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用心更多,才能收获更多——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几点思4-7

摘要:英国一位教育家提倡中小学生画画,同行好奇:学校里不是已经有绘画课了吗?他认真解释:"我不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画画能力,而是想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我对画画的要求是完全写实,比如画不同的树叶,形状、颜色、叶脉分布……都要如实呈现,而不能像一般绘画课那样,

论新闻中的另类不良文风8-14

摘要:所谓另类不良文风,是一种与网络密切相关的不良文风。主要表现为:从网上直接下载新闻,以此取代自采自写自制;充当网上信息的"二传手",传播虚假或不实信息;依据网上信息,不负责任地进行妄断;在报道和评论中任性而为,对情绪不加控制;不恰当的网络语言充斥媒体,形成泛滥之势。网络有着诸多好处,但也会对新闻文风构成一定负面影响。要高度警惕网络世界中的虚假信息;审慎对待网络世界中的八卦新闻;妥善处理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另类不良文风与以往的不良文风,在诸多方面是相同或相通的:与社会系统密切相关,存在一脉相承之处,都有很大危害性。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新课题
报纸已死,报纸万岁——报纸转型的关键策略15-22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家报纸——一家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纯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新秀《赫芬顿邮报》,另一家是百年老店、在新时代要完成转型的《纽约时报》——的案例分析,指出:一个新的、多样化的新闻业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报纸正处于一个长期性的结构变化的初始阶段。在转型中,有四个关键性的策略,让报纸高管们彻底改变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商业模式。

拓展新闻学的想象力——四本英文期刊“新闻业之未来”专辑的启示22-26

摘要:本文聚焦2009年以来四本英文期刊"新闻业之未来"专辑的相关讨论。这些讨论集中于未来新闻业的财源及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变化等话题,还有学者选择从史学、心理学甚至科幻文学路径剖析新闻业之未来。笔者认为,这些讨论对回答"新闻学的知识取向"这一问题更有意义,新闻学人应在回应新闻实践的同时,拓展新闻学的想象力,在新闻学科的内部话题与具普遍意义的跨学科话题之间寻找勾连,既借鉴其他学科有益视角,又凸显新闻学路径的独特价值。

面对数字新闻业变革美国媒体的思考与尝试27-33

摘要:前不久,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发表了由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商学院的Bill Grueskin、Ava Seave和Lucas Graves撰写的数字媒体行业发展报告:《迄今为止,我们对数字新闻业了解多少》(The Story So Far:What We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of Digital Journalism),对美国数字新闻行业的现状,各种新媒体产业形势、发展趋势等等,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传媒业发展也不乏启示意义。在这里,我们编译了这篇报告的部分内容,对美国数字新闻业的变革思考与相关案例做了介绍。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界人物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34-38

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从麦克卢汉到乔布斯:媒介技术与环境保护39-42

摘要:麦克卢汉和乔布斯这两位时或空都没有交集的学术重镇和商界领袖之间,却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对文明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乔布斯推出的iPhone则推动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前行。根据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一种冷得不能再冷的媒介了。智能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手机的功用,使我们对这种技术设备的依赖也日益增强。我们需要像保护环境一样地去保护日益技术化的媒介,使技术不可被滥用。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综述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43-45

摘要: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研讨会,以"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为主题,纪念麦克卢汉为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促进中国经验与国际视野的结合,推动全球传播研究的发展。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西方传媒的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冲突及影响46-50

摘要:本文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的产业实践来论述传媒的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作者从媒介的环境变化、所有权变化和内容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西方媒体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对传媒与社会的影响。

党报政策宣达功能如何实现——以三份党报为例分析“主题报道”现状56-60

摘要:翻开当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党报,诸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解放日报》)、《科学发展开新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南方日报》)之类的系列报道栏目,在头版上比比皆是。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与法律
对网上言论自由法律边界的有益探索——评“微博第一案”两审判决61-64

摘要:随着数字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体制内的大众媒介(包括它们的网站)和众多网民使用各种自媒体进行传播这样两个不同的传播体制。"微博第一案"判决肯定公民网上言论的宪法权利地位,对网上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作了有益探索。

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新掌门人产生64-64

摘要:英国报刊自我监管机构——新闻投诉委员会新掌门人13日产生,曾在撒切尔夫人和梅杰首相执政期间担任政府要职的现上院议员亨特接任主席职务,他将着力恢复新闻投诉委员会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而严重受损的声誉。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什么造成了传媒对事实明显的误判——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65-68

摘要:本文讨论了8月间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的报道,认为我国一些主流媒体在对骚乱的新闻价值估量、对骚乱性质的判断、对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的理解等三方面均存在过强的主观色彩。文章指出:实际宣传中,敌、我、友的关系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等等,是非常复杂的,用何种方式处理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需要经验和分析能力,不能停留在黑白分明的水平上,满足于简单的政治喧嚣。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对话
只要最终能把话题转到文化遗产保护上来我就回答——阮仪三教授访谈录69-71

摘要: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平遥、丽江等十数个城市政府顾问。阮仪三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历史城镇的保护与规划有深入的研究与长期实践,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传播教育
丁淦林教授与新闻教育75-76

摘要: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

日本新闻界如何选人76-76

摘要:日本新闻界选用新员工,不拘一格,新闻系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优势。日本新闻界已形成普遍共识: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知识结构多元化,每家媒体都有自身特点,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提供符合本单位需求的毕业生。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77-77

摘要:丁淦林先生做人低调谦和,做事认真踏实,做学问不图虚名。从容淡定,不肆张扬,举重若轻,顺其自然,与世无争,与人为善。这是丁先生的性格基调,也是他的一贯作风。他不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也极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从一些生活小事及细节中,

情系学科 甘为人梯78-78

摘要:作为丁淦林老师的后辈和学生,在和丁老师16年的交往中,多次当面聆听丁老师关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真知灼见。 丁老师曾谈到,早在1929年复旦大学创办新闻学系后,不仅注重新闻学与新闻编辑、新闻写作的紧密联系,而且把眼光投向广阔社会,