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高质量新闻的命运

摘要:报业的困境有目共睹,但当报纸作为多元主义和自由言论的支柱坍塌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会是什么?谁将会创造我们所期望的高质量新闻,特别是对社会极为关键的调查性报道呢?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探讨调查性报道的各种路径的特点和可行性。
10-16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我国网民达5.9亿 手机上网成互联网发展新动力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21-21

“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随着社会性媒体的主流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利用,使新闻从业人员个人能力和个人声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和累积。本文分析了自媒体的定义、起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它对传统媒体的价值。作者认为,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许意味着一种新的、“专业化分布式”新闻生产方式的到来。
22-29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前沿

微博事件信息扩散及其柔性把关机制研究

摘要:集自媒体、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等功能为一体的微博深刻改变着全社会信息传播的格局,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类重大事件信息扩散的主要场域和重要信源。如何在确保公民行使和维护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础上,对重大事件中的微博信息扩散开展科学引导是当前政府管理实践中的难点。本文在对微博信息扩散及其管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基础上,对2011-2012年国内的重大事件展开实证研究,系统探索微博事件信息扩散的典型模式和动力机制,并对我国微博事件信息扩散柔性把关机制的建立提出相关建议。
30-36

全媒体社会即将来临——基于对“全媒体”概念的梳理和剖析

摘要:通过对全媒体的概念建构进行回溯性的梳理和深入解剖,本文指出了它的中国语境、心理意涵,以及对传媒业实践的指导意义。结合数字化技术的新发展,作者概括了当前中国传媒业转型融合的特点及未来趋势,以及全媒体运营的关键所在。文章还提出了全媒体社会的初步设想。
37-41

多数美国人仍看电视接收新闻

摘要:据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近日的一份民调,电视仍是美国人获知新闻、了解最新消息的主要媒介,从电视接收新闻的人比从网络接收新闻的人高出一倍多。
41-41

报纸数字化生存的“新策略”简析

摘要:2011年,报纸是否应当撤掉电子版曾引发学界争鸣。时隔一年有余,笔者发现不少报纸电子版已选择了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报纸数字化生存的最新策略,并指出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有助于报纸重新诠释并深化其内容为王的优势,然而其所侧重的方面和针对的受众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乱点鸳鸯谱,要根据媒介内容、受众需求、发展阶段以及环境变化确定合适的策略。
42-45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党报微博转变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以“@人民日报”“你好,明天”栏目为例

摘要:与中国改革的具体目标、途径紧密相关的,是关于现代性的学理争论、思潮融合与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来具有自明的现代性基本价值具有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内涵。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其在现代性具有家族类似特点的价值序列中有着怎样的选择与呈现,值得关注。评论作为该报的传统优势,延伸到了其微博版。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中的评论类内容,力图探析其对改革的优先原则做出的思考与表达,以及转变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探索。
51-55
新闻记者杂志报海钩沉

从“为民立言”到“为民分忧”的实践逻辑——论自由主义报人赵超构的“平民思想观”及其实践

摘要:本文以自由主义报人的视角来探悉赵超构的报业生涯,通过梳理其“平民思想观”的形成、构成要素及其在新闻观、新闻实践上的表现,认为其“平民思想观”和“直接介入社会、调和理想和落实为具体生活情景的实践品格”构成了与其他自由主义报人相区别的特质,这种特质贯穿其职业生涯的始终,并最终成为确立《新民晚报》思想体系的内在动力。赵超构的“平民思想观”及其实践.一方面拓展了与自由主义报人“文人论政”不同面向的“平民实践”的认知;另一方面也部分解释了与其后兴起的都市报的精神区隔。
71-77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与法律

新媒体环境下对隐私权的认知与保护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隐私认知存在模糊化倾向,凡“私”皆隐既不现实,也不可取。本文主张,对个人电子信息的立法保护应强调将追究责任由“泄露个人信息”环节后移至“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环节。隐私保护固然要尊重和考虑当事人“隐”的主观意愿,但“隐”的社会合理性同样需要考量。对明显超出正常情况的个人事项予以披露,属于“可接受的质疑”,应该成为抗阻个人隐私保护的合理事由。
77-82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途中道德:灾难报道的时间伦理

摘要:灾难报道存在着“时间困境”,媒体青睐的采访对象很可能同时也正是其他职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那么孰先孰后?灾难报道的时间伦理,正是调和灾难情境下媒体及其从业者与其他主体间权利的策略。按照笛卡尔的“途中道德”的思想,临时性的伦理规范显得非常必要。汶川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的两次灾难报道都证明,构建临时性的“途中道德”符合灾难报道时间伦理要求。
83-86
新闻记者杂志视听界面

口语传播中倾听研究的现状分析

摘要:在口语传播的历史中,相比人们长期关注语言的输出以及互动中目的的达成,倾听研究很少成为传播中各类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倾听研究获得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探寻开启了空间,也揭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动态的口语传播中,把握言说者与倾听者的互动关系,能动地研究倾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87-91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综述

聚焦时尚传播 创新学科领域——“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题研讨会”综述

摘要:2013年5月10日“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主题研讨会”举行,多家媒体及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与会,就时尚传播及其研究的相关思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为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
92-93
新闻记者杂志外报读图札记

用线条设计的版面——以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尔去世报道为例

摘要:建筑本身就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被歌德誉为“凝固的音乐”。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尔去世时,巴西报纸以他的建筑线画为主题元素,设计相关报道版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如何突破“作者加作品”式的版面设计思路,也不乏启迪意义。
94-96

我国超六成未成年人使用微博

摘要: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2)显示,超过六成未成年人(61.6%)使用微博,高于整体网民。在未成年人使用微博中,
96-96

谢六逸

摘要:谢六逸(1898年9月2日-1945年8月8日)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