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更好地承担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必须坚持的几个方面4-5

摘要:从今年8月开始,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新闻战线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翟惠生:网络媒体应争当主流媒体5-5

摘要:11月21日,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说: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具有鲜明的社会烙印,也注定了它有可持续发展和赢得青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能力。但是,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好处自不必说。互联网给时代和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冲击绝不可小视。

全媒体时代记者更要“走转改”6-8

摘要: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等主管部门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的新决策,或者说新部署的思考和体会。这就是:第一,为什么今天特别强调要"走转改"?第二,怎样"走转改"才能卓有成效?第三,如何使"走转改"保持经常化或常态化?实际上也就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走转改”要“走到底”9-11

摘要:中央提出"走转改"以来,各个单位在连续几个月里动作都很快,积极组织记者下基层,出专栏专版,确实也刊发了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作品。李长春同志最近对这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了批示,强调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总结交流经验 探索长效机制——文新报业集团“走转改与传媒机制改革研讨会”综述12-14

摘要: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新闻记者杂志社与文新集团新闻办联合主办的"走转改与传媒机制改革研讨会"于10月28日至29日召开,来自文新集团媒体一线的采编人员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走转改"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引发的思考,展开热烈研讨。

新闻记者杂志国际传播专题
俞正声:对舆情不能有“鸵鸟心态”14-14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舆论热点的多发、突发、频发也已成为常态。

普京的媒体公关秀与民众对普京的态度评价——从女大学生为普京制作生日挂历说起15-19

摘要:普京是一位善用媒体展现自我的国家领导人,他在国内的高支持率与他的媒体公关不无关系,他通过媒体展演的良好形象使其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喜爱。但是,在多元的俄罗斯舆论空间也存在着对普京执政的批评指责。2010年普京挂历事件很好地证明了普京媒体政治公关的成功和由此产生的强效果,同时也呈现出人们对普京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俄罗斯舆论的多元化特点。

以舆论调查的名义影响舆论——皮尤研究中心的前生今世及其影响25-29

摘要:皮尤研究中心受非盈利性质的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资助,后者本是费城的一家私人基金,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资助公共新闻事业。皮尤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时代-镜报集团的"民众与媒介中心",政治立场偏左,目前是美国重要的新闻源、智库和"事实库"。它运营7个项目,以信息为本,用数据说话,通过舆论调查获得对舆论的影响力,把独立、公正、开放和专业的品质作为自己的伦理守则。其全球态度调查项目虽然有其缺陷,但是其中立性值得肯定。

明年9月底前非时政类报刊全面完成改制29-29

摘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近日表示,新闻出版总署正在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须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李东东介绍,我国共有报刊11833种,涉及出版单位4591家,绝大多数是非时政类报刊。

去年全球报纸发行量减少2%34-34

摘要:世界报业协会(WAN-IFRA)10月13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编辑人论坛上发表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报纸总发行量减少900万份,降幅为2%,而为5.19亿份。其中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行量减少,但亚太地区与拉丁美洲却增加。该协会表示,最新报告涵盖全球69个主要国家,占全球报业总值的90%。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最残忍的采访”凸显新闻伦理困境35-38

摘要:在深圳"杨武事件"发生后,有一张照片和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照片的背景很杂乱,上面堆满了衣物和传单。照片右侧,杨武的妻子,也就是这起强奸案的受害人王娟向里侧卧在床上,两手抓着床单,将脸捂得严严实实。左侧,有好几只指甲涂得鲜红的手握着话筒,将它们凑到女子的头边。

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38-38

摘要: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由“八毛门”风波反思传媒的理性缺失39-4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八毛门"风波中的传媒表现,进而理解和反思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转型期的新闻实践。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医患纠纷报道的惯例化倾向影响了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新闻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医院及医疗工作者也应完善社会沟通的长效机制,共同参与医患关系的社会重建。

“小悦悦事件”电视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43-44

摘要:2011年10月13日,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2辆车3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面色冷漠的众生相。而阿婆陈贤妹的援手让极度冷漠的社会有了一丝温暖,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

视频新闻伦理底线亟待构筑——兼论全媒体时代业界社会责任45-47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快捷传递,视频新闻无遮无拦,可以瞬时在全球传播。在视频新闻者和观者所处地域、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其内容的适宜度,已经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就这类案例进行探讨,并分享我们关于构筑网络背景下视频新闻伦理底线及业界相关社会责任的思考。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全新媒体时代,要求更严格的自律——在美国学习访问的报告53-57

摘要:人类的生活正在被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影响,从"脸谱"到人人网,从"我的空间"到开心网,从"推特"到新浪微博……各种各样形式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改变了媒体传播的方式。世界各国的各种媒体纷纷创建了自己的社交网络传播"阵地",通过Web2.0在新闻时效性以及传播效果方面争取受众最大化。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57-57

摘要:一是对社交媒体账户建立的规定。一些国外媒体对待所属记者建立社交媒体账户十分谨慎,要求记者在开设社交媒体账户前寻求主管的同意,在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件相关言论时候寻求上级授权。二是针对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身份识别与言论的具体管理,这是新媒体伦理的重心。

微博控,控微博——来自《新民周刊》的讨论——传统媒体能否搭上微博的船?58-59

摘要:2011年9月20日,由于市场传言新浪微博前途未卜,其股价直线大跌。这条大阴线传达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我想,在我们考虑传统媒体如何与微博结合之前,还是应该先对微博本身的趋势有一个大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