社群内部的凝聚。
74-78
新闻记者杂志史海钩沉

范长江研究与实事求是的精神——编辑《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校注本)的缘起与原则

摘要:近二十年来,“范长江研究”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界一个活跃的领域。研究者见仁见智,尽管存在不同看法,总是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理解。笔者以为,在这项研究中,其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能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了正确地解读我的父亲范长江先生的新闻生涯,首先需要为各界读者提供符合历史真实面貌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
79-86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综述

媒体融合的关键是思想先行——“首届媒体融合发展及投资高峰论坛”综述

摘要:2014年11月29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主办的“有融为大——首届媒体融合发展及投资高峰论坛”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办,十多位来自学界、业界、科技界、投资界的实践者和思想者们,与现场300多位传媒业界和企业界的同仁分享了各自观点。这场专注媒体融合和互联发展的思想盛宴,既探索了传媒发展的新趋势、新思想,也有接地气的解决思路探讨,为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探索了新思路。
87-89

大数据、大融合:新媒体传播的机遇与挑战——2014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综述

摘要: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的“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于2014年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为“大数据、大融合:新媒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会议邀请了包括现任国际传播协会主席Peter Vorderer(皮特·沃德尔)以及前任主席Francois Heinderyckx(佛朗索瓦·亨德里克斯)在内的诸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内外学者、业界人士参会和演讲。
90-92
新闻记者杂志读图札记

美国弗格森骚乱图片报道一瞥

摘要:2014年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郊区弗格森镇(Ferguson)再次因为黑人青年布朗事件引发动荡不安,进而演变成全美连续多日的示威骚乱。事件缘起2014年8月9日,白人警察威尔逊(Darren Wilson)开枪打死了18岁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当时就在当地引起骚乱。此后一连数月,警察滥权与种族歧视的争议不断。11月23日,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大陪审团做出决定:不对威尔逊作刑事检控。旋即在纽约、华盛顿等各个大城市引发示威,案发地点弗格森镇更爆发事发3个月以来最严重骚乱。综观美欧各国报纸报道这一事件所采用的图片、图表及数据化报道方式和版面设计,显示出为了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呈现出越来越追求深度的趋势。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