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与法律

中国共产党新闻法制建设的宏观考察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法制建设,在9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与党的新闻事业一起成长。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法制建设的演变,讨论党在管理媒体中的得与失,反思新闻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新闻立法之路径。
3-11

“谁来监守守护者”?——论英国“窃听丑闻”发生后报刊业监管改革

摘要: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案引发英国全社会对报刊业的文化和伦理的忧虑,对于报刊业的监管改革随着莱维森调查的启动而展开。自2011年7月以来,英国的报刊业监管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具体改革方案如何,存在的争议是什么,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本文作者根据身处英国的观察和研究,对于这些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12-16
新闻记者杂志专题:编辑部的故事

服膺或重构:绩效考核制度下的记者职业意识与应对策略——基于Y报调查的个案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广东Y报进行了田野调查,试图探讨绩效机制下记者的职业意识及日常新闻生产。调查发现,绩效考核制度渗透在记者的新闻劳作和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记者的工资收入和职称晋升,进而影响职业荣誉、职业焦虑乃至职业流动。然而,记者并非消极对待,在常规新闻生产的同时,还通过各种非常规策略以完成任务和提高绩效。本研究指出,绩效考核制度压力下的个人生存理性和利益逻辑反向收编了组织层面的制度设计,绩效制度也构成了瓦解新闻专业主义的另外一股力量。
17-21

从烟台报业冲突事件看省报和地市报间的博弈——对话《蓝色快报》《烟台日报》负责人

摘要:2012年7月,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创办《蓝色快报》,进军烟台报业市场,却遭到当地媒体抵抗.发生电脑被抢、人员被打的冲突事件。本文访谈了事件相关方负责人,其目的并不在于评判这场纷争中的各方对错,而是希望从此次省报和地市报之战的典型事件,研究我国报业整合过程中由于行政级别不同造成的舆论话语空间的差别,思考这到底是“不公平”,还是一种“边缘突破”等问题。
22-26

时差、节奏与驻华外国记者的新闻生产常规

摘要:本文将以驻华外国记者为例,通过考察构成他们新闻生产常规的两个重要因素时间与节奏,来分析他们在脱离习惯的情境后如何在他地重构常规。本文发现,跨越时区进行新闻采集的外国记者不得不将中国和总部两种工作节奏进行叠加,形成一种新的节奏。在其中,时间之于他们来说已仅非传统的量化概念的时间,而是由日常实践中一个个关键的节点所构成的质化概念的时间。
27-32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符号权力”的消解与重建——央视3·15晚会“大概8点20分发”微博事件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央视3·15晚会开播以来,因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定位,已成为一种有力的“符号权力”。然而,今年却因一起偶发性事件使这一权力大大受损。本文借助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权力/场域”理论,分析不同场域中“符号权力”消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符号权力”的重建进行思考。
33-36

两会报道:喧哗和骚动背后的空洞

摘要:中国的媒体越来越发达,而且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尤其是两会时,更是媒体间的一场新闻大战。拼抢新闻的激烈程度,从大会堂外的拥挤、部长们的奔跑速度、名人明星们的躲闪技巧和会上长枪短炮的多媒体设备,可以窥见一斑。看起来两会异常热闹,堪称一场新闻大片、
37-41

“新闻炒作”宜疏不宜堵——以李天一涉嫌轮奸事件传播为例

摘要:“新闻炒作”被认为以追求新闻功能的娱乐化和传播效应的最大化为目的,向来是个贬义词,背负恶名,传媒研究者无一例外地对它口诛笔伐,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一直以“防止”、“预防”、“严防”的态度遏止它。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炒作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42-44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新闻界

读者仍然需要新闻——2013年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摘要:皮尤中心的《2013美国新闻媒体报告》显示,经历了长期的低迷之后,美国报业在2012年有所回暖,这主要体现在数字付费业务不断走俏、新闻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和报业仍具有投资盈利空间三方面。与此同时,这一回暖并不能掩盖美国报业广告收入不断下滑、人才流失引发恶性循环的事实。但是,报业观察家们仍坚信,经过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内容有望成为报业新闻产品呈现形式和经济来源的核心部分。
45-48

危机中的艰难自救——美国高校资助非营利新闻机构的模式与争议

摘要:在美国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危机的同时,非营利新闻机构开始勃兴。其中由高校资助的非营利新闻机构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不仅弥补了严肃新闻缺失的局面,而且还承担了培养未来新闻人才、传承美国新闻业优秀传统的重任。本文介绍了高校资助非营利新闻机构的运作模式、特殊优势,以及业界、学界对这类机构的争议。
49-54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新论

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机遇与挑战

摘要:健康问题是关于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本质问题,健康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传播工具和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媒介形式的外延不断扩大,传播内容明显增多,传播效率显著提升。本文一方面肯定了新媒体在健康信息、寻医问药咨询和提供情感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下的信息同质化、飞沫化等问题会对健康传播效果产生干扰。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需要构建公众的信任,形成价值共同体,并从政府、媒体、专家和公众多维角度进行新媒体传播的优化。
60-65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圈子、想象与语境消解:微博人际传播探析

摘要:本文从人际视角观察微博发现:微博是以“熟人”为中心构建的交往圈子,其建构过程遵循三个层级逐步扩展的模式,并带有“差序格局”的特征。微博交往是一种想象互动,且作为人际“表演”的互动发生在“语境消解”的状态下。这些特征深刻影响了微博传播的效果,作为其他研究的基础不可不察。
66-71

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引发了社区概念的变化,社区不再是空间上被界定的地点,而是具有社会关系意义的网络。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出大量的网络社区,微信朋友圈便是其典型代表。作为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微信朋友圈呈现出强连带与弱连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
71-75

《新闻传播法教程》第四版出版

摘要:我国媒介法学者魏永征所著《新闻传播法教程》已于4月份出版第四版。此书最初于2002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部级规划教材并进而遴选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被多家传媒院校选用,十年来屡次再版。
75-75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前沿

对政务微博公共关系功能的考察与分析——以“广州公安”为例

摘要:本文以“广州公安”为分析对象,从告知、解释说明、危机处理和形象塑造四个方面考察政务微博的公共关系功能的发挥状况,发现“广州公安”在“形象塑造”和“告知”方面作用相对明显,在“危机处理”方面也有较好作用,能得到报纸媒体的线下引用和转载。本文建议,政务微博是一个相对低成本、易运营的网上“公共关系场域”,政府应该重视并借用微博天生的公开、透明、平等的特性来改善现代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
76-80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主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方,理所当然地成为微博传播的活跃分子;公共知识分子作为间接利益相关方的代表,成为重要的传播主体;非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地卷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而传播主体性日益觉醒的普通民众则成为声势浩大的围观者。
81-84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关于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未来各项工作进行了全局性部署,也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为了保护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发挥新闻传播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我们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现代新闻传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新闻传播理念的与时俱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各项挑战、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等多个方面。
85-88

西方传媒公司治理问题初探

摘要:本文探讨了西方传媒公司的治理问题。作者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开始,介绍了理论学派与公司治理学派,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传媒公司的治理架构。随着公开上市的传媒公司的崛起,作者也重点讨论了传媒上市公司的治理原则,提出了西方传媒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研究设定了方向。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