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记者杂志

《新闻记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等。
  • 主管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 国际刊号:1006-3277
  • 国内刊号:31-1171/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71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9
  • 综合影响因子:0.84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记者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迎接世界报业大变革的时代——写在补发2011年度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之际

摘要:观念变革、组织变革、格局变革……翻阅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报业年度报告,类似词汇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组织变革也发生在世界报业协会。最近两年里,世界报业协会(WorldAssociationofNewspapers,缩写为WAN)改组为世界报业与新闻出版者协会(WorldAssociation0fNewsPa—persandNewsPublishers,缩写为WAN-IFRAo伴随着这个名称变化的是内部机构调整以及人员变迁。
3-8

2011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

摘要:从2003年到2010年,本刊每年刊出由世界报业协会提供的独家专稿“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受到中国报业同行及研究者的欢迎和重视。但是由于世界报业协会改组等原因,2011年未能及时公布这个名单。最近,世界报业与新闻出版者协会《世界报业年鉴》特邀作者陈中原先生根据协会数据库2010年数据,补制了2011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仍由本刊独家,以供读者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与2003年~2010年榜单不同,本次将免费报纸也计入排行。
8-10
新闻记者杂志海外新闻界

近十年来日本报业经营状况及其转型分析

摘要:即使在备受网络媒体冲击的今天,日本也不失为报业大国。本文将借助相关数据和资料,勾勒一下日本报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以及其转型的方式。一、近十年来日本报业的经营状况1.2001年以来日本报纸发行规模及其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报纸产业遭受互联网的冲击是全球陛的,日本报业亦未能幸免。表1显示的是日本报纸自2001年以来发行量的±渤捌犬况。
11-16

“未来新闻学”的理念及争论

摘要: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介入,给传统的新闻采集、传播、运营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挑战。当传者与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体一受众一广告商业模式濒临崩溃时,新闻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这是全球新闻界及社会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此,新闻学的一些思想先锋们做出了大胆假设,他们将新闻学的未来寄希望于互联网与受众参与。他们批评传统新闻业是以记者为中心,而非以公众为中心;他们认为,现在是回答大规模业余化生产将带给传统媒体怎样的冲击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17-20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专统媒体、政府、民众三方如何互动——参与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后的思考

摘要:2010年以来,“电视问政”这样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多个省市兴起。而武汉是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发源地,武汉市纪检部门认为,“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被极大地唤醒,这将促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有所改变。
21-25

新闻中发言人和记者面临的新挑战——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会为个案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典型个案分析指出了当下新闻的两大发展趋势及其给发言人和记者带来的挑战:发言人需要准备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表达和交流方式,以便与媒体和更广泛的受众进行有效交流;记者则在面对更加激烈竞争的同时,不得不在新闻产制链条上寻找自己新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适应策略。最后还对新闻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新闻即组织或个人有意识地对外界传播与自身有关的、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信息。
25-30
新闻记者杂志报海钩沉

中国共产党新闻文风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启示——兼谈如何使“改文风”取得实效

摘要:本文考察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时期、20世纪50年代、过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文风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是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原则的体现,也是现代中国转型的重要任务。改革文风需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
31-37

舆论热点三大曝光渠道:报纸、互联网、微博

摘要: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编制的2012版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显示:上年度,报纸、互联网新闻和微博是社会舆论热点事件的三大曝光渠道,其曝光量分别占全年影响较大舆情事件的24.7%、24.9%、20.3%。此外,由网络论坛社区曝光的事件占14.3%,
37-37
新闻记者杂志视听界面

中国广播亟待第三次升级转型——破解广播发展困局的思考

摘要:在三十年中,中国广播两次转型,从农村媒体转变为城市媒体,从固定媒体转变为移动媒体,受众群体、接收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遗憾的是,转型却未能相应升级,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广播媒体的弱势地位。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要以升级带动转型,打造全新的媒介平台。
38-43

‘播突发事件报道的三个维度——以北京“7·21”暴雨灾害为例

摘要:今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仍,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情感抚慰的作用,本文以北京“7·21”暴雨报道为例,对此深入探讨,提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应成为信息的集散点、议程的发源地、感情的共鸣箱。
43-46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诚意缺失的“传媒假事件”——以媒体再次制造“茶水发炎”事件为例

摘要:“传媒假事件”是按照事先策划的“脚本”而搬演的“预制”事件,带有“表演”的成分,它不仅混淆了现实与真实的界限,而且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分,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都要保持警惕。“传媒假事件”由原初的隐性宣传或公关的需要,逐步演变为赚取注意力的卖点和迎合市场的策略,服务于媒体急功近利的职业诉求。这种演变,折射出社会转型期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以及传媒业的某种动适应,其背后的诚意缺失、文化逻辑和浮躁心态,既是这种深刻变化的反映,又加剧了这种变化的不确定性。
47-52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党报新闻研究工作如何改进提高

摘要: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党报的新闻研究队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研究部门是各级党报的标准内设机构,作为编辑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总编室、评论部等并驾齐驱。党报新闻研究部门的工作与任务主要是为本报社采编部门提供研发后援以及考评奖励,工作重点是报纸的质量评价与考评汇总,及时总结办报得失,提供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意见,供报社领导以及采编部门参考,此外,还担负着一些理论研究与课题研究任务。
53-55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对话

人民微博:以沟通促改变——对话人民微博负责人谭超

摘要:缺少正常的沟通才特别危险 问(▲):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的观点。最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祝华新在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在中国的舆论界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即以党报为代表构建的一个舆论场和相对而言以微博、博客及网上论坛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你曾经是新浪网新闻中心的副主编,现在到了人民网办人民微博,从你的角度来观察这两个舆论场的关系可能会很有意思。
56-58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理性审视网络非理性言论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网络非理性言论多持否定态度,并从网络管制视角提出种种应对措施以减少其负面效应。本文认为,对待网络非理性言论不能只重视其消极面,也应从正面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检视其产生根源并加以理性对待,通过国家一社会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对话,网络非理性言论终将逐步趋向理性。
59-63

过度依赖电脑手机近七成日本人书写能力退化

摘要:目前,日本文化厅调查发现,由于过度依赖电脑、手机里的短信功能,日本人的书写能力显著退化,前景堪·比。9月21日,日本文化厅公布了“国语关联舆论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目前有66.5%的日本人书写能力退化,比2002年增长了25个百分点。有42%的日本人认为“用手写字麻烦”,比2002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
63-63

网络传播的时空错乱及对策研探

摘要:确是曾经发生的事实,并已有结果,却再次被当做“新闻”传播的现象,客观上也是一种失实传播,亦可归于虚假新闻之列。这一类“时空错乱”导致“旧闻”变身为“新闻”的乌龙事件,对于媒体本身和社会及公众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本文对此类现象做了考察,并有的放矢地提出防范之策。
64-66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前沿

SNS语境下党报拓展传播途径应更有作为——以《人民日报》“落户”人人网为例

摘要:在新兴媒体改变了媒介大格局的环境下,党报如何实现新的突破,赢得广大受众?本文就《人民日报》“进驻”社交网站人人网的实践进行观察,对其公共主页的经验和成功之处做了分析归纳,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完善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67-70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新论

失范视角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新闻人员的职业规范

摘要:市场化改革给新闻业带来了重大而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我国传媒人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失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一现实问题,在对经验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展现这一现象背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从业者对此的适应性类型。最后,强调了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理论的“道德即责任”的传媒责任模式来看待职业规范缺失问题在研究策略上的优势。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