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从形式主义到新闻专业主义——关于媒体落实“八项规定”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就职讲话中,将反对贪污腐败与反对形式主义并提,他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3-9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吸纳“地气”彰显“风骨”——关于当前都市报提升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都市报崛起的历史背景,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指出这种危机既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有关,更与都市报自身的发展趋向有关;而都市报发展的出路仍在于自身:首先要靠自身“硬”——直面社会突出问题与矛盾,担当道义,重塑“风骨”;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新闻的专业化、规范化优势,引导民间舆论的健全发展,并以此提升都市报的竞争力。
10-13

哪类报纸将最先消亡?——兼谈都市报的危机与生机

摘要:《德国金融时报》停刊,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新闻周刊》结束出版纸质杂志,专门以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国内报纸发行乏力、广告急剧下滑……所有这些,都引导着报纸必将灭亡的论断;当然也有反对者,反对者坚称纸媒永续,不会消亡。那么,报纸到底会不会消亡?或者说哪类报纸会最先消亡?
14-17

积极老龄化的传媒博弈——传统媒体如何“与子偕老”?

摘要: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传统媒体的新挑战是如何“与子偕老”,留住习惯了传统媒体的中老年受众。要以积极老龄化为博弈策略,以“健康的老龄化”、“丰盛的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布局攻防,以围棋思维部署新老传媒持久战。
18-23

中国微博用户超3亿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5日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23-23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报纸的艺术品化与报业的未来——从“月亮报”到蜡烛的联想

摘要:2012年中秋节,中国报业的夜空中凭空多出了三个月亮。这说的是《南京晨报》、山西的《三晋都市报》和安徽的《市场星报》都在这佳节美景之际推出了“月亮报”。这其中山西和安徽的“纸月亮”分别被称为中国北方首份月亮报和安徽首份“月亮报”。而《南京晨报》则已经是“月开二度”了——早在一年前的中秋节,他们就已经推出了中国首份“月亮报”了。
28-29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综述

传统媒体不能被微博牵着鼻子走——第三届深度报道研讨会综述

摘要:2012年年底,举办的第三届深度报道研讨会上,与会者探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对传统媒体而言,微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传统媒体不能被微博牵着鼻子走,必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要吸纳网络信息,但别做网民的尾巴;要吸纳网络意见,但别做意见领袖的尾巴”。
30-33

新媒体时代都市类报纸的价值与空间——都市报生存发展研讨会综述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都市类报纸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为此,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邀请业界、学界专家,为都市类报纸把脉,探讨造成其困境的原因以及突围的方向。
34-36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新闻界

激进数字化的美国样本——新闻纪事报公司困境分析

摘要:2012年9月7日,美国新闻纪事报公司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距离该报2009年2月第一次中请破产保护仅3年零7个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闻纪事报公司的母公司数字第一媒体公司将“数字优先,纸媒最后”的运营方针贯彻到旗下新闻纪事报公司和媒介新闻集团的每张报纸。作为美国报业激进数字化的典型,新闻纪事报公司一系列转型措施并没有使其债务减少、赢利增加,增长数据上的“喜人”成绩也不过是创造性做账的结果。数字业务增长没有成为该公司赢利的支柱,反而成为需要不断投入的巨大资金缺口。本文拟考察新闻纪事报公司数字化转型轨迹及其具体措施,反思报纸激进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37-42

罅隙微光:《纽约时报》引领下的美国报纸网站收费潮

摘要:本文分析了《纽约时报》引领下的美国报纸网站收费潮的效果、特点、背后的原因以及面临的风险。文章指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涉及到三个相互依赖的关键变量:内容、技术和受众/使用者消费心理,报纸网站收费潮是否能获成功,取决于报纸内容能否为受众带来价值(独特的、权威的或高质量的)、技术能否充分发挥其媒体特性、收费能否迎合网民消费心理。笔者认为,以上三者中,为读者创造具有价值的内容是关键。
43-49

《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出版

摘要: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新闻传播、社会进程和人的认识论角度阐释了新闻评论的时代功能;从科学精神、民主意识、独立品格和宽容胸怀论述了评论者的基本素养;
49-49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网络舆论中的“前10效应”——对网络舆论成因的一种解读

摘要:网络舆论的频度、烈度在加剧。网络舆情何以爆发?本文提出“前10效应”假设,并进行了论证。从而提出,网络的匿名性并没有减轻人们发表不同意见时的社会群体压力,过于自由的言论反而纵容了情绪化和极端化言论的产生。同时,网络舆论整体质量低劣以及议程设置的效应,也造成了网络舆论场的“前10效应”现象。
50-53

重塑专业还是远离专业?——从伦理和评价维度解析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

摘要:本研究借助职业/专业社会学(sociologyofprofession)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和考察欧美英文学术界针对网络新闻业所做的经验研究,对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兴起的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做出解析。本文通过对专业的规范维度和评价维度的考察发现,以服务公众为主旨的专业伦理规范在新媒体环境下遭到挑战,被降低标准;专业的自主性受到来自商业的极大侵蚀,同时受到来自大众意见的干扰。结合上文对于网络新闻业专业的认知维度的考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业未来若打算持续维护其专业地位,任重而道远。
54-59

50.5%受访者对微博信息持审慎态度

摘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在线调查显示,88.2%的受访者有微博,但相信微博上所传信息的人只占38.5%。50.5%的人对微博上的信息持审慎态度,认为其可信度一般。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雅虎网对902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9.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转发微博会先进行审慎判断。77.3%的受访者认为,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应慎用自己的话语权,严谨理性地和转发信息,才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59-59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研究发现,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而且不同于网络草根文化中的“标题党”,网络新闻“标题党”在叙述策略上更具隐蔽性。作为一种新闻失范现象,“标题党”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哗众取宠、误导读者,更在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标题党”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必须对其抱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65-71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随笔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也当“改文风”

摘要:自三十年前执教新闻传播学以来,有个疑惑始终若隐若现。萦绕于心:学术研究应有怎样的文体与文字。具体说来,除了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学术著述是否容许突破一板一眼的论文体?学问之道可否如兵法所云,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只要胜利就师出有名?条分缕析的逻辑能否容纳形象灵动的思路与文辞?理性的表达与形象的呈现是南辕北辙还是对立统一?文体仅仅关乎形式?文字仅仅属于工具?等等。
71-74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前沿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与文化产业创新——“媒体融合与文化艺术产业创新学术研讨会”纪要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强大的数字科技创新力,正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实践还启示我们,数字化给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已经是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今天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尤其需要学界、业界、政界的协同与互动。
85-87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一瞥

上接政府资源下接城市地气的广播创新——上海电台《直通990》节目揭秘与启示

摘要:上海电台《直通990》开播一年半创下了广播非黄金时段收听率翻番的奇迹,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广电总局创优节目通报表彰等殊荣,在听众中赢得良好口碑,也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得到上海市主要领导多次表扬。如何从现实社会背景、政府关注诉求、媒体变革环境、节目制作创新的实践等角度审视《直通990》的成功,进而提炼可复制传播的经验,是本文的核心要义。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